過了好一會兒。
田埂上才重新響起聲音。
是朱標。
他眼圈通紅,聲音因為激動和悲傷而微微發顫,帶著濃重鼻音的詢問:
“大哥……後來呢?”
“那些白發兵,還有歸義軍……他們的結局,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問出了在場所有人的心聲。
朱元璋、朱棣、朱樉,甚至連常遇春和馬皇後,都齊刷刷地看向李去疾,眼神裡充滿了緊張和期盼。
他們太想知道,這些英雄的結局了。
他們希望,英雄能有一個英雄該有的歸宿。
李去疾沉默了片刻,臉上的神往之色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難以言說的惋惜和沉痛。
他歎了口氣。
“唉……”
“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李去疾的聲音低沉下來:
“唐朝朝廷,知道了‘白發兵’的存在,也知道了郭昕將軍和那一城百姓的堅守。當時的皇帝感動得無以複加,下旨加封郭昕為‘武威郡王’,所有將士,官升七級。”
“榮譽,給到了極致。”
“但是……”
李去疾話鋒一轉。
“但是,僅此而已了。”
“當時的朝廷,早已不是太宗時期的那個大唐了。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國庫空虛,連自己家裡的事情都焦頭爛額,哪還有能力,派出一支大軍,跨越萬裡黃沙,去支援一座遠在天邊的孤城?”
“所以,除了榮譽,什麼都沒有。沒有一兵一卒的援軍,沒有一粒糧食的補給。”
“郭昕將軍和他的白發兵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又堅守了大約十年年。直到最後,吐蕃集結大軍,圍死了那座城。”
“糧儘,援絕。”
“最後的白發兵,帶著那些在城中出生、從未見過長安繁華、隻會說漢話、寫漢字的第二代、第三代唐人子孫,與敵人展開了最後的巷戰……”
李去疾沒有再說下去。
但所有人都明白了。
結局,是城破。
是殉國。
“唉……”朱元璋長長地歎息了一聲,胸口像是被一塊巨石壓住,悶得發慌。
朱棣的拳頭死死攥著,指甲都快嵌進了肉裡。
他恨!
恨那無能的唐廷,恨那隔絕一切的萬裡黃沙!
他忍不住追問道:“那……那歸義軍呢?先生,歸義軍不會也……”
他不敢再說下去。
如果連這一支意圖光複了河西的英雄部隊,最終也是一個悲慘結局,那也太讓人意難平了!
“歸義軍?”
提到這三個字,李去疾的臉上,終於再次露出了激賞的光芒。
“歸義軍的結局,比白發兵要好,而且它的故事,卻更加震撼人心!”
“張議潮率領歸義軍,以少勝多,驅逐吐蕃,光複了沙州、瓜州、伊州、肅州……整整河西十一州之地!”
“他做到了盛唐時期,朝廷派遣數十萬大軍才做到的偉業!”
“這個時候,他手握雄兵,坐擁十一州的廣袤土地,他完全可以自立為王,當一個割據一方的土皇帝!”
李去疾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一字一句地說道:“但是,他沒有!”
“在光複河西之後,張議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了使者,帶著他親筆寫的奏章和河西十一州的地圖戶籍,曆經千辛萬苦,前往長安!”
“向那個已經衰落、連自身都難保的唐王朝……”
“奉表歸降!”
“他什麼都不要,官職,爵位,賞賜,統統不要!他隻有一個請求——”
“請朝廷重新在河西設立節度使,將這片土地,重新納入大唐的版圖!”
轟!
這句話,宛如一道驚雷,在朱元璋的腦海中炸響。
歸義軍的結局沒有白發兵悲壯,卻更讓朱元璋震撼。
他整個人都呆住了。
他無法理解!
他自己就是從底層殺出來的,他太懂人性了。
手握重兵,地盤穩固,而且還是自己一點一點打下來的,不想著自己當皇帝,反而要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
這……這怎麼可能?!
這不合常理!這不合人性!
換了他,絕對不會這麼做!
朱元璋的呼吸變得急促,他死死盯著李去疾,
歸義軍……實在是有些超出他的理解了。
“李先生……”
他下意識地開口,聲音都有些乾澀:“這些……這些故事,都是真的嗎?”
“世上……當真有如此忠烈之人?當真有如此不屈之魂?”
他知道李去疾是謫仙人,知道過去未來,可這件事,實在是太顛覆他的認知了。
李去疾看著朱元璋震驚的模樣,笑了。
“當然是真的。”
“這種事情,騙不了人。《舊唐書》、《新唐書》之類的史書裡麵,應該都有零星的記載。馬老爺您要是不信,回去讓手下人查一查史料,跟我說的印證一下,不就知道了?”
李去疾的語氣,充滿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元璋不說話了。
他信了。
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李去疾沒有說謊。
而且,以李先生謫仙人的身份,也完全沒必要拿這種事情來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