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品:每年六百石。”
“從二品:每年五百石。”
“正三品:每年四百石。”
“從三品:每年三百石。”
……
“正九品:每年六十石。”
“從九品:每年五十石。”
一口氣說完,完全不帶停歇!
李去疾都被驚到了,不由說道:
“馬大叔!可以啊!”
“這麼偏門的東西,你居然記得這麼清楚!”
朱元璋沒回應這個調侃,又做了個深呼吸,說道:
“李先生!”
“我也問你個問題!”
“你知道咱大明一個普通農民,一年能開墾多少荒田?”
“忙活一年,一般的收成是多少嗎?”
嗬嗬!
你一個商人,
五穀不識,四體不勤!
不可能知道這種事情吧!
但李去疾點了點頭,沒有絲毫猶豫,回答道:
“其他地方我不太清楚。”
“但我們這附近,要是原本沒土地,隻去開墾新荒地,一般能開墾十畝左右。”
“再開墾更多,一個人就有些忙不過來了。”
“種太多地,來不及鋤禾,影響莊稼長勢,得不償失。”
“收成的話,會受地區、土壤、作物、天氣等各種影響。”
“運氣不好,顆粒無收,一年白乾。”
“運氣好的話,每畝能收獲二石甚至三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元璋不由“咦”了一聲。
他是農民出身,自然明白李去疾說得相當準確。
隨即,朱元璋冷笑一聲,說道:
“你原來知道啊?”
“一個農民,一年忙到晚,運氣好的時候,一年才有三十石的收成!”
“農民還要交稅!”
“有時候遇到天災,就會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而大明官員最低的俸祿都有50石!”
“官員處理政務確實累。”
“但再累!還能有農民種田累嗎!”
朱元璋說著說著,都有些激動起來。
這些話勾起了他小時候的回憶。
“嗯,馬大叔你說的對。”
李去疾沒有反駁,主要他也非常認同這最後一句話。
另外,他已經察覺到,這大叔不是一般的強。
要是再討論下去,
就會變成前世網絡上互相杠甚至對噴的局麵。
畢竟對方是自家二弟的父親。
沒必要和這位大叔爭這種對錯。
朱元璋愣住了。
他都準備等李去疾反駁自己了,沒想到對方直接讚同了。
這讓他有種有力無處使的古怪感覺。
一口氣憋在胸口,不上不下。
這種感覺,比吵輸了還難受!
朱元璋覺得很不痛快,
他能感覺到,李去疾不是認同,而是敷衍!是懶得與他爭辯!!
這比直接反駁他,更讓他火大!
定了定神,朱元璋繼續問道:
“李先生,你依然覺得大明官員的俸祿少嗎?”
李去疾有些無奈。
這哥們太較真了。
“多”與“少”是相對的,
與農民比,官員確實是“多”。
甚至農民與流民乞丐比,那也能說“多”。
但隻要換個對象,那就是“少”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少”!
李去疾歎息一聲,反問道:
“馬大叔你很清楚大明官員的俸祿。”
“那你知不知道,天子將來,對他的子孫們,有什麼安排?”
喜歡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請大家收藏:()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