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從社會最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
從沒有係統性地學過帝王心術。
但社會底層的磨礪,讓他有了極為堅韌的意誌,以及細致敏銳的觀察力。
在起義發家崛起過程中,通過和各個對手的征戰和權鬥,慢慢積累經驗,逐漸懂得如何掌握權力。
同時,他也在不斷地觀察和學習,從身邊各種人才身上,吸收他們的經驗和方法,逐漸消化成自己的東西。
到了現在,他還要求自己不斷研讀曆史經典,從史書中中學習治國方略,學習進一步掌握皇權。
這讓他一步步登上皇寶座帝,並將朝堂牢牢掌控在手中!
因此,朱元璋對“帝王之術”非常敏感。
在朱標說完這個例子後,他第一時間就發現,這個方法和他這麼多年總結帝王之術,非常契合!
不!
比他這麼多年的的總結,還要精妙!
底薪和提成,避免了手下偷懶,給一個手下發的錢越多,越代表這個手下乾的活越多,絕對不會虧!
不,應該是發得越多,自己賺得越多!
更厲害的是“三十天進行一次排名,根據排名進行獎勵”,這招簡直太妙了!
這個排名的存在,首先是激勵手下!讓他們有進取心!
那些得不到獎勵的,隻會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努力!
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讓手下互相間之間形成強烈的競爭關係!
分化瓦解,讓他們相互間無法形成小團體,與自己對抗。
妙啊!
真的是太妙了!
當然,實際應用的時候,肯定要複雜很多。
比如要設立好監察機製,確定每個環節都沒造假,儘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但這個例子中傳達出來的理念,已經足夠朱元璋消化一段時間了!
朱元璋一時間沉浸在思索中。
房間裡其他四人也都是若有所思。
徐達和常遇春,思考如何將這種方法運用到軍隊中。
李善長和劉伯溫,也想著改造這個方法來管理手下。
朱標見其他人沒有動靜,有些奇怪,問道:
“父皇……”
“你們怎麼都不回答?”
“兒臣說錯什麼了嗎?”
朱元璋被驚醒,大笑說道:
“標兒!”
“你沒說錯!”
“是說的太好了!”
“我兒真是有大才啊!”
“咱當然是選第二種,繼續說!”
原本,朱元璋還擔心,朱標失憶又在外麵三年,難以適應皇宮的生活。
可現在,才知道朱標年紀輕輕就掌握了帝王心術的精髓!
朱元璋不由心情大好!
朱標繼續說道:
“我覺得……”
“藩王的供奉,也能用同樣的方式。”
“不過應用時,對此還要進行改進。”
“老師說這叫‘工分製度’,我稱之‘衡算賦分法’!”
“藩王分封後,可以考察藩王每年對領地的貢獻。”
“每年,根據其貢獻程度計算功勳積分,對藩王進行獎勵。”
“此外,每年進行一次年終總結,按照上一年的功勳進行排名,”
“根據排名高低,再對藩王進行額外獎勵!”
“還有,這個方法也能用在軍隊和官員考核。”
“比如在軍隊中,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演武比賽,比賽內容,就是士兵們平時操練的各種東西。”
“每次演武,根據士兵成績登記積分。”
“一段時間後,公布一個排行榜,將積分排前的士兵列出來。”
“至於積分低於一定程度的,則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