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去疾話音剛落,朱元璋便已經站了起來,動作甚至比朱標還要快上幾分。
“走!”
朱元璋已經迫不及待了。
李去疾含笑點頭,領著錦書、錦繡、錦魚三個侍女,率先走在前麵。
朱標緊隨其後,小心翼翼站在馬皇後身邊,跟著朱元璋走出了平安酒樓。
毛驤帶著範勇馬二幾個密探,維持著家仆的人設,跟在最後麵,
看似不起眼,但眼神卻如鷹隼般銳利,將周遭的一切儘收眼底。
周邊還有很多密探,打扮成了路人,暗中保住。朱元璋一家
一行人走出飯莊,午後溫暖的陽光撲麵而來。
街道上的人流並未因日頭正盛而減少,反而愈發熙攘。
青石板鋪就的路麵乾淨得有些過分,兩側的店鋪鱗次櫛比,叫賣聲、說笑聲、孩童的追逐打鬨聲,交織成一曲充滿活力的市井樂章。
朱元璋的腳步,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剛才來的時候,他已經被震驚過一次,但此刻,心中還是難掩漣漪。
來前,他看過毛驤呈上的密報。
密報上強調過,這江寧縣很繁華。
可他當時隻是一瞥而過,心中甚至有些不屑。
一個縣城,再繁華,難道還能比得上他大明的京城?
然而,親眼所見,朱元璋才發覺自己錯得離譜。
這裡的繁華程度,似乎不比京城差!
朱元璋的目光掃過街邊的行人。
無論是挑著擔子的貨郎,還是趕著牛車的農夫,亦或是店鋪裡迎來送往的夥計,幾乎個個麵色紅潤,眼神裡透著光。
他們身上穿的衣服,雖然多是粗布麻衣,也有破舊和打著補丁的,但乾淨整潔,完全沒有任何臟亂差的感覺。
朱元璋的莫名有些鬱悶。
他治下的大明,他京城根下的百姓,也未必人人都能有這般光景。
京城的繁華,帶著一種官家威嚴下的拘謹,百姓的臉上,總藏著一絲對未來的憂慮與對權貴的敬畏。
可這裡的繁華,卻是一種由內而外,肆意生長的勃勃生機。
就在朱元璋胡思亂想時,一個賣菜的老農挑著擔子迎麵走來,看到李去疾,布滿褶子的老臉頓時笑成了一朵花。
“大東家!您這是吃過飯了?”
李去疾笑著點頭回應。
“是啊,王大伯,你這菜種得越來越好了。”
“那是!您家工坊招了我家那口子,如今家裡日子好過了,這菜地伺候得也更精心了!”
老農說著,不由分說地從擔子裡拿起一把韭菜,硬要塞到錦書懷裡。
“大東家,拿回去嘗嘗鮮,不要錢!”
錦書有些為難地看向李去疾,李去疾笑著擺擺手。
“王大伯,心意領了,這瓜我們不能收,你拿去賣了,也能多換幾個銅板。”
幾番推辭,老農才一步三回頭地挑著擔子走了,嘴裡還不停念叨著“大善人”。
朱元璋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沉默不語。
接下來的一路,更是讓他見識到了什麼叫“得民心”。
“李大善人!”
“大東家好!”
路邊的商販,迎麵的路人,幾乎人人都熱情地與李去疾打著招呼。
那不是畏懼,也不是諂媚,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親近與尊敬。
更有甚者,一個賣飴糖的小販,直接包了幾塊飴糖嗎,塞到了朱標手裡。
“二東家,這兩位是來和大東家談生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