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朱元璋的讚許聲如洪鐘,不加掩飾,帶著帝王特有的豪邁。
“不愧是伯溫!”
“此計,甚好!”
“既能彰顯天命,又能為‘格物’之道正名,還不至於引起太大動蕩,一石三鳥,妙!實在是妙啊!”
李善長也緩緩點頭,心中對劉伯溫的急智,生出一絲由衷的佩服。
徐達和常遇春對視一眼,雖然對文官間的彎彎繞繞不感興趣,但也聽明白了。
這法子,穩!
“陛下,臣以為,劉先生此計天衣無縫。”
李善長上前一步,恭敬地補充道。
“隻是細節之處,還需仔細敲定。‘大明格物院’選址何處?祭酒由誰擔任?初期的章程又該如何擬定?這些都需要一個萬全的準備。”
朱元璋大手一揮,重新坐回龍椅,心情極佳。
“這些,咱早有考量。”
他看向徐達。
“徐達,演示那日,金陵城的防務,就交給你了。”
“咱要整個金陵城的百姓,都能安安穩穩地看到這場天降祥瑞!”
“臣,遵旨!”
徐達聲如金石,鏗鏘有力。
他又轉向常遇春。
“遇春,你負責百官的護衛,確保萬無一失。”
“末將領命!”
常遇春抱拳應道。
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李善長和劉伯溫身上。
“至於格物院,就設在國子監旁!”
“咱要讓天下的讀書人都看看,除了四書五經,還有另一條通天大道!”
“祭酒的人選……”
朱元璋沉吟片刻,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
“暫且空懸。”
“先由你二人,代為草擬章程,網羅天下奇人異士,將這格物院的架子,先給咱搭起來!”
“臣等,遵旨!”
李善長和劉伯溫齊聲應下。
一個關乎大明未來國運的龐大計劃,就在這小小的內殿之中,被君臣五人迅速敲定。
氣氛,前所未有的融洽。
就在眾人以為今日的議事即將結束時,朱元璋卻忽然陷入了沉默。
他摩挲著拇指上的玉扳指,眼神裡閃過一絲猶豫,似乎在權衡著什麼。
這細微的變化與意有所指的話語,立刻被四位人精捕捉到了。
內殿再次安靜下來。
許久,朱元璋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從禦案旁堆積如山的奏折中,取出了幾張圖紙。
他將圖紙在禦案上緩緩展開。
“你們再來看看這個。”
四人好奇地湊了上去,
隻一眼,劉伯溫的瞳孔便驟然收縮成針尖大小!
如果說,之前的“千裡窺天鏡”和“火囊雲霄輦”是精妙絕倫的“仙器”。
那眼前的這些圖紙上所畫的,簡直就是足以逆亂陰陽的“神器”!
圖紙上,用一種他們聞所未聞的精準線條,繪製著一個個奇形怪狀的構件。
每一張圖紙都分成了四格,一格是零件的整體樣貌,另外三格則是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剖解圖,上麵還標注著密密麻麻的數字。
繁複,精密,充滿了凡人智慧無法企及的秩序感。
“陛下……”
劉伯溫的聲音都有些乾澀,他伸出手,指尖在圖紙上方虛虛劃過,卻不敢真正觸碰。
他怕一碰,這不屬於人間的造物就會煙消雲雲散。
“這……這又是何物?這般構思,簡直……簡直匪夷所思!”
他敢用自己的項上人頭發誓,這絕非當今世上任何工匠能想象出的東西。
這背後蘊含的學問,比剛才的“格物”之道,還要深奧百倍!
徐達和常遇春更是看得雲裡霧裡,隻覺得這些鬼畫符,比最複雜的兵陣圖還要難懂一萬倍。
這一次,朱元璋沒有再用“夢中所得”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