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功和陶成道渾身一震,猛地回頭,隻見朱元璋正大步走來,身後跟著劉伯溫與李善長。
“咱來給你們做這個裁判!”
朱元璋的目光掃過二人,最後落在那本王敏功緊握的冊子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題目,就從這本《說明書》裡出!”
王敏功的臉色瞬間漲紅,心臟怦怦直跳。
陛下麵前,天賜良機!
他將那本冊子往旁邊一放,躬身行禮,胸有成竹。
“臣,遵旨!”
一旁的陶成道也躬身行禮,臉上卻依舊是那副平靜無波的表情,仿佛即將麵對的不是一場考校,而是與老友的敘舊。
朱元璋走到吊籃前,伸手拍了拍堅固的藤編籃筐,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他轉過身,沉聲問道:
“第一題。”
“升空之前,需做哪些查驗?”
“回陛下!”
王敏功幾乎是脫口而出,聲音響亮而自信,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
“需查驗球體有無破損,繩索是否牢固,吊籃結構是否穩定,燃料是否充足,點火裝置是否完好,另需攜帶備用火石、水囊與乾糧!”
他一口氣背誦出來,與《說明書》上所寫的內容分毫不差,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絲得色。
然而,陶成道的聲音卻幾乎與他同時響起。
他的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
“查球囊。”
他一邊說,一邊伸手輕輕撫過那巨大的絲綢表麵,指尖如同情人的愛撫,感受著每一寸的紋理。
“查纜繩。”
他的目光掃過連接著球體與吊籃的數十根粗大麻繩,甚至伸手,用一種奇特的手法,依次彈了彈幾根關鍵的承重繩,側耳傾聽那細微的回響。
“查吊籃。”
他的腳輕輕跺了跺藤筐的底板,發出沉悶而堅實的聲音。
“查火油,查噴口。”
他每說一樣,都會用手指明具體的位置,動作行雲流水,仿佛已經演練了千百遍。
最後,他抬起頭,用手指沾了點口水,迎風一舉。
“查風向。”
“今日無風,天朗氣清,宜升空。”
高下立判!
王敏功是在背書,而陶成道,是在與他的戰友對話!
李善長與劉伯溫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掩飾不住的驚訝。
這位陶成道……似乎是個人才啊。
朱元璋麵色不變,心中卻已有了計較。
王敏功是可用之才,能將規章製度執行得一絲不苟,是完美的副手。
而這陶成道……卻有主將之姿!
“第二題。”
朱元璋的聲音變得更加沉凝。
“升空之後,若遇強勁側風,當如何處置?”
王敏功臉色微微一白,這個問題比剛才的要難上許多,涉及到了實際操作。
他定了定神,竭力回憶著冊子上的內容。
“回陛下!應……應立即查看風向,調整噴火口之火焰大小,若風力過強,則需拉動排氣繩,緩緩降低高度,尋找平穩氣流層,或擇機降落!”
他說得有些磕磕巴巴,但總算將要點都說了出來。
“錯!”
陶成道突然開口,一字如刀,斬釘截鐵!
王敏功頓時漲紅了臉,急道:“我哪裡錯了?《說明書》上就是這麼寫的!”
“《說明書》寫的是‘道’,而非‘術’。”
陶成道看著他,眼神中帶著一絲憐憫,仿佛在看一個抱著金飯碗討飯的乞丐。
“遇強側風,飛天之器顛簸搖晃,人於其中,心神欲裂!此時首要之務,非是觀風,非是控火,而是穩住人心!”
“連自己的心都穩不住,談何駕馭神物?!”
“其二,才是觀風向,判風力。”
他伸出手指,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
“若風力可控,非但不能減火,反要略增火焰!借上升之衝力,抵消橫推之勢!風欲推你向西,你便借力升得更高,此為‘乘風而起’!”
“若風力過猛,萬不可貿然排氣降落!高空之風,變幻莫測,慌亂下降,與投身怒海何異?!”
陶成道的聲音陡然高亢,帶著一股睥睨天地的豪情!
“此時,當破釜沉舟,全力升騰,衝入雲層!雲層之內,氣流或有不同,可得片刻喘息!若仍無解,便順風而行,任其將我等吹往何方!天大地大,總有風歇之處!保住性命,才有重來之機!”
“《說明書》教的是如何飛,而我要做的,是如何活!”
一番話說完,全場死寂!
劉伯溫與李善長相顧駭然,他們仿佛看到的不是一個工匠,而是一位在萬軍之中指揮若定的絕世名將!
朱元璋的眼中,也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精光!
好!
好一個“乘風而起”!
好一個“保住性命,才有重來之機”!
此等人才,不正是將來“格物院”的棟梁嗎!
喜歡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請大家收藏:()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