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去疾的臉色,依舊凝重如鐵。
“這,隻是第一步。”
朱標愣住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水退去之後,真正的索命鬼,才會來。”李去疾的聲音壓得很低,帶著一股刺骨的寒意。
“你想想,遍地的屍體,腐爛的牲畜,被汙染的水源……”
“接下來,會是什麼?”
朱標的臉色,再一次由激動轉為慘白。
他想到了史書上那些與大災相伴相生的,最恐怖的兩個字。
“瘟……瘟疫……”
“沒錯。”李去疾的眼神,冷得像冰,“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那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一旦蔓延開來,死的人,會比淹死的更多!”
……
奉天殿。
氣氛壓抑得能滴出水來。
朱元璋端坐於龍椅之上,麵沉如水,那雙鷹隼般的眼睛裡,看不出半分情緒。
底下,文武百官,鴉雀無聲,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都說說吧。”朱元璋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國遭大難,如何應對?”
戶部尚書楊思義立刻出列,叩首道:“啟奏陛下,膠東水患,百年未有!臣請,立刻從國庫撥糧,火速運往山東,以解燃眉之急!”
工部尚書單安仁緊跟著出列:“臣請,另撥銀兩,用於修複河堤,重建家園!”
“陛下!”兵部侍郎王亮也站了出來,臉色沉重,“百萬災民,龍蛇混雜,為防大亂,動搖國本,臣懇請陛下,暫緩北伐,調徐達大將軍麾下精兵五萬,回師山東,彈壓地方!”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頓時響起一片附和之聲。
“王大人所言極是!非精兵不能鎮撫!”
“北伐雖重,社稷安穩為上!請陛下三思!”
朱元璋捏著龍椅扶手的手指,關節微微泛白。
抽調北伐大軍?
一股無名火“噌”地就從他心底冒了起來。
咱好不容易把元廷那些狗崽子逼到了絕路,徐達的大軍勢如破竹,眼看就要一戰功成,肅清寰宇。
你們現在讓咱把刀抽回來?
這不是前功儘棄嗎!
但他沒有發作。
他知道,這些人是忠臣,是為國分憂,隻是眼光,僅限於此了。
他們看到的是洪水,是災民,是眼前的亂。
而他朱元璋看到的,是整個天下!
朱元璋的目光掃過戶部尚書,聲音冷淡:“戶部,能拿出五十萬石糧食嗎?”
楊思義麵露難色,硬著頭皮道:“回陛下,北伐大軍耗費巨大,國庫……已然不甚寬裕。若撥付此數,恐……恐難以為繼……”
“那就是沒有了?”朱元璋的聲音更冷了。
楊思義“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冷汗直流:“臣……臣無能!”
朱元璋心中冷哼一聲,目光轉向了隊列之首,那個須發半白,始終一言不發的身影。
“李相,你怎麼看?”
左丞相李善長緩緩出列,躬身道:“回陛下,臣以為,楊尚書與王侍郎,皆是老成謀國之言。”
眾臣聞言,都鬆了口氣。
然而,李善長話鋒一轉:“然,北伐乃定國安邦之第一要務,若此時抽調兵馬,無異於縱虎歸山,前線將士之血,皆付東流。此舉,萬萬不可。”
“李相!”兵部侍郎王亮急了,“若不調兵,山東萬一有變,又該如何?”
“陛下自有聖斷。”
李善長不鹹不淡地回了一句,便退了回去,眼觀鼻,鼻觀心,再不發一言。
好一隻老狐狸!
朱元璋心裡暗罵,卻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老道。
他兩邊都不得罪,把難題又原封不動地拋了回來。
大殿之上,頓時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調兵賑災,保境安民;一派主張力保北伐,攘外為先。
兩邊引經據典,爭論不休,吵得朱元璋一個頭兩個大。
他心中煩躁無比,卻又找不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難道,真的要為了山東,放棄畢其功於一役的最好時機嗎?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一聲高亢的通報。
“大皇子殿下駕到——!”
朱標大步流星地走入殿中,他的朝服有些淩亂,發冠也略微歪斜,臉上還帶著奔波的汗意,但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
所有爭吵的聲音,戛然而止。
群臣紛紛側目,看著這位風塵仆仆的大皇子殿下。
朱元璋看到兒子的眼神,心中猛地一動。
他知道,標兒這是……得到法子了!
果然!李先生總能給他帶來驚喜!
“標兒,何事如此匆忙?”朱元璋強壓住內心的激動,故作平靜地問道。
朱標走到大殿中央,先對朱元璋行了大禮,而後轉身,麵對著滿朝文武。
“父皇,各位大人。”
他的聲音,清朗而堅定,回蕩在奉天殿中。
“兒臣,有策,可解山東之圍,且不誤北伐之事!”
喜歡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請大家收藏:()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