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前方的大路上,黑壓壓地全是人頭,裡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把進城的路給堵了個大半。
人聲鼎沸,吵吵嚷嚷,跟趕集似的。
“去,問問前頭出什麼事了?”朱元璋對車夫吩咐道。
車夫領命而去,不一會兒就擠了回來,臉上還帶著幾分興奮。
“老爺!前頭不是出事了,是好事!”
“好事?”
“是李先生的煉鋼工坊,在招第二批工人!”車夫一臉的與有榮焉。
朱元璋一愣。
常遇春和劉伯溫也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驚訝。
就這麼巧?
朱元璋還沒來得及說話,旁邊一個挑著擔子,正踮著腳尖往裡瞅熱鬨的本地老鄉就搭上了話。
“這位老爺,您是外地來的吧?”那老鄉滿臉羨慕地說道,“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哦?怎麼說?”朱元璋來了興趣。
“您是不知道哇!”老鄉一說起這個,唾沫星子橫飛,“進了李大善人和李二善人這工坊,那可就等於捧上鐵飯碗了!不,比鐵飯碗還鐵!”
“工錢給得高不說,一天三頓,頓頓都是白麵饅頭管飽!而且還有肉吃!”
“乾得好的,年底還有分紅!最近大善人和二善人還準備開學堂了,家裡孩子上李先生辦的學堂,一文錢不收!”
“您說,這江寧縣,不,放眼整個應天府,您上哪兒找這麼好的活計去?”
老鄉說得是眉飛色舞,聽得朱元璋是龍心大悅。
好!
好啊!
他自動忽略了“大善人”,隻關注“二善人”。
畢竟,這“二善人”就是他的兒子朱標。
咱的標兒,就是有本事!給咱朱家掙臉,讓這十裡八鄉的百姓都念著好!
他臉上露出了老父親般欣慰的笑容,與有榮焉。
可就在這時,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劉伯溫,眼神忽然一凝。
他透過擁擠人群的縫隙,看到了幾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說熟悉,是因為那幾張臉,他剛剛才見過。
說陌生,是因為那幾位的模樣,實在是……變得有點多。
隻見人群的外圍,三個半大的小子正擠在那兒。
身上穿著洗得發白的粗布麻衣,還沾著泥點子,臉上灰撲撲的,頭發也有些散亂,活脫脫就是三個從鄉下進城找活乾,結果碰了一鼻子灰的窮小子。
正是那三個來“體驗生活”三個皇子!
劉伯溫倒吸一口涼氣,連忙提醒旁邊的朱元璋。
“主……老爺,您看那邊。”
朱元璋順著他指的方向望過去,臉上的笑容,瞬間就僵住了。
沒錯!
化成灰他都認得!
那就是他老朱家的三個崽子!
老大朱樉,老二朱棡,還有那個最讓他得意的老四,朱棣!
這才多久的功夫?
一個個都跟從泥地裡滾過一遍似的!
瞧瞧那衣服,皺巴巴的,還破了幾個小口子。
再瞧瞧那臉色,哪還有半點皇子的金尊玉貴?感覺就像流浪了好幾天的難民!
朱元璋的心,猛地就被揪了一下。
心疼!
那是他親兒子啊!
他自己可是親身體驗過流浪逃難,知道這有多苦!
他拚了命地往上爬,當上皇帝,不就是想讓他老朱的子孫不再受這種苦難嗎?
可轉念一想,
玉不琢,不成器。
不讓他們嘗嘗這世道的苦,他們永遠不知道他們老子屁股底下那張椅子有多麼來之不易!
而且通過考驗後還能跟著李先生學本事,值了!
此刻,馬車裡安靜得可怕。
常遇春也看見了,他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最後還是憋了回去。
這是皇上的家事,他一個外臣,不好插嘴。
朱元璋衝車夫使了個眼色,把車往路邊靠一靠。
他想聽聽,這幾個臭小子在說些什麼。
距離有些遠,而且很吵,但車夫很快找來了一個監視三位皇子都尉府密探,懂得讀唇語,開始充當“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