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今天,我就給你們講一講,我們漢家兒郎的骨頭,到底有多硬!”
“話說,自安史之亂後,盛極一時的大唐由盛轉衰,國力大減,再也無力顧及遙遠的西域和河西走廊。”
“吐蕃趁虛而入,占據了河西,將大唐的疆域,攔腰斬斷!”
“從此,西域的安西、北庭都護府,數十萬大唐軍民,與長安,徹底失去了聯係。”
“他們,成了一群被遺忘的孤兒。”
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來。
他們能想象,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但是,他們沒有投降!”
李去疾的聲音陡然拔高!
“他們還在堅守!還在戰鬥!還在用血肉,扞衛著自己身上那件‘大唐軍人’的戰袍!”
“時間一年年過去,吐蕃人為了磨滅他們的意誌,想儘了辦法。他們不許當地人說漢話,穿漢服,行漢禮,試圖將這片土地,徹底從華夏版圖上抹去!”
“直到六十年後的一天,一支起義的軍隊,在沙州城下,與吐蕃大軍展開了決戰。這支軍隊,由漢人、回鶻人、吐穀渾人……由所有不願被吐蕃奴役的百姓組成,他們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
“歸義軍!”
“那一戰,歸義軍被數倍於己的吐蕃精銳包圍,眼看就要全軍覆沒。”
“就在這時,起義軍的首領張議潮,讓軍中的樂師,奏響了一首戰歌!”
李去疾深吸一口氣,用一種近乎詠唱的語調,緩緩吟道:
“那首戰歌,名叫——《秦王破陣樂》!”
“那是太宗李世民的傳世戰歌!是大唐武功的最高象征!”
“當時,這首歌的名聲響徹四海,吐蕃也無法完全禁絕這首歌。”
“當那雄壯激昂的樂曲,回蕩在沙州上空時,所有歸義軍的將士,全都瘋了!”
“那些幾乎已經忘了漢話,穿著胡服的漢家子弟,那些祖祖輩輩都聽著父輩講述長安傳說的胡人戰士,他們聽著那首歌曲,一個個熱淚盈眶,仰天長嘯!”
“這首樂曲對於淪陷區的大唐子民而言,不僅僅是音樂,更是他們為之奮鬥的‘華夏正統’的象征!”
“他們放棄了所有防禦,像一群被點燃的瘋虎,朝著數倍於己的敵人,發起了決死的衝鋒!”
“最後……”李去疾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結果,吐蕃大軍,被這群不要命的瘋子,衝垮了。”
“他們勝了。”
田埂之上,一片死寂。
馬皇後忍不住擦了擦自己的淚花。
朱樉、朱棡、朱棣、朱橚幾個年輕小夥的眼眶,一下子紅了。
常遇春這個鐵打的漢子,拳頭捏得指節發白,虎目之中,滿是激動。
朱元璋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他仿佛能看到那漫天黃沙之中,一群衣衫襤褸的戰士,聽著祖先的戰歌,朝著數倍於己的敵人發起衝殺,向死而生的悲壯場麵。
原來……
這,就是文化認同蘊含的力量!
這,就是血脈的共鳴!
“這還不是全部。”
李去疾的聲音,愈發低沉,也愈發震撼人心。
“我再給你們講講安西。”
“在歸義軍起義的時候,遠在萬裡之外的安西都護府,還有最後一座孤城,在堅守。”
“有一位叫郭昕的將軍,帶著他的兵,守了那座城,整整四十年。”
“四十年啊……”
“城中的將士,從翩翩少年,變成了白發老翁。”
“他們的盔甲破了,就自己補;兵器斷了,就自己磨;糧食沒了,就自己種。”
“他們與長安,與大唐,與整個故鄉,音訊斷絕。”
“他們不知道皇帝換了幾個,不知道家鄉變成了什麼模樣。”
“他們隻知道一件事——”
“城在,大唐在!城亡,與國同殤!”
“後來,有一支唐朝的使節隊伍,幾經周折,終於抵達了那座孤城。當他們看到城頭之上,那麵雖然破敗,卻依舊在風中飄揚的……大唐龍旗時,所有人都哭了。”
“守城的士兵,打開了城門。”
“使節們看到的,不是什麼精銳之師。”
“而是一群……”
“一群衣衫襤褸,頭發、胡須全都白了的老人。”
“‘一城白發,誓死不降!’”
李去疾緩緩吐出這八個字,聲音沙啞。
“為首的老將軍郭昕,見到來自故鄉的親人,沒有問朝廷的賞賜,沒有問家人的安危,他隻是拉著使節的手,老淚縱橫地問了一句——”
“‘大唐……還在嗎?’”
話音落下。
“嗚……”
一聲壓抑不住的嗚咽,從朱棣的喉嚨裡發出。
他旁邊的朱樉和朱棡,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個徹底都成了紅眼兔子。
他們忍不住幻想想起了李去疾描述的那個畫麵。
一座孤城。
一群白發蒼蒼,連站都站不穩的老人。
一麵破爛不堪,卻依舊飄揚的大唐龍旗。
他們守的,哪裡是一座城?
他們守的,是華夏的魂!是漢家的根!
朱元璋望向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
大唐……還在嗎?
一句問話,勝過千軍萬馬。
他現在終於明白了。
經濟戰爭,文化戰爭,都隻是“術”。
而這,這根植於血脈之中,不分胡漢,縱使相隔萬裡,百年不斷,至死不渝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這,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世不倒的……
魂!
喜歡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請大家收藏:()被誤認仙人,老朱求我改國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