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鄰縣求救,暗流湧動_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 > 第15章 鄰縣求救,暗流湧動

第15章 鄰縣求救,暗流湧動(1 / 2)

宛城驛館之夜,燈火長明。窗外市集的喧囂漸次沉寂,而館舍之內,劉擎、林凡、石韜、高順四人圍坐,燈燭將他們的身影投在牆壁上,拉得很長,隨著火焰微微晃動,如同四人此刻並不平靜的內心。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大戰將至前的凝重,混合著墨香、茶氣以及皮革金屬的淡淡味道。

石韜將所能搜集到的、關於明日宴會可能出席的重要人物信息,以及郡中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關係網,再次做了極為詳儘的梳理和彙報。郡丞曹寅及其姻親故舊集團、兵曹掾趙玹代表的郡兵係統、幾位以清流自居卻與曹氏往來密切的名士、乃至太守那曖昧不明的態度,都像是隱藏在繁華夜色下的暗礁,隨時可能讓他們的航船傾覆。

“其發難之策,萬變不離其宗。”林凡指尖蘸了少許茶水,在光潔的案幾上劃出幾道水痕,目光沉靜如深潭,“一曰‘質疑根基’,質疑公子宗親身份是否確鑿,質疑安陽之功是否誇大,甚至質疑林某之來曆是否清白;二曰‘詰難新政’,必以‘與民爭利’、‘擅改祖製’、‘耗費錢糧’之名,攻訐屯田之策;三曰‘考較才學’,或問經義,或詢兵略,尋隙令我等出醜,打擊威信;四曰‘構陷栽贓’,此最為險惡,或可暗中製造事端,裁贓嫁禍,令我等於天使麵前百口莫辯。我等需一一推演,準備應對之辭,並設想最壞情形。”

四人針對每一種可能,細致推演對方可能提出的問題、使用的言辭,並商定回應策略,分配應對角色。石韜負責律法政務數據的精準回應,引經據典,務求無懈可擊;高順負責軍事層麵的沉穩應對,以實戰經驗駁斥紙上談兵;林凡總攬全局,查漏補缺,並準備應對那些最刁鑽奇詭的問題;劉擎則作為主心骨,展現漢室宗親的雍容氣度與決斷力,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推演直至深夜,燭淚堆疊,四人眼中皆有了血絲,方才各自歇息,力圖養精蓄銳,以應對未知的風浪。

次日傍晚,華燈初上,太守府邸門前車水馬龍,冠蓋雲集。南郡有頭有臉的人物幾乎齊聚於此,錦衣華服,笑語喧闐。一方麵自然是迎接朝廷天使,以示尊崇;另一方麵,也是許多人心照不宣的目的——親眼看看那位recenty崛起的劉司馬和他的“神奇軍師”是何等人物,更期待著看一場由曹丞等人精心導演的好戲。

劉擎一行人準時抵達。劉擎一身嶄新的彆部司馬官服,襯得身形愈發英挺,眉宇間沉穩持重;林凡依舊是那身略顯陳舊的青衫,卻漿洗得乾乾淨淨,飄逸中帶著異樣的沉穩,目光掃視間,仿佛能洞悉人心;石韜抱著厚厚的文書卷宗,神色肅穆,如同抱著千鈞重擔;高順一身擦得鋥亮的戎裝,按劍緊隨,目光如鷹隼般銳利,凜然生威。四人氣質迥異卻又奇異地和諧,一出現便如同磁石般吸引了所有目光,好奇、審視、嫉妒、不屑、期待……種種情緒,在那些虛假的笑容下暗自湧動。

進入富麗堂皇、熏香繚繞的大殿,氣氛更是微妙。郡丞曹寅等人隻是皮笑肉不笑地略一拱手,虛應故事,便轉身與熟識的豪強名士談笑風生,刻意冷落。唯有幾位地位不高或素與曹係不睦的官員,上前客氣見禮,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同情或鼓勵。

劉擎涵養極好,麵色如常,與幾位官員從容寒暄。林凡更是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周遭一切奢華喧囂皆與己無關,靈台一片清明,隻在暗中細致地觀察著每一個可能成為對手的人,記下他們的神態、語氣、小動作。

片刻後,鼓樂高奏,絲竹之聲變得莊重。太守陪著一位麵白無須、麵色矜持、眼神中帶著幾分居高臨下的審視與倨傲的中年宦官——朝廷使者、中常侍張讓的心腹李常侍,緩步走入大殿。全場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躬身行禮。

宴會正式開始。珍饈美味流水般呈上,舞姬身姿曼妙,衣袖翩翩,觥籌交錯間,表麵上一派歌舞升平的和諧氣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預想中的發難,如同潛伏的毒蛇,如期而至。

郡丞曹寅率先舉杯起身,笑容滿麵,語氣熱絡地對李常侍道:“常侍大人遠道而來,風塵仆仆,宣示天恩,撫慰地方,真是令我南郡上下蓬蓽生輝,倍感榮寵。尤其是得知劉司馬、林校尉此等屢建奇功的少年英雄亦來赴宴,更是讓我等倍感榮幸,可見今日之會,群賢畢至啊。”他話鋒一轉,故作好奇地看向劉擎,聲音不大卻足以讓全場聽見:“伯安啊,如今郡中可是傳遍了你的事跡。聽聞你當初僅以數百之眾,臨危不懼,大破數萬黃巾,力保安陽不失,此等曠世奇功,真是令人歎為觀止,足可載入史冊。不知當時詳情如何?可否為我等詳解一番,也讓常侍大人親眼聽聽我將士之驍勇,感受一番朝廷恩威之浩蕩?”

這話看似捧場褒揚,實則陰險至極。直接點出“數百破數萬”這個過於誇張、違背常理的戰果,瞬間勾起所有人的疑竇,將劉擎置於爐火之上烘烤,逼他當眾詳述。隻要敘述中稍有誇大、前後矛盾、或有一處難以自圓其說之處,便可立刻發難,扣上“虛報戰功”、“欺君罔上”的滔天罪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刹那間,所有目光,包括李常侍那帶著探究和審視的眼神,都牢牢釘在了劉擎身上。大殿內安靜得隻剩下燈燭燃燒的劈啪聲。

劉擎從容起身,神色平靜,先對李常侍和曹寅分彆鄭重一禮,語氣平和坦誠,聲音清晰穩定:“曹丞過譽,常侍大人明鑒。安陽之勝,實乃上天庇佑陛下洪福,將士用命,百姓同心,非擎一人之功可言。至於敵勢,所謂數萬之眾,實乃潰兵虛張聲勢,加之流言傳遞,不免誇大之辭。經戰後核實,真正參與圍攻安陽城者,實不足萬餘,且多為驚弓之鳥,缺糧少械,士氣渙散之烏合之眾。我等不過是倚仗城牆堅利,上下同欲,眾誌成城,又幸得林校尉出奇策,夜襲其營,亂其陣腳,方才僥幸獲勝。其中詳細斬獲首級、繳獲物資、我軍傷亡記錄,功曹史石韜處皆有詳儘檔案文書,每一筆皆可核查,絕無虛言,隨時可供常侍大人與諸位查驗。”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承認了勝利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又巧妙澄清了被誇大的敵情避免了授人以柄),將功勞歸於上天下、將士、百姓和林凡的奇策顯得謙遜而不貪功),最後拋出實證石韜的詳細記錄),顯得無比坦誠實在,無懈可擊。尤其強調“可供查驗”,更是堵死了對方繼續糾纏的可能。

曹寅臉上的笑容瞬間有些僵硬,仿佛一拳打在了空處,力道反噬自身,隻得乾笑兩聲,掩飾尷尬:“原是如此,伯安過謙了,過謙了。即便是萬餘賊眾,也是大功一件嘛。”訕訕坐下,飲了一杯悶酒。

李常侍微微頷首,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滿意,對劉擎的坦誠和務實似乎頗為受用。

然而,攻勢並未停止。兵曹掾趙玹緊接著起身,矛頭不再含蓄,直指林凡:“林校尉真是少年英才,年紀輕輕,便得劉司馬如此倚重,委以參軍重任,更獻奇策破敵,立下不世之功,真是後生可畏,令人驚歎之餘,也不免好奇。不知林校尉仙鄉何處?師從哪位隱士大家?習的是哪派兵法典籍?竟有如此鬼神莫測之機,能於萬軍之中覓得勝機?”這話極其刁鑽,暗指林凡來曆不明,無根無底,或許隻是僥幸成名,甚至暗諷其所學並非正統兵家,而是旁門左道,蠱惑人心。

林凡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起身拱手,姿態從容淡定:“回趙兵曹,在下林凡,祖籍冀州,寒門子弟,並無顯赫師承。幼年時偶得幾卷前朝殘缺兵書,胡亂讀過,未得精髓。些許淺見,更多是於這亂世顛沛流離、逃難求生之中,見得多了,聽得多了,被迫於絕境中思索求生之道,點滴積累而來。實在談不上精通兵法謀略,無非是因地製宜,隨機應變,力求在絕境中為袍澤、為百姓尋一條活路而已。比不得趙兵曹家學淵源,深通韜略,掌一郡兵事,擎字營日後軍務操練,還需趙兵曹這般方家多多指點才是。”

他以退為進,自承寒門,強調“逃難求生”、“尋活路”的樸素目的和實戰來源,反而顯得真誠可信,弱化了“奇謀”帶來的神秘感和威脅性,最後又將對方高高捧起,暗示其責任重大,地位尊崇,若再過度追問,反而顯得氣量狹小,有失身份。

趙玹被這番看似謙卑實則綿裡藏針、以守為攻的回答噎得麵皮發脹,仿佛蓄力一擊打在了棉花上,難受至極,卻又找不到發作的由頭,隻得冷哼一聲,重重坐下,酒杯頓在案上發出悶響。

緊接著,又一位被曹寅事先安排好的、本地頗有名望的老儒,顫巍巍起身,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從《周禮》說到《孟子》,質問安陽推行“屯田”之策是否合乎古製?是否有與民爭利之嫌?是否效仿武帝舊事,徒耗民力而實損國本?

這次,不需林凡出手,石韜便抱著早已準備好的卷宗起身,先是對李常侍和太守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然後從容不迫,引經據典,從《漢書》記載的屯田戍邊、安定國家的曆史,講到如今亂世流民遍地、田地荒蕪、餓殍遍野的慘狀,再詳細解釋安陽屯田乃是用無主荒地、抄沒之田,招募流離失所的百姓,官府提供種子、耕牛、農具,收獲按比例分成,既安置了流民使其免於餓死或被迫從賊,又充實了軍糧以保境安民,實乃“寓兵於農、安民足兵”的良策。並當場呈上詳細的田畝數、招募流民數、錢糧支出、預計收成等密密麻麻的數據,條理清晰,證據確鑿,邏輯嚴密,駁得那老儒麵紅耳赤,啞口無言,最後隻能嘟囔著“豈有此理……與古禮不合……”頹然坐下。

幾輪交鋒下來,劉擎一方準備充分,應對得體,不卑不亢,有理有據有節,反而顯得發難者心胸狹隘,無理取鬨,居心叵測。殿內氣氛悄然轉變,一些中立官員甚至露出讚賞之色,竊竊私語間,開始對劉擎等人評價頗高。李常侍看著劉擎、林凡、石韜三人,眼中欣賞之色愈濃,偶爾與太守低語兩句,微微點頭。

曹寅、趙玹等人臉色愈發陰沉,交換著狠厲的眼神,顯然沒想到對方準備如此充分,就像一塊啃不動的硬骨頭。他們原本準備的發難套路似乎都已用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曹寅等人苦思冥想下一步如何行動,宴會氣氛暫時陷入一種微妙的平衡之際,殿外忽然傳來一陣極其急促慌亂、甚至帶著哭腔的呐喊和紛亂的腳步聲!

“緊急軍情!讓開!緊急軍情!!”

一名渾身浴血、甲胄破碎的郡兵信使,在兩個同伴的攙扶下,連滾爬爬地衝入大殿,甚至來不及看清在場眾人,便撲倒在地,用儘最後力氣舉起一份被血染紅的帛書,嘶聲喊道:“太守大人!不好了!穰縣八百裡加急軍報!大批黃巾潰兵突然圍攻穰縣,縣城危在旦夕!穰縣令……穰縣令大人他……他親冒矢石,率眾守城,身負重傷,拚死才派我等突圍……送來求救血書!求大人速發援兵!遲了……遲了穰縣就完了!!”喊完,那名信使便力竭暈死過去。

穰縣!南郡北部重鎮,宛城屏障!一旦失守,北部門戶洞開,賊兵可長驅直入,威脅郡治!

大殿內瞬間死寂!落針可聞!歌舞驟停,音樂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笑容都僵在臉上,血色迅速褪去,隻剩下驚恐和蒼白。方才的勾心鬥角瞬間被真實的戰爭陰雲所取代。

太守猛地從主位上站起,身體因震驚而微微搖晃,臉色煞白如紙,聲音顫抖:“何處來的潰兵?是哪一部?有多少人馬?穰縣如今情況如何?!”

旁邊攙扶信使的兵士泣聲答道:“是……是張曼成的殘部!南陽黃巾大方首領)兵力……兵力漫山遍野,恐不下萬餘之眾!都是老賊,凶狠異常!穰縣城牆已被轟塌數處,弟兄們死傷慘重,快……快守不住了!”

萬餘黃巾精銳!還是張曼成這種大頭目的殘部,戰鬥力絕非之前那些烏合之眾可比!

殿內頓時如同炸開了鍋!官員豪強們驚慌失措,杯盤落地聲、驚呼聲、哭喊聲交織一片,恐懼的氣氛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郡兵大多布防在宛城周邊和東部,北部空虛,一時間哪裡抽調得出足夠兵力去救援?就算勉強湊出兵力,誰又敢去麵對萬餘黃巾精銳?

曹寅眼中卻在最初的驚慌後,迅速閃過一絲狠厲與得意之色,這簡直是天賜良機!他立刻出列,臉上換上一副憂國憂民的焦急表情,對太守和李常侍拱手道,聲音刻意提高,壓過殿內的嘈雜:“太守大人!常侍大人!不必驚慌!此正是天賜良機,考驗我將士忠勇之時!現成的猛將就在眼前!劉司馬、林校尉方才言道,能以數百破數萬,用兵如神,堪稱國之乾城!如今穰縣危急,百姓倒懸,正需劉司馬這等社稷砥柱出馬!末吏鬥膽建言,請劉司馬即刻率領本部精銳,火速馳援穰縣!以劉司馬之武勇,林校尉之神謀,必能馬到成功,解穰縣之圍,揚我朝廷天威於賊寇!亦可讓常侍大人親眼一見我將士之風範,回京之後,也好向陛下稟明南郡將士之忠勇!”


最新小说: 武當崛起 消失的少林 特工17,她們都叫我死鬼! 來自末日的歎息 我靠雙眼!從寒門到權傾天下 每天百年修為,開局搶我築基丹? 大明熥仔 紅樓之百變奇瑛 楚國一統華夏 雪月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