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眼中精光閃動,顯然被郭嘉說動。林凡的威脅,在他心中已然超越了劉備。
“奉孝之言,深得吾心!”曹操霍然起身,“便依此計!令夏侯惇為都督,於禁、李典為副將,點兵五萬,克日南下,兵發新野!再密令曹仁,領精兵兩萬,進駐舞陰,伺機而動!同時,遣使密會蔡瑁,許以高官厚祿,令其加緊控製襄陽,必要時,可‘協助’劉景升早登極樂!”
一條毒辣的計策,就此定下。曹軍這台戰爭機器,開始轟然運轉,兵鋒直指荊北。
戰爭的陰雲,伴隨著初冬的寒風,迅速籠罩了荊北大地。
夏侯惇率領的五萬曹軍,浩浩蕩蕩,出葉縣,經博望,直逼新野。旌旗蔽日,刀槍如林,馬蹄聲踏碎了荒野的寂靜。曹軍士卒多為百戰老兵,氣勢洶洶,視新野如無物。
新野城內,氣氛緊張到了極點。百姓惶恐,軍士肅然。
縣衙內,劉備、諸葛亮與關、張、趙等將領齊聚。
探馬來報:“曹軍先鋒已過博望坡,距新野不足五十裡!”
張飛環眼圓睜,吼道:“軍師!讓俺老張帶兵出去,先殺他個人仰馬翻!”
關羽撫須道:“三弟不可魯莽,曹軍勢大,需依軍師之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羽扇輕搖,神色自若,仿佛城外數萬大軍不過是土雞瓦狗。“翼德將軍勇猛可嘉,然此番破敵,非憑血氣之勇。”他走到沙盤前,手指點向博望坡,“夏侯惇性情剛烈,輕敵冒進。我已觀此地形多日,此處道路狹窄,兩側山林茂密,枯草遍野,正是用火攻之絕佳之地。”
他一一分派任務:“雲長引一千軍馬,埋伏於博望坡左翼山林,多備弓弩火箭,看南麵火起,便縱火燒山,截斷曹軍後路。翼德引一千軍馬,伏於右翼,同樣備足火種,待左翼火起,便出擊猛攻曹軍中部,製造混亂。子龍引五百精騎,多帶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南口險要處潛伏,待曹軍主力進入坡內,便放過前軍,直衝其中軍,四處放火,擲放火罐,引發大火後即刻撤離,不可戀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又看向劉備:“主公與亮自引中軍,於新野城外預設陣地,多設旌旗,以為疑兵。待曹軍前軍被火所阻,中軍混亂,後路被斷,軍心大亂之際,主公再率軍掩殺,可獲全勝!”
眾人聽計,皆感振奮,又覺此計大膽精妙,非深通兵法者不能為。
“那……糧草輜重,百姓如何安置?”劉備問道。
諸葛亮道:“已安排糜竺、簡雍等人,組織百姓,攜帶細軟,先行向樊城方向轉移。新野乃餌,棄之不可惜。此戰重在挫敵銳氣,揚我軍威,非為守一城一地。”
計議已定,諸將紛紛領命而去,各自準備。
與此同時,宛城郡守府。
林凡也接到了曹軍已過博望坡的緊急軍報。
“軍師,曹軍動了!夏侯惇五萬大軍,直撲新野!曹仁兩萬精兵,也已秘密抵達舞陰一帶,動向不明!”周卓急匆匆來報。
林凡站在輿圖前,目光銳利。曹仁秘密調動,果然不出他所料,曹操的真正目標,恐怕是伺機對付南陽。
“劉備那邊有何動靜?”
“探子回報,新野四門緊閉,但隱約可見兵馬調動,似乎……百姓在向外撤離。”
林凡點了點頭,諸葛亮果然選擇了棄城,準備在博望坡設伏。曆史似乎正在沿著固有的軌跡前行,但又因為他的存在,而潛藏著巨大的變數。
“伯勇,傳令下去,全軍進入戰備狀態。各邊境關隘,加派雙倍哨探。沒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不得擅自出動。”林凡沉聲下令,“另外,讓我們在博望坡附近的人,想辦法‘幫’劉備一把。”
周卓疑惑:“幫?怎麼幫?”
林凡嘴角微揚:“比如,在曹軍斥候可能探查的路線上,‘無意’間遺落一些能證明新野兵力空虛、劉備懼戰的‘證據’。或者,在博望坡某些易於點火的地方,提前撒上些不易察覺的、助燃的粉末……”
周卓眼睛一亮,明白了林凡的意思:“軍師高明!這是要讓夏侯惇那廝更放心地鑽進諸葛亮的圈套啊!俺這就去辦!”
林凡補充道:“記住,手腳乾淨,絕不能讓人看出是我們做的。要像是……山野樵夫遺落的雜物,或者野獸糞便混合了某種礦物……”
“明白!”周卓興衝衝地去了。
書房內,林凡獨自一人,目光再次投向輿圖上的博望坡。
“夏侯惇輕敵冒進,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本該是如此。”他低聲自語,“但多了我這個變數,曹仁這把暗處的刀子……孔明,你算到了嗎?這場火,究竟會燒得多旺?”
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那映紅夜空的烈焰,聽到了曹軍士卒驚慌失措的慘叫。
隆中對出的戰略,與他南陽策應的謀算,在這博望坡,即將迎來第一次間接的碰撞。而這場碰撞的結果,將直接影響未來整個荊州的格局,乃至天下的走勢。
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