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降落在綠星基地時,星禾田已抽穗至半熟,淡金色的稻浪隨風起伏,與遠處暗核沼澤改造區的灰褐色形成鮮明對比。林野選定沼澤邊緣作為噬暗花試種區——這裡的暗核殘留濃度仍達0.3g3,是測試淨化效果的最佳場地。“蘇晴帶農業小隊,用囤的智能灌溉係統航天基地繳獲)鋪設滴灌管道;老教授負責監測土壤和空氣數據;李蓉調試植物生長燈災前囤的航天級補光設備),模擬暗物質星係的光照環境。”
蘇晴指揮隊員將培育艙裡的噬暗花幼苗移栽進田壟,幼苗的銀白色根係接觸到綠星土壤後,起初有些蜷縮——綠星土壤的星核能量濃度比暗物質星係低,部分幼苗葉片開始發蔫。“是能量供給不足!”老教授盯著監測儀,“用囤的星際無土栽培基質航天基地繳獲)混合本地土壤,再澆灌星核能量營養液災前囤),提升土壤能量密度。”隊員們立刻按比例調配基質,不到半天,幼苗的根係便舒展開來,墨藍色花瓣重新挺括。
試種第三天,奇跡出現了——監測儀顯示,試種區的空氣暗核濃度降至0.05g3,土壤中的暗核殘留被分解了60,周圍的雜草竟也泛起淡淡的綠色,不再是之前的枯黃色。“噬暗花的淨化效率比預期高3倍!”蘇晴蹲在田壟邊,看著花瓣中心的銀白色花蕊泛著微光,“它們吸收暗核能量後,會將多餘的星核能量釋放到土壤裡,還能滋養周邊植物。”
林野讓刀疤強擴大試種範圍,用囤的小型挖掘機災前囤的農業款)開墾出十畝新田壟:“把剩餘的幼苗全種上,再撒一批噬暗花種子,用生物肥料按災前囤的配方調配)覆蓋,加速發芽。”與此同時,老教授在實驗室裡忙碌著,他將噬暗花的藤蔓樣本放進基因測序儀舊時代科研設備,災前囤):“噬暗花的反暗核基因片段很穩定,如果能導入星禾,就能培育出‘淨化型星禾’,一邊產糧一邊淨化土壤。”
就在試種區一片向好時,監測儀突然報警——沼澤深處的暗核殘留濃度突然飆升至0.8g3,部分新移栽的幼苗葉片開始發黑。“是地下暗核礦脈的殘留能量溢出了!”李蓉調出地形掃描圖,“沼澤地下有一條未清理的暗核礦脈分支,能量波動導致表層土壤汙染加劇。”林野立刻讓刀疤強帶著星核鑽探機便攜款,災前囤)趕往現場:“鑽三個深孔,注入噬暗花汁液稀釋液蘇晴剛提取的),再用囤的暗核阻斷劑剩餘十支)封住礦脈接口,阻止能量繼續溢出。”
阻斷劑注入地下後,暗核濃度逐漸回落。蘇晴趁機給發黑的幼苗噴灑星核能量修複液用星晶苔蘚提取液調配):“這些幼苗的根係沒受損,補充能量就能恢複。”三天後,試種區的噬暗花全部存活,墨藍色的花帶沿著沼澤邊緣鋪開,監測儀顯示土壤暗核濃度已降至安全線以下,空氣裡彌漫著淡淡的草木清香,不再有刺鼻的腐蝕味。
老教授拿著基因測序報告找到林野:“噬暗花的反暗核基因片段已成功提取,接下來可以啟動星禾改良。但需要囤的基因編輯工具套裝舊時代科研設備,災前囤)和星晶能量基因載體星晶星係帶回的稀有材料),才能確保基因片段穩定整合。”林野立刻帶人前往物資庫的“科研區”,搬出塵封的基因編輯設備:“當年囤這套工具時,就想著末世裡可能需要改良作物,沒想到現在用在跨星係基因融合上。”
當晚,實驗室的燈光徹夜通明。老教授將噬暗花的反暗核基因片段與星禾的dna鏈對接,星晶能量基因載體發出柔和的藍光,為基因重組提供能量。“如果成功,改良後的星禾不僅能耐受暗核環境,還能主動淨化土壤,產量也能提升50。”李蓉盯著顯示屏上的基因序列,“囤的恒溫培養箱災前囤)能保持25c的最佳重組溫度,預計三天後就能得到初代改良種子。”
試種區的噬暗花已開花至盛期,墨藍色的花瓣在陽光下折射出微光,吸引著綠星本土的授粉昆蟲——這些昆蟲在暗核災變後幾乎絕跡,如今竟被噬暗花釋放的星核能量吸引,重新出現在田間。“生態鏈在慢慢恢複。”蘇晴看著飛舞的蝴蝶,笑著說,“等改良星禾種下去,綠星的土地就徹底活了。”
林野站在試種區邊緣,望著成片的噬暗花和遠處的星禾田,指尖劃過終端上的種植規劃圖——下一步,他要將噬暗花種植帶擴展至整個暗核沼澤,再用改良星禾覆蓋汙染區,讓綠星的每一寸土地都擺脫暗核陰影。而實驗室裡,恒溫培養箱中的基因重組正悄然進行,一顆承載著綠星未來的種子,即將破土而出。
喜歡災年求生:我靠囤貨養全村女眷請大家收藏:()災年求生:我靠囤貨養全村女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