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五十二斤四兩,王支書數目可對?”趙春燕稱完稱,又和王支書確認了一遍。
王支書點頭:“沒錯!”
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他對趙春燕很放心。
賬目沒出過錯,都是當天結賬,為人還很大方。
原本一個月送一次是一塊錢。
現在一個月改送三次,那就是三塊錢。
隻要一直做下去,他個人每年能多二十四塊錢的收入。
再加上聽從趙春燕的建議,村裡開了養雞場。
他膽子大得很,第一批雞苗買了兩百隻,死了十隻,剩下的一百九十隻都長大了。
公雞三十二隻,剩下一百五十八隻母雞現在都能下蛋了,每天能收獲一百五十隻雞蛋左右。
兩個月將雞苗養活後,他立馬組織養雞的人又增加了三百隻。
第二批雞苗有兩百三十六隻母雞,在昨天也開始下蛋了。
第三批雞苗三百隻,已經兩個月了。
他們村的養雞場是所有村子裡,養雞最多的。
其他村最多的也不過三百,隻有他們村現在存活的雞有716隻。
過兩天養雞場的雞生蛋穩定下來,每天能收獲三百八十顆雞蛋,至少有三十八斤。
一天二十四塊七,一個月七百四十一。
哪怕雞一年隻生半年的蛋,一年的收入也有四千五。
明年的先進集體稱號在向他招手。
今天送來的雞蛋有一部分是村裡人自己養的,有一部分是養雞場產出的。
分開做賬。
養雞場的雞蛋一共一百五十三斤二兩。
“王支書,一共是一百三十三塊六毛四,可對?”
趙春燕從背包裡拿出一遝錢,手搓出該給的數目。
“沒錯!”
王支書頓了一下,笑眯眯點頭。
瞧見他狐疑的眼神,趙春燕笑著解釋:“王支書是這樣的,這麼久以來辛苦你們跑來跑去,我想著給大家送點福利。”
“你們現在有兩種選擇,一個是依舊拿一塊錢,另一個是拿票。”
“票?”王支書眼裡閃過驚喜。
誰家不缺票啊!
憑年底分的那點票,啥也乾不了。
沒想到還有這好處。
“對,工業券,糖票,油票,布票等等,各種票都有,不過我手上的票有限,不一定能換那麼多,所以請各位考慮清楚。”
“我先給你們稱重,你考慮好了和我說。”
趙春燕笑著和大家解釋,手上的動作沒停,用筆記錄各村雞蛋的重量。
“趙同誌,你說的是真的嗎?真的有票嗎?”
趙支書高興得合不攏嘴。
小兒子上個月相親成功了,他們一家正發愁去哪弄布票,給兩位新人裁一件新衣服。
“當然!”趙春燕拍了拍挎包。
十個村支書都樂得睜不開眼。
可能票據不一定很多,但有總比沒有好。
“太好了!家裡沒油了,也不知道趙同誌有沒有油票。”
“家裡已經一個月沒吃過肉了,我想要肉票,不知道趙同誌手上有幾斤肉票。”
趙春燕聽到幾人的議論,心裡樂開了花。
先培養好感情,以後需要雞蛋,不愁他們不賣給她。
所有雞蛋稱完,錢結清後,趙春燕給他們換票。
“各位支書,先說好,這些票是我私人提供,並不是咱們供銷社給的,還請諸位保密。”
王支書笑道:“放心吧!我們都知道樹大招風的道理,我保證連我們家那個都不說。”
他又不傻,知道的人越多,到時都來找趙春燕同誌,以後想換也換沒票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