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燕捏著鼻子認下,和他們簽訂合同。
拿到貨款,回到杏花村,隔天找到現在與她有合作的五個拖拉機手在的村支書,以及另外一百四十五個村子中,選出最適合養兔子的三十個,讓他們隔天十點到食品加工廠開會。
兩個多月的經營,讓食品加工廠回血一大半。
第一個月純利潤有三萬八千六百多一點,第二個月將近七萬。
有錢肯定要擴建,現在的人還是少了。
兔子組忙成陀螺,加班加點才完成兩萬。
手裡還有那麼多雞蛋,必須做出來。
請了兩個施工隊,經過一個多月的建設,增加一個辦公樓,一個兔子組,兩個雞蛋組。
兔子組和雞蛋組還沒建成功,各村都收到消息,都想安排人進來工作。
趙春燕仔細考慮過了,不可能全部用杏花村的人。
第一,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來工作。
第二,調走大部分勤快的人,地裡的活誰來乾?
但若是增加其他村的人,他們來回不方便,也是一個難題。
給他們建房子,村裡人肯定不同意。
好在有兩次工資的宣傳,以及工人死死咬住嘴唇,除了工資的事,關於食品加工廠一個字也沒泄露。
村裡人對食品加工廠的工作更加向往。
甚至有好些人上工比以前更努力更積極。
男的工分現在最低的也有六個工分,以前三個工分的都消失了,大部分人都在七八個工分。
女的大部分六個工分以上,哪怕體力不行的知青,拚死拚活也要搞到五個工分。
工人嘴巴嚴,村裡人有樣學樣,儘可能的管住自己的嘴。
現在說閒話的人少了一大半,除了幾個頑固分子,偶爾嘴閒不住,其他人也會離他們遠遠的。
趙春燕甚至放出話,之所以讓蔣小曼和薛文心當會計,是因為他們有文化。
石頭媽和劉建黨能當上主任,也是考核過他們的學識。
主任也是臨時的,若是一個月後,他們的文化成績達不到,會退下來,由勝者勝任。
因為沒有哪個廠的主任連字都不認識。
這個考核掀起了杏花村讀書潮。
趙春燕提議劉支書搞一個掃盲班,讓人當老師教村裡人讀書學習。
有野心的人每天都會去學習,時刻準備著。
尤其是在趙春燕又招來施工隊後,村裡人除了奶娃娃和大爺奶奶外,大部分人都會去自主學習。
劉支書和程會計看著村裡人這麼主動,驚訝得愣是三天後才反應過來。
三十四個村的村支書趕來時,路過地裡,看著人人都積極勞作,擦了擦汗。
個個腦袋上掛滿問號。
沒明白怎麼回事。
等他們抵達食品加工廠後,看到正在修建的廠房,瞬間明白了緣由,對趙春燕更加佩服。
“今天叫大家來開會,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養兔廠擴張的問題。”
“大家不用擔心兔子養太多賣不出去,我已經和旁邊的兩省供銷社簽訂合同,我手上這份便是協議。”
“原本我是想著讓其中五個村,專業搞養殖,做成咱們鬆林縣的代表……”
“趙廠長,你可不能這麼做啊,大家都窮,隻搞五個,他們富裕了,其他人怎麼辦?”
牛尾村村支書急了。
他們村是鬆林縣最偏的,也是鬆林縣目前最窮的。
要不是這幾年,養雞養兔子讓村子裡攢了點錢,他們村現在還是財政赤字,窮得褲子都穿不起。
每年的種子都是和上頭借的,等收獲後,再還。
每年借每年還。
一直到趙春燕出現,他和村乾部整整商量三天,咬牙圈出山腳下的地,用來養雞。
發動全村的孩子去抓蟲子給雞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