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倉廩虛實藏禍心 宦海浮沉見玄機_衙役淩雲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衙役淩雲誌 > 第145章 倉廩虛實藏禍心 宦海浮沉見玄機

第145章 倉廩虛實藏禍心 宦海浮沉見玄機(1 / 1)

推荐阅读:

話說在本朝,侵吞官倉存糧的收益堪稱巨大。糧米與錢帛等同,乃國之命脈,“錢糧”二字連三歲小兒亦耳熟能詳。隨意盜賣數萬石,便是數萬貫錢的巨利。

然盜取官倉較之克扣漕糧風險大得多,不似漕運有“耗羨”等名目可資遮掩。盜賣數量少則不值鋌而走險,數量多則易露倉廩虧空之跡。諸道巡察禦史、按察使等絕非庸碌之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諸如摻入沙石、倉壁外實內空等伎倆,為人所悉後便難奏效。是故淩雲初聞此事,深疑州衙諸公豈會愚鈍至集體盜糧,坐待東窗事發後身首異處、家產抄沒?

可歎道高一丈,魔亦能設法高至兩丈,世事相克相生。這崔刺史上任後大興土木,於漕運便利處建起一座規模宏大的糧倉,命名為“臨海倉”。繼而將州倉、附郭臨海縣的縣倉、以及備荒賑濟的義倉皆並入此臨海倉內。倉廩廣闊尚有盈餘,便租賃予州城中經營米糧之大商戶儲糧。

刺史推行此集中儲糧之策,益處頗多:節省地皮、裁汰冗吏、增辟公廨錢來源、增強平抑糧價之能等,故可稱政績。

然臨海倉內彆有乾坤。若有禦史持州倉賬冊前來核查,入倉驗看,必見數目充足、封條完好;若他人持臨海縣縣倉賬冊來查,數目依然足夠,封條亦存;持義倉賬冊查驗,結果同樣無誤。況兩稅上供、倉糧時有出入流轉,略有“誤差”亦可理解。

究其根本,臨海倉果真無虞?其奧妙在於,倘有那多事之人,同時持台州州倉、臨海縣倉、義倉及存糧商賈等數套賬冊入倉核驗,便會發覺倉中實存糧米較諸衙門賬冊總和短缺甚巨……然則多年來,確未遇此等越界多事之徒,官場慣例亦不倡此等撈過界之行,抑或是有此能者確已誌得意滿,無意生事。

趙司馬略述臨海倉情狀,令淩錄事茅塞頓開,大開眼界。他不禁感慨,崔刺史真乃奇才,此手法竟有幾分虛實相生之妙…無論實存幾何,但使賬目周全,令人覺其充盈便可。

且淩雲霎時亦明悟,何以米價飛漲之際,崔刺史執意不開倉平糶以息風波。

現今市麵僅米貴,個彆貧民難支而已,若延至來年春荒,恐致無米之炊。這浙東望州,城內十數萬脫離畎畝之民,倘因斷糧而生暴亂,於崔刺史而言萬事皆休。依本朝對引發民變極度嚴厲之法度,若因貪墨倉糧無法賑濟而致變亂,不被滿門抄斬已屬萬幸。故即便倉中尚有餘米,崔刺史亦須硬撐至明春賑災之用,安能此刻糶出?

話說回來,這崔刺史實則運道乖蹇。江南前數年風調雨順,倉廩充盈幾欲漫溢,故其上任後視此為良機。他串通州衙中人私吞數萬石倉米,更欲借每年出陳易新之機,於賬目上做不易察覺之手腳,熬過數載便可貪墨之糧自賬麵消弭,屆時其恰可任滿遷轉。

倉中所餘米糧本可勉強應對荒年,故崔刺史之謀劃本具可行之機,順利或真能瞞天過海。然豐收數載之台州,去歲竟遭水患,崔刺史費儘周折,或糶或賑,好不容易穩住局麵。及至今年,天公繼續與其作對,複現旱情…

夏日裡,崔刺史氣急,竟將宅中所供佛像、天尊像、關聖像、城隍像儘數毀棄。虛懸之局麵臨崩析之危,為免敗露,崔刺史便竭力籌措錢帛購米,故有前數月莫名向諸縣索銀之事,然為時已晚,不僅銀錢遠遠不足,且稻米越購越貴。

論崔刺史運氣之劣,猶需提及,近年江南良田為絲利所驅,多改稻為桑,今歲恰至一變之臨界。故而雖值秋糧上市,米價竟一反常態猛漲,於崔刺史堪稱雪上加霜。欲平危機,崔刺史何來那般理論上應有之存糧?賬目上虛懸之稻米豈能果腹?

崔刺史運蹇更在於,有一貌似癡傻無害之佐貳,於暗處窺伺其側…

想通此中關節,淩雲歎道:“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趙司馬心有戚戚焉,“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二人一時竟同情起這位使君來,其際遇之背,幾可比擬前朝末世君王,諸多厄運接連而至。然同情歸同情,該出手時仍須出手。二人皆看得分明,眼下正是良機,情勢已發展至最難遮掩之境,待至明春亦非不可,然恐夜長夢多。

不過…那畢竟是身著緋袍、位尊四品的上州刺史,還是讓對方出頭為妙。

淩雲忽而正色,長揖拜道:“趙老大人真乃中流砥柱,合郡之乾城也。眼下署中宵小當道,老大人當振臂一呼,澄清州宇!下官不才,願附驥尾!”

趙司馬亦滿臉讚賞誇耀淩雲道:“老夫年朽力衰,淩錄事卻年少英才,正該奮發有為,蕩滌奸蠹。為國除害之事,爾當仁不讓,舍汝其誰!老夫願助你一臂之力!”

年輕之下屬十分謙遜,“老大人德高望重,正道楷模,小子何德何能,敢僭越於前!”

可歎這伯樂般的上官定要提攜後進,“老夫心有餘而力不足,沉淪濁流經年,能自清已是萬幸。常言道,江山代有才人出,見淩錄事便覺州中正氣後繼有人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淩錄事感動的幾欲泣下:“小子安敢當老大人如此謬讚!末位新進,僥幸為官,區區九品下僚已是惶恐,視老大人如泰山北鬥。如今闔州百姓生計維艱,怨聲載道,老大人豈忍心棄我台州蒼生於不顧?”

趙司馬暗忖,這淩錄事依舊難纏,言語周旋拿他不住,不可再繞,否則反陷自身,須得亮出殺手鐧。“老夫此生已矣,左右不過是混跡官場安度殘年。至於崔刺史結局如何,老夫興趣寥寥,淩錄事請自便罷。”

趙老頭擺出無欲則剛之勢,頓時扼住淩雲要害。趙司馬年近花甲,時日無多,既已官至五品,安於現狀亦無不可。

然淩錄事正值青春,豈能日日陪老翁飲茶對弈虛擲光陰?現今之淩雲,已無靜候十載八載以待出頭之淡泊心境。瞧眼下,權勢稍弛未幾,故鄉便有人欲奪其產業!仍是那句,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淩雲苦笑道:“老大人何必為難下官,下官這九品錄事,能有何作為?”

“崔使君已危如累卵,似窗紙般一捅即破,時機已至,爾勿妄自菲薄。”趙司馬鼓勵道。

“若如此,老大人何不親自動手,直稟上官便可。”

趙司馬答曰:“言之輕巧,能辦老夫早辦了。老夫可稟於誰?安知所稟者非府尊同黨?稍有不慎便引火燒身。”

淩雲沒好氣道:“那還想讓下官去蹚這渾水?老大人您好歹是五品高官,下官這身子骨更承受不住。”

趙司馬點撥道:“故而老夫言你此次返寧海查閆縣尉之非,可作契機。聞你舊主王明府能直通台省…此較老夫硬氣多矣。另有一因,你與沈大官人交好,那崔刺史畢竟是沈大官人祖父門生,中間若有齟齬,你亦可轉圜。”

原來老翁打的是這個主意,淩雲思忖。能否說動王明府參與?他仔細權衡,覺確有可能。其一,王明府與崔刺史無私交,無須顧忌情麵。其二,王明府背景深厚,又是清流進士出身,根本不懼報複。其三,王明府最重聲名政績,此事揭發後必牽連大批官員,台州乃至浙東官場將出諸多空缺,有其吏部座師為援,趁機升遷豈非易如反掌?

此亦是老爺我之機遇,或可借此晉升,乾了!淩雲內心狠狠下定決斷。

唯一令淩雲猶疑者,乃沈大官人與崔刺史關係究竟到何地步?是否需向沈大官人透露此事?

若說,恐沈家提前平息事端,淩雲便無法渾水摸魚獲利,隻得繼續在州衙充當閒散路人。毋庸置疑,三代仕宦之沈家必有此能。若不說,事後沈大官人若生怨,則淩雲損失亦巨,結交此等上流人物豈是易事?關係若破裂,修複極難。

喜歡衙役淩雲誌請大家收藏:()衙役淩雲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