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帝王統治天下,其言行舉措與施政方略,必定由史官記載,為後人提供借鑒與警示,這是古今共有的重要典製,也是朝廷的首要事務。
我的父親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秉承天命,在濠梁起兵,掃滅群雄,鏟除暴政,拯救百姓,平定亂世,恢複秩序,不到十年便成就帝王大業。期間,他指揮作戰、發號施令,如神助般無往不勝。天下安定後,他製定禮儀、創作樂律,建立法律、創設製度,細致完備,無一遺漏,其功績實在是古今罕見、卓越超群。
唉!上天賦予我父親超凡的智慧,讓他成為開創帝業的君主,這絕非偶然!數十年來,他治理國家的事跡與留下的治國謀略,光輝顯著,如同日月般昭然。我命史官編纂實錄,為萬世樹立準則,讓子孫臣民能敬仰遵循,以維持天下長治久安。
自古以來,國家興盛源於勤儉,衰敗則因奢侈放縱。後世子孫臣民若能體會到先父創業的艱難——他櫛風沐雨、勞心焦思,曆經萬般辛苦才得天下,自然不會放縱奢侈。
啊!能作為萬世準則的,不正是這種精神嗎?若隻追求表麵文字,不深究實質,既違背先父本意,也不符我的初衷。後世讀到此處的人,應當恭敬地領會遵循。
永樂十六年五月初一日。
進實錄表
監修官戶部尚書夏原吉,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廣、翰林院學士兼右春坊右庶子楊榮、國子監祭酒兼翰林院侍講胡儼,纂修官翰林院學士兼右春坊右諭德金幼孜、翰林院學士兼左春坊左諭德楊士奇、翰林院侍讀學士曾棨、翰林院侍讀兼右春坊右讚善梁潛、翰林院侍講兼左春坊左中允鄒緝、翰林院侍講王英,修撰餘鼎、羅汝敬,刑部主事李時勉,陳敬宗等人,恭敬遵奉聖旨編纂《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現已按旨完成,謹呈表進獻。
臣原吉等懷著惶恐之心,叩首進言:聖人開創國運,奠定萬世基業;國史編纂成書,為曆代帝王展示治國法則。唯有通過記載,才能為後世留下規範。因此,《尚書》中的典謨記載堯舜的言論,典籍傳布文王、武王的政教,這是古今相通的道理,清晰明確。
何況太祖創立帝業、傳留皇統,以豐功偉績建立功勳;又承天命登上帝位,實現天下大治。若要宣揚其美德,全在於謹慎編修史冊。
恭敬追思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德行與天地相合,光明與日月同輝,承天命而興盛,握符瑞而治天下。義旗一舉,豪傑紛紛追隨;仁德傳揚,各州郡響應歸附。於是渡江攻克姑孰,定都金陵。
他革故鼎新,安定百姓、平定叛亂;號令如雷霆般威嚴,綱紀如日月般明耀。武力伸張時,東征而西地百姓盼其到來;仁德施行時,不濫殺無辜,近處百姓喜悅、遠方之人歸附。瞬息間掃平群雄,轉瞬開拓四方疆土。連城望風歸降,百姓提酒漿迎接軍隊;各地豎旗臣服,叩首稱臣。
奪取中原如拾草芥,驅逐胡虜似搖枯木,將百姓從苦難中拯救,把異族趕到沙漠之外。不到十年成就帝業,統一全國而主宰天下。人倫綱紀重新建立,華夏禮樂再度興盛。山川鬼神安寧,各族百姓歸順。其治理達到潛移默化之妙,功績涵蓋天地萬物。在位三十餘年,駕崩時天下哀悼,自古以來,無人能及。
恭敬緬懷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天生聖善,輔助太祖奠定基業,契合天命而位居中宮。德行超過虞舜二妃,功勞勝過大禹治水,性情合乎《關雎》的中正,子孫如《麟趾》所讚般仁愛。她順應自然規律,保持上天賜予的福運,整飭後宮、教化家國,生下聖上,深受上天眷顧。自古以來後妃的尊榮,無人能比。
敬思皇帝陛下,天生聖明仁慈,德行日益精進。以儘孝之心尊敬親人,繼承先誌、延續事業。繼位之初便下詔修史,發掘蘭台的記載,用藩王府副本驗證;整理金匱石室的秘藏,參考世家的收藏。編纂成書,全賴聖上決斷。聖上認為記事貴直、行文貴簡,道理須明、意義須顯,於是命儒臣修訂,曆經多年。
臣等才能不及良史,愧缺才、學、識三長,僅能遵循舊製,不敢妄改一字。太祖的大德如天地般廣闊,難以用言語儘述。文章光輝,體現經世治國的訓誡;刻於美玉之上,作為傳之後世的長遠規劃。
謹撰《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二百五十七卷共二百零五冊)、《寶訓》十五卷共十五冊),謹伏於宮闕下進獻。
臣等懷著無比崇敬激動的心情,謹奉表進呈,望聖上知曉。
永樂十六年五月初一日,戶部尚書夏原吉等謹上表。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