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七年4071年)正月初一丁卯日):明太祖朱元璋親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並舉行盛大宴會款待群臣。有封號的誥命夫人們命婦)前往坤寧宮朝見皇後,皇後也賜宴款待她們。
戊辰日,征召四川按察司僉事茹太素、鄭思先入朝。
廣西都衛指揮僉事周誼率兵討平了在柳州道村寨作亂的蠻寇首領韋布黨及其部眾,擒獲韋布黨、黃布寡等一百八十人。朝廷得知後,下令處斬韋布黨,將其首級懸掛在村寨示眾,其餘俘虜押送京城。
己巳日,江夏侯周德興上奏稱,已檢閱武昌等十五個衛所軍隊,總計四萬四千八百九十九人,馬騾一千二百一十五匹。
遼東衛指揮僉事房暠入朝奏報籌劃邊防事務,太祖認為他奏報得當,賜給他羅、帛各六匹,布四匹;賜給他的妻子紗、羅、布、帛各四匹,然後遣返他回衛所。
庚午日,吏部奏報主事官員過多,建議將主事王性改任戶部。太祖不同意,說:“自古設置官職是為了處理政務。政務有繁簡之分,官員數量也應隨之調整,豈能拘泥於固定員額?況且新任職的官員尚未熟悉政務,需要時間曆練。若任期未滿就匆忙調任,讓他們處理不熟悉的事務,如何能治理好?如何能稱職?從今以後,六部官員不得輕易調動,若有年資深、有功勞者,應在本部門內晉升任用。”
中書省奏報:建國初期改鑄洪武通寶小錢時,用廢舊銅錢和舊銅器作原料。廢錢銅每斤可比舊法多鑄錢十五文;舊銅器銅每斤可比舊法多鑄錢十三文。請求讓寶源局及各行省照此辦理。太祖說:“鑄錢應以規定的重量為標準,怎能以數量多少為準則?錢輕則數量多,錢重則數量少。若違背重量規定而隻追求數量,工匠將不堪重負。此法難以定為常例。”
太祖諭示都督府大臣:“中立府鳳陽府)是朕的故鄉,地處江淮要衝,應增兵鎮守。”於是挑選浙江、杭州、金華、衢州、紹興四衛精兵共七千五百人增援該地。
賑濟鬆江府遭受水災的百姓八千二百九十九戶,每戶賜錢五千文。
壬申日,命令工部安排太倉的海運船順帶運送戰襖和戰褲各二萬五千件,賜給遼東軍士。
甲戌日,祭祀太廟。定遼都衛奏請整編衛所官兵:將左千戶所、青州土軍五千六百人劃歸定遼左衛;將右千戶所、萊州土軍五千人及本衛軍士七百九十四人劃歸定遼右衛;其餘軍士分為八個千戶所,其中調千戶餘機率領中、後兩個千戶所前往金州守禦。以上均隸屬都衛管轄。朝廷批準。
長興侯耿炳文奏報:鞏昌、慶陽、平涼三衛的土著頭目石抹仲榮等三十九人,曾隨軍征討甘肅等地有功,請求授予官職。朝廷批準。將王相府牧正署改名為孳生所。
太祖因河南、山東、北平雖設有衛所,但因多年未戰,士卒懈怠,且軍餉供給日益加重百姓負擔,對都督僉事王簡、王誠、平章李伯升說:“國家練兵是為防備不測。自古賢君皆安不忘危,治不忘亂。如今重兵鎮守北方,卻坐食民稅,將領不訓練,士兵不演習,一旦急需,怎能濟事?況且兵糧皆出自百姓,所謂‘農夫百人養一兵’。若白白耗費民力供養閒散之兵,絕非長久之計。古人有讓士兵屯田之法,無事耕種,有事作戰,兵得給養而民力不疲,這才是長治久安之道。但必須委任得人,方能不誤事。現命王簡前往彰德,王誠前往濟寧,李伯升前往真定,總理當地軍政,凡鎮守、屯田、訓練事務,均由你們專責。”下詔任命靖海侯吳禎為總兵官,都督僉事於顯為副總兵官,統領江陰、廣洋、橫海四衛水軍出海巡捕海盜。在京各衛及太倉、杭州、溫州、台州、明州、福州、漳州、泉州、潮州沿海諸衛官兵,均受其節製。
乙亥日,遼東衛鎮撫張革入朝奏報邊務,太祖命賜予他文綺、綿、戰襖、羅、布衣各一套,以及織金文綺衣二套。
宣化府太平諸洞土官可主什用之子南墨虎等入朝進貢土產。太祖對中書省大臣說:“前代蠻夷多據險不臣。如今無論遠近皆入朝進貢,實因朕薄德,何以當此?古之帝王待遠人,厚賜而薄取。應各加賜文綺襲衣以作答謝。”
戶部奏報:定遼諸衛剛開始屯田,軍糧尚未自足。太祖下詔命水軍右衛指揮同知吳邁、廣洋衛指揮僉事陳權率水軍出海,轉運糧食儲備,以供給定遼邊防軍餉。規定親王王府中的主要宮殿名稱:前殿名“承運”,中殿名“圓殿”,後殿名“存心”。四座城門:南門名“端禮”,北門名“廣智”,東門名“體仁”,西門名“遵義”。太祖說:“使諸王睹其名而思其義,如此方能藩衛皇室,永享福祚。”
太祖召見太子屬官訓示道:“你們所說的重要器物是什麼?”有人答:“莫非是商周彝鼎?”太祖說:“你們說的商彝周鼎,並非重器。太子,才是天下的重器!人有彝鼎,尚知珍愛。太子承繼國家重器,豈能不倍加珍愛?珍愛太子者,必選正直之士為輔佐,朝夕相處,使其常聞善言,不近邪行,潛移默化以成其德。若隻托付給阿諛近侍,無異於將重器棄於泥塗而不自知!你們每日輔佐太子講學論道,務必導之以正,使其道德彰明、器識宏廣,他日方能勝任重任,不負朕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己卯日,祭祀太歲、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城隍、旗纛諸神。祭祀先農之神。
庚辰日,夜裡三更,有流星大如雞蛋,赤紅色,從天棓星附近升起,向東北運行,消失在浮遊雲氣中。
辛巳日,月亮周圍出現光暈,籠罩太微垣星區。
壬午日,廣平府成安縣丞唐詢到任延誤三個月,因小事被囚禁長達兩年,從獄中上書陳情。太祖說:“非大罪而係獄兩年,若不幸致死,他何罪之有?”立即下令釋放,並逮捕審訊那些拖延拘禁的官吏。
提升太原府繁峙縣主簿虞文采為大同府知府。因文采曾上奏揭發山西行省及按察司官吏多有不法行為,經查屬實。太祖說:“文采職位卑微,能不避權勢,舉報其非,值得嘉獎,應升職以表彰其卓異。”故有此任命。賞賜在京文武百官每人羅帛一匹,武官每人額外賞賜高麗布一匹。賞賜河州衛指揮同知何瑣南普等三人,每人白金白銀)二百五十兩。
賞賜北平、河南等地軍士六千九百餘人,文綺綾布四萬五千二百餘匹,白銀三萬三千三百餘兩,絲綿二萬九百餘斤,米二萬三千餘石。賞賜山西各衛所隨征軍校白銀十萬二千餘兩。賞賜羽林各衛軍士棉布八萬八千餘匹,濠梁各衛軍士米十一萬二千餘石。賞賜戍守江浦的邊民每人衣服兩套。賞賜跟隨衛國公鄧愈征討湖廣蠻族的各衛將士,文綺帛一千三百餘匹,白銀十一萬九千七百餘兩。賜給豹韜等衛軍士食鹽。發生暴風。
癸未日,有百姓狀告曲阜知縣孔希大,朝廷擬將其逮捕審問。太祖說:“孔希大是孔聖人後代,若治其罪,恐累及聖人世代德行,非優待尊崇聖裔之道。”不予追究。
乙酉日,命令各衛出資護送軍士遺孀還鄉,共計二千八百五十三人。
丁亥日,長安衛指揮僉事李義收集原元朝將領張良弼部下將校四百一十人,朝廷命將其分編入伍。
戊子日,貴州平伐、穀霞、穀浪等寨苗蠻攻打搶劫的敖諸寨,擄掠人畜,燒毀房屋。貴州衛指揮僉事張岱率兵討伐。
己醜日,用白銀、棉布換取米麥七萬九千五百餘石,充作平涼、鞏昌、臨洮軍餉。又用白銀六萬六千八百九十兩,換取大米十六萬七千二百餘石,充作廣州軍餉。禮部尚書牛諒進獻曆代帝王畫像共十七幅。太祖指示:“伏羲、神農時未有衣裳製度,不必加繪冕服。其餘帝王皆繪袞冕。”並命塑為坐像,均高五尺九寸五分。正殿五間布置如下:
中間一間:伏羲、神農、黃帝。
東側第一間:少昊、顓頊、帝嚳高辛)、唐堯、虞舜。
西側第一間:夏禹、商湯、周武王。
東側第二間:漢高祖、漢光武帝、隋文帝。
西側第二間: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庚寅日,旌表濟南府沂州民王輔妻張氏、海州民宋穀良妻王氏、沐陽縣民曹良佐妻姚氏、淮安府山陽縣民耶律養正妻韓氏的貞節。
癸巳日,任命廣西行省左丞方國珍長子方禮為廣洋衛指揮僉事。
甲午日,夜裡三更,有流星初如彈丸,青赤色,有尾跡,從紫微垣西藩升起,向東北運行三尺餘後,發光變大如雞蛋,至陰德星附近消失。
本月,設置馬鞍門千戶所,不久改名為定淮門。禮部奏請:凡大祀,皇帝親臨察看犧牲;中祀、小祀,則命官員代察。舊禮儀中,皇帝親祀時,入位、盥洗、登壇、飲福酒、受胙肉等環節,太常司均致讚辭,且設爵洗位、滌爵拭爵、初登壇再拜、祭酒唱賜福胙等儀式,過於繁瑣,應予刪減。太祖下詔同意,命定為製度。
二月初一丁酉日):發生日食。
戊戌日,原北元和林國師朵兒隻怯烈失思巴藏卜派其講主汝奴、汪叔入朝進獻銅佛一尊、舍利一粒、白哈丹布一匹,以及元朝所授玉印一方、玉圖書一方、銀印四方、銅印五方、金字牌三麵。詔令將佛像、舍利送交佛寺,賜予汝奴、汪叔文綺、禪衣、帽靴等物。西天阿難功德國王卜哈魯遣其講主必尼巴入朝進貢土產及解毒藥石。詔令賜予文綺、禪衣及夏布等衣物。
己亥日,舉行祭日典禮原定春分日丁酉因日食,故改至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