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日。改製使節,用黃色的三簷寶蓋,長二尺,用黃紗袋套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製作了一個朱紅色的架子,把符節放置在它的上麵。
使者接受使命後,就會帶著旌節出發,完成使命後再帶著旌節返回。
增設湖廣、四川的馬驛十四個。
湖廣一帶有九個驛站:盧溪縣的驛站叫船溪,辰溪縣的驛站叫山塘,沅州的驛站叫懷化、羅臼,冷水的驛站叫晃州。
思州宣慰使司的驛站叫平溪,思南宣慰使司的驛站叫梅溪,叫相見。
四川有五個驛站。
播州宣慰使司的驛站有柳塘、地鬆、上塘,貴州衛的驛站有平壩、新溪。
設置大名府大名縣。
壬申日,冊封安陸侯吳複的女兒為齊王朱榑的王妃。
皇帝下詔書給雲南的各個少數民族說:自從元朝失去統治能力,各路英雄豪傑紛紛崛起,各自獨掌一方政教,興盛與衰亡更迭交替,百姓無法生活下去。我在江左秣馬厲兵,率領三十萬大軍,觀察著天下英雄。過了很久,群雄都沒有成功,於是皇帝命令征虜大將軍平定了元朝的都城,肅清了華夏,讓百姓安定下來。近年來,士兵不再彎弓射箭,戰馬放牧在原野上,農民安心耕種田地,人人安居樂業。隻有你們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靠近朝廷接受聲威教化,卻仗著地勢險要,不臣服於朝廷,收留逃犯,隱匿罪人,肆意侮辱中原。凡是我朝的臣子,誰不感到憤恨呢?因此特意發動前來問罪的軍隊。現在雲南已經平定,各個少數民族都歸服順從,所以要用給予新生的恩德來下詔告諭他們。唉!知道天命的人,福氣就會到來;不明白天理的人,禍患就會到來。誠信像四季更替一樣準時,效果像影子與回聲一樣迅速。將這件事告訴你們這些外族,想來你們應該都知道了。
甲戌日,天空中響起了鼓聲。開封府祥符等八個縣以及陳州發生水災,皇帝下詔免除這些地方的田租。
任命翰林典籍劉仲質擔任禮部尚書。
夜裡,有顆流星像彈丸一樣大,顏色是紅的,從七公星處升起,向東北方向運行了一丈多遠,發光的亮度像雞蛋那麼大,到天市垣東邊的星牆處消失了。
乙亥日。皇帝告訴群臣說:“朕統一天下,至今已有十五年,日夜不得安寧。實在是因為天下廣大,人口眾多,各種事務繁雜,每天要處理成千上萬的政務,如果有懈怠疏忽之處,或許一句話不恰當,就會給全國帶來憂患;或許一件事有失誤,就會成為國家的禍患,怎麼可以不儘心呢?朕與你們共同治理天下,你們應當各自勤勉於政事,體會朕的心意。”
起用退休的濟寧左衛鎮撫胡溥擔任山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濟州衛百戶周景擔任左參議,永平衛百戶範誠擔任右參議;宣武衛百戶張端擔任山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永清右衛千戶王福擔任左參議,永平衛百戶劉清擔任右參議;龍驤衛百戶張林擔任廣東布政使司左參政,南昌衛所鎮撫江崇擔任右參議,羽林左衛百戶龍德擔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周先擔任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徽州守禦百戶周良擔任陝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升任太倉衛指揮僉事吳斡為江西都指揮使,太倉衛百戶戴宗為都指揮同知。
南雄侯趙庸派遣江陰衛指揮楊寬等人率領軍隊攻打乳原山的蠻寇,將他們全部俘虜。
皇上因為大軍征討南方,軍糧供應不上,命令戶部讓商人到雲南繳納鹽糧來供給軍隊。
於是戶部奏定商人交納米糧換鹽的標準,凡是在雲南交納米糧六鬥的,就給予二百斤淮鹽。
每繳納五鬥米的人就供給浙鹽二百斤;每繳納一石米的人就供給川鹽二百斤。
在普安繳納六鬥米的,供給淮浙鹽二百斤;繳納二石五鬥米的,供給川鹽二百斤;在普定繳納五鬥米的,供給淮鹽二百斤;繳納四鬥米的,供給浙鹽二百斤,川鹽按照普安的標準供給。
烏撒納米二鬥的,發給淮鹽、浙鹽都是二百斤,川鹽也按照普安的成例發放。
己卯日,任命前四川左布政使朱守仁為雲南楚雄府知府。
守仁,是徐州人。
甲辰年,憑借之前的官職擔任中書斷事,多次升遷後擔任四川左布政使。
年老時,皇帝賜他還鄉,因事獲罪被罰服勞役,皇帝特赦他,任命他為現在的官職。
吏部上奏舉薦任命五十多個縣官,皇上把他們都召集到麵前,告誡他們說:“縣官的職責與百姓最親近,古代被稱為奉公守法的官吏,大多都是從這裡出來的。如果有好的政令,能使百姓受益,百姓就會稱讚他,美名就會傳遍遠近。如果有敗壞朝政殘害民眾的行為而民眾怨恨他,惡劣的名聲也無法掩蓋。做善事還是做惡事,朝廷自有公論,你們可要謹慎啊。如果治理百姓能取得成就,將來不愁得不到高位。”
這個月,廣西思明府知府黃忽都派他的弟弟祿政帶著表章和貢物來朝廷,朝廷賞賜了他們鈔錠。
將四川播州宣慰使司隸屬於貴州都指揮使司。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第一百四十二卷。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