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五年4079年)八月初一丁醜日,命令國子監祭酒吳顒到先師孔子廟舉行釋奠禮。
詔令禮部設立科舉選拔士人,命令天下的學校每三年進行一次考試,將此規定為固定的製度。
戊寅日,祭祀大社土地神)、大稷穀神)。定州的小鹽池請求設置巡邏的士兵,皇上批準了。
己卯日,有廣東的儒士進獻治理國家的策略,皇上看了之後,回頭對身邊的侍臣說:“這個人不懂道理,哪有長達數千字談論治國卻不提及任用賢才的。”天下這麼大,難道想要我一個人親自治理它嗎?即使有最聖明的君主,仍然把用人當作重要的事情,何嘗說過沒有人值得任用呢?大概君主)獨自以自己的智慧行事,看到的東西就狹窄;依靠賢能之人並任用他們,那麼所能涉及到的事情)就廣泛。學士宋訥回答說:“確實如聖上所說的那樣,但是賢能的人才在天下各地),皇上)怎麼能全部知曉呢,必定要依靠群臣推薦舉薦。”然而能否得到賢才,取決於舉薦的人是怎樣的情況)罷了。皇上說:“小人舉薦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舉薦的人不一定是小人,所以看他舉薦的人,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否賢能了。”
在兀剌城設置延安府順寧巡檢司,派那裡的士兵巡邏保安縣大鹽池。
賜給陝西莊浪衛的士兵毛襖二千六百六十六件。
庚辰日,任命王寧為駙馬都尉,娶第六皇女懷慶公主為妻。
派遣監察禦史餘公大前往泰州審核判決重大刑事案件。皇帝的詔書說:‘雨水和露水滋養萬物,萬物因此繁榮;霜露嚴酷,萬物因此凋零。’草木榮枯都在各自適宜的時節,這是天地間的永恒法則,是古今不變的常理。現在命令你前往泰州審理判決刑事案件,你一定要謹慎地遵循法律順應天時,務必做到極為公正,不要得罪人和神靈。你們要恭敬謹慎啊。
辛巳日。祭祀太歲、風伯、雲神、雷神、雨神、嶽鎮山神等)、海瀆海神等)、山川之神)、月將神名)、城隍神)等諸位神靈。
派遣官員祭祀曆代帝王。
派官員祭祀軍旗。
皇帝派遣使者去犒勞征南將軍、潁川侯傅友德,左副將軍、永昌侯藍玉,右副將軍、西平侯沐英,說:‘你們率領軍隊深入敵境,揚我國威,在曲靖西邊擒獲了敵軍首領,在可渡北邊打敗了烏蠻,席卷敵軍,長驅直入,掃平金馬、碧雞而安撫金沙,直到金齒,不戰而降。’用檄文平定眾多蠻夷部落,威名遠震,各方都來歸服,將軍的功勞太大了。朕想賜你美酒表示慰問,但路途遙遠無法送達,隻能在心裡慰問你,希望你繼續努力!
皇帝下令賞賜府軍右等衛征南將士鈔錠。
釋放罪犯,讓他們提前回來。在此之前,百姓中有因犯罪被減免死刑而戍守邊疆的人,大多在衣食方麵存在困難。皇帝聽說後憐憫他們,下令讓他們全部回家,取用錢財,再按規定日期回來。到了這時候,有五十三個人先到了。皇帝說:“那些愚民無知,所以觸犯了法律。”現在他提前回來,說明他敬畏律法,良心沒有泯滅,大概是能夠改過自新了。特彆命令赦免他們的罪過,給了他們路費,放他們回鄉了。
蘇州府嘉定縣的百姓遭受饑荒,皇帝命令打開官倉,拿出二萬八千一百二十石米借給百姓。
命令禮部向全國頒布學校的十二條禁令:第一條是,生員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讀書人)如果遇到與自己沒有重大關係的事情,不要輕易向官府起訴。第二條是生員的父母有過錯,一定要懇切地勸告,甚至多次勸告,不要使父母陷入危險和受辱的境地。第三條規定,有關軍國政事,生員不得越位妄言。第四點是,生員中有學問優秀、才華富足,深刻明白治國的根本體製,年齡到了三十歲想要出來做官的,允許他們陳述王道,講解討論治國教化,寫成文章,先由教官考核比較,如果確實有可取之處,把名字上報給有關部門,然後到朝廷上報使皇帝聽聞。第五,做學問的方法,一定要尊敬自己的老師,凡是老師講解的內容都要誠心接受,不要仗著自己的長處,隨便進行辯論。第六,作為老師,應該學習先賢,竭儘忠誠地教導學生,引導他們擺脫蒙昧。第七條說,生員的勤奮或懶惰情況由有關部門掌握。要嚴格考核,獎勵勤奮的人,斥責懶惰的人,這才是稱職的。第八條,在民間的賢能之人和仁人君子,如果真的能夠對治國的體製非常熟悉通達,能陳述仁義治國之道,就允許他們到京城當麵奏報。第九條說,民間有冤屈壓抑之類的事情,要從下向上陳述申訴,不允許越級上訴)。第十條,江西、兩浙、江東的百姓有很多代人寫訴狀的,從今往後不允許。十一日,有罪被發配充軍、流放安置的人,不要胡亂提意見建議。十二日規定,犯有十惡罪行,並且乾擾朝政,有確鑿證據可以查驗的,允許秘密上報,如果有不遵守此規定)的,按照違製的罪名)論處。仍然命令將所頒布的禁令條例,鐫刻在臥碑上,放置在明倫堂的左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夜裡,有一顆紅色且帶尾巴的大星,從天苑星處升起,向東南方向運行了五尺多,光芒才消散,有兩顆小星跟隨著它,到大園星處消失。
壬午日傍晚出現月亮。
乙酉日,皇上告諭禮部的大臣說:天下各郡縣的申明亭,本來是用來記錄犯罪之人的姓名,向鄉裡的人們公布,以此來勸人行善,懲罰惡行,使人們有所警戒。現在有關部門一概把百姓各種各樣犯小罪的情況記錄下來,使善良之人一時犯錯的情況成為終身的負累,即使想要改過自新,也沒有途徑。你們禮部仔細商議後上奏。於是禮部商議後上奏說:‘從今以後犯了十惡、奸盜、詐偽、乾名犯義、有傷風化,以及犯贓到徒刑的,將他們的名字寫在亭子裡,以示懲戒。’其餘各種各樣涉及公家和私人的過失錯誤,如果不是有關風俗教化的,一律免除處罰),以此來開通善良百姓改過自新的道路。如果有人私自毀壞亭舍,除掉所懸掛的法令以及塗抹姓名的,監察禦史、按察司官員按時巡視查看,按照法律判罪。皇帝表示同意。
丙戌日。皇後馬氏去世。皇後的先祖是宋太保默的兒子,居住在宿州閔子鄉新豐裡,世代都是鄉裡的豪族。他的父親馬公,性格剛直,喜歡施舍,救濟彆人的危急,就好像怕來不及去做)一樣。後來在元至順壬申年七月十八日,她的母親鄭氏早逝。馬皇後年幼的時候,她的父親馬公向來和定遠人郭子興是生死之交,於是就把馬皇後托付給郭子興家。父親去世後,郭子興把馬皇後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養育。皇後自幼就堅貞嫻靜、端莊純一,孝順恭敬、慈愛仁惠,聰慧過人,尤其喜愛詩書。她成年後,嫁給了皇上,因為真誠恭敬,感動了大家,贏得了全家上下的讚譽。恰逢這一年糧食大歉收,馬皇後跟隨皇上在軍中,她曾經自己忍著饑餓,懷揣著乾糧肉乾等食物供給皇上,從未缺乏斷絕過。即使在倉促不安定、顛沛流離的時候,也恭敬地遵守為婦之道。皇上每次有了記事的文書,都會讓皇後收藏起來。每次突然被皇帝叫去查看奏表,皇後就從口袋中拿出這些奏表進獻給皇帝,從來沒有出過差錯。皇上焚香向天祈禱:‘希望上天早點降下旨意,不要讓天下百姓受苦。’皇後對皇上說:“現在豪傑們都在爭奪天下,雖然還不知道天命究竟歸屬於誰,但是在臣妾看來,隻有不殺人才能得人心,窮困的人要扶持他,危險的人要拯救他,這樣才能收拾人心,人心所歸向的,就是天命所歸的地方。”他們放縱手下的士兵燒殺搶掠,失去了民心,這是上天所厭惡的,即使是他們自身也難以保全。皇帝說:‘你的話很符合我的心意。’
第二天,他冒雨回來,對後說:‘昨天聽到你說的話,一直在心裡往來縈繞),無法忘懷。’有一個士兵違反命令,忽然與一個女人同行,經過詢問,他無法隱瞞,吐露實情說:‘我是搶來的。’我告訴他們說:‘現在用兵,是為了禁止暴亂,如果使彆人的妻子成為寡婦,使彆人的兒子成為孤兒,這樣隻會滋生暴亂,不把他們放了,我一定會殺了你們。’這個士兵受到感悟,於是就放了她,是因為你的話啊。皇後說:‘像這樣用心,哪裡用擔心人心不歸附呢?’參軍郭景祥負責總製和州事務,有人說他的兒子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皇上派按察使唐原嘉去調查此事。回來報告說:‘景祥驅逐他的兒子,他的兒子拿著長矛想要殺死父親。’皇上把這件事告訴皇後,說一定要殺了這個兒子。皇後說:“官吏所說的恐怕不屬實,況且老郭隻有一個兒子,殺了他如果不屬實就太冤枉了。”又斷絕了他們的後代。皇帝又派內使佛保去調查沒有拿著長槊的事情,於是釋放了景祥的兒子,而杖責了那個小吏。於是他)告訴皇後說:‘如果不是你看得明白,我差一點就殺了這個孩子了。’馬皇後當初沒有孩子,撫養了皇帝兄長的兒子朱文正、姐姐的兒子李文忠和沐英等幾個人,愛護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後來太子和諸王出生後,她對他們的恩情也沒有減少。皇帝率領軍隊渡過長江,皇後也率領各位將士的妻妾隨後到達太平。等到居住在建康時,當時吳國和漢國接壤,戰爭沒有一天停止過,她親自率領姬妾們補綴衣服鞋子,幫助供給將士,半夜都不睡覺。她常常在皇上左右,提出謀劃建議,她的提議往往合乎事理。陳友諒侵犯龍灣,皇上督率軍隊抵禦他。後來,皇後把宮中的金銀布帛和衣服都拿了出來,派宦官送到軍隊裡,用來犒賞戰士,戰士們都奮力攻克了敵軍的柵欄,最終打敗了陳友諒,俘虜了他的部眾。李文忠駐守嚴州時,郎中楊憲告發他有不遵守法令的行為,皇上召李文忠前來,調他去駐守揚州。皇後進諫說:“嚴州邊境靠近敵人的地盤,李文忠向來被人信任,換了李文忠而任用其他人,人心不會服氣。”皇帝明白了馬皇後的話,於是仍然讓他鎮守嚴州,最終成功地攻克了杭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洪武元年4065年)春季正月,皇上登上帝位,冊封她為皇後。於是對侍臣說:“當初漢光武帝慰勞馮異說:‘我倉促之間在蕪蔞亭吃了你的豆粥,在滹沱河吃了你的麥飯,至今對你的厚意還沒有報答。’君臣之間,自始至終都能保全對方。朕想起皇後出身平民,與我同甘共苦,曾經跟隨我在軍中,匆忙間自己忍著饑餓,懷揣乾糧給我吃,與豆粥麥飯的經曆)相比,那時更加困苦。從前唐太宗的長孫皇後,在隱太子李建成與唐太宗關係緊張的時候,對內能儘孝道,恭敬地對待諸位妃子,消除了嫌疑和猜忌。我多次被郭氏猜疑,我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顧及她的猜疑),將士中有人把服飾用品進獻給我),我)都先獻給郭氏,來讓她心情舒暢。等到有人想要謀害我的時候,皇後總是為我開脫,我才最終免於禍患。這又比長孫皇後更難做到了。朕有時因為服用器物之類的小事而斥責發怒,皇後就會對我說:‘陛下忘了當初的貧賤生活了嗎?’我又因此而警覺起來。一個家庭中的賢妻,就像國家的良相一樣,我怎麼能忍心忘記呢?”退朝以後,皇帝把這件事告訴了皇後,皇後說:‘我聽說夫妻之間相互保護容易,君臣之間相互保護就難了。’陛下既然沒有忘記我在貧賤之時的情形,也希望不要忘記群臣百姓在艱難之時的情形。況且臣妾怎麼敢與長孫皇後的賢德相比,隻希望陛下能以堯、舜為榜樣。皇後正式位居中宮成為皇後)之後,更加勤勉自勵,督促後宮妻妾從事女紅針線活等),早起晚睡,沒有一刻鬆懈懶惰。勸皇上親近賢臣、致力於學習,隨著事情的變化隨時進行委婉的勸諫,研究講求古代的遺訓,告知六宮之人,勤勉而不知疲倦。
一天,皇後召集女史官清江範氏等人,問道:‘自漢、唐以來,哪一位皇後最為賢德,哪個朝代的家法最為純正?’某人)回答說:“隻有趙、宋等皇後大多賢明,家法最為純正。”馬皇後於是讓女史官記錄下她的家法和賢良的行為,常常讓人誦讀給自己聽,並且說:‘這不隻是我現在要遵循的規範,子孫後代做帝王和後妃的都應當查看閱讀,這些可以成為萬代都遵循的規範。’有人說:宋朝在治理國家等方麵)過於仁慈寬厚。皇後說:‘過於仁愛寬厚,不是還比刻薄好嗎?’我的子孫如果能夠把仁愛寬厚作為根本,做到三代不改變是不難的。雖然仁厚了些,但是對國家又有什麼壞處呢?皇上曾經對皇後說:‘君主是眾多責任所彙集之處,有一個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就是君主的責任。’皇後馬上起身下拜,說:‘我聽古人說過:‘一個男子失去了立身之所,這是我的罪過。’一個百姓饑餓,他就說,‘這是我使他饑餓的’;一個百姓寒冷,他就說,‘這是我使他寒冷的’。現在陛下所說的話,就是古人的想法啊。讓聖上的心裡感到滿意,對窮苦百姓施加恩惠,天下人都會受到福澤,我也會因此而感到榮耀。又曾經委婉地告訴皇上說:‘君主雖然有英明聖哲的資質,卻不能獨自治理天下,一定要選擇賢才來謀求天下大治。’然而時代越往後,就沒有具備所有才能的人。陛下對於人才,固然能夠根據他們的長處和短處來任用他們,但是尤其應該赦免他們的小過錯來保全他們。皇上高興地說‘好’。
一天,他聽說元大都的府庫,把裡麵的財寶都運到了京師,就問朱元璋:“得到了元大都府庫裡的什麼東西?”皇上說:“這)不過是些財寶罷了。”皇後說:“元氏有這樣的寶物,為什麼不能守住而失去了呢?”大概是因為貨財不能算是珍寶,還是帝王本來就有寶貝呢?皇上說:‘皇後的意思,我知道了,隻是說以得到賢才為寶罷了。’皇後立刻拜謝說:‘確實如陛下所說。’我常常看到彆人家產業豐厚就會產生驕縱之心,時運順利就會產生安逸之念。國家和家庭雖然不同,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是人之常情,應當深深引以為戒。臣妾與陛下曾同處貧賤,如今陛下富貴了,臣妾常擔心陛下會產生驕縱之心,追求奢侈,使國家陷入危險,所以世間傳說奇巧的技藝是亡國的斧頭,珠寶美玉是惑亂人心的毒藥。這話說得真對呀!隻要能得到賢才,讓他早晚提醒勸誡,一起保全天下,這就是最大的寶物;流芳百世,這就是最大的寶物,難道在於器物嗎?”皇帝說:“好。”
馬皇後曾經在乾清宮侍奉明太祖朱元璋,說到過去窮困潦倒的時候,明太祖說:“我和你一起經曆了艱難險阻,吃儘了苦頭,現在化家為國,這是上天的恩賜,也是祖宗的庇佑,但也有你的功勞。”
皇後說:“陛下一念救民之心,感動了上天,天命眷顧陛下,祖宗保佑陛下,我又有什麼功勞呢?希望陛下不要忘記窮困的時候,而在天下安定的時候保持警惕,臣妾也不要忘記在患難時跟隨陛下,在日常生活中謹慎恭敬,這樣天地祖宗不僅會在現在保佑我們,還會為子孫帶來無窮的福澤。罷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馬皇後又經常列舉耕種的艱難、百姓的疾苦、兄弟之間的和睦、親戚之間的周濟撫恤等事來教導諸王、王妃,告誡他們不要驕縱。
皇帝每頓飯,皇後都要親自檢查。宮人們請求說:“宮中的人很多,不要勞累聖上的身體。”
皇後說:“我本來就知道宮中有人,但妻子侍奉丈夫,不可以不謹慎,進獻膳食,不可以不清潔。倘若有不周到的地方,你們受到責罰,我的內心怎麼會安寧呢?我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尊敬皇上不敢疏忽,二是為了保證你們不被責罰,怎麼會是因為沒有人呢?”宮女們聽說後,沒有不感動喜悅的。
後來聽說女史官評論西漢竇太後喜好黃老之學,回頭詢問她說:“黃老之學怎麼樣?”
女史回答說:“以清靜無為作為根本,就像斷絕仁義,百姓又恢複孝慈一樣。”
皇後說:“不是這樣的,孝順慈愛就是行仁義之事,哪有摒棄仁義而能做到孝順慈愛的呢?仁義是治理國家的根本,卻要說斷絕它、拋棄它,這是沒有道理的。”
後來她讓朱修之誦讀《小學》,自己也注意聽著。不久以後上奏說:“《小學》這本書文字簡單易懂,事情容易施行,關於做人的道理應有儘有,確實是聖人的教法,何不把它表彰出來呢?”
皇帝說:“確實如此,我已經命令親王、駙馬、太學生都要講解和閱讀這本書了。”
後來,馬皇後聽說元世祖皇後煮舊弓弦的事,也命令拿舊弓弦煮練,織成被子床帳,用來施惠給那些孤苦無依的老人。
每次製作衣裳之後,剩下的布料,她就會把它們縫製成被褥,說:“自己身處富貴之中,應當為天地愛惜財物,浪費財物,這是古人深深引以為戒的。”
織工在織絲時,對於一些不光滑、有瑕疵的絲,都會收集起來織成布,然後賜給各位王妃、公主,並且對她們說:“你們生長在富貴之家,應該知道蠶桑的不易,這些絲雖然不光滑、有瑕疵,但在民間依舊很難得,所以織成布給你們看,讓你們知道其中的艱辛。”
平時穿著粗帛布做的衣服,穿洗過的衣服,不喜歡奢華豔麗的服飾,被子床帳雖然破舊,也不忍心更換。
左右侍從對皇後說:“享受天下最尊貴最富裕的生活,為什麼要吝惜這些呢?”
皇後說:“我聽說古代的皇後妃嬪,都是因為富有而能節儉,尊貴而能勤勉,被史籍稱讚。奢侈之心容易產生,崇高的地位難以保持,不能忘記的是勤儉,不能依靠的是富貴。勤儉的心思一旦改變,禍福的報應就會很快到來,每當想到這個,自己就不敢有輕忽怠慢的心思了。”
宮女有了過錯,皇帝生氣,皇後也生氣,命令左右侍從把宮女交給宮正司議罪。
皇帝的怒氣消了,問皇後說:“你不親自責罰,而是交給宮正司,這是為什麼?”
皇後說:“我聽說賞罰隻在於公正,這樣才能夠使人心服口服,所以不能因為自己高興就賞賜,也不能因為自己生氣就懲罰。在高興或憤怒的時候去施行獎賞和懲罰,必然會有失偏頗,人們就會議論他有私心。交給宮正司就應當斟酌事情的輕重了。治理天下的人,又怎能親自對每一個人進行賞罰呢?這是有關部門討論的事。”
皇帝說:“你也對他發怒,這是為什麼呢?”
皇後說:“在陛下生氣的時候,倉促間懲罰他們,不僅宮人們會受到重罰,陛下也會損傷平和的氣度。所以我生氣,是為了替陛下消除怒氣。”
皇上很高興,後來因為沒有侍奉過公婆而感到遺憾,看到皇上追思慕念、悲傷不已,也為此流下了眼淚。
早晚穿著褘翟,跟隨皇帝拜謁奉先殿。每當祭祀的時候,她都親自操辦祭祀的食物,務必做到誠懇恭敬。
對待妃嬪以下的人,隻要有恩情、受到寵愛並有兒子的,他都會厚待她們。
對各王妃、公主說:“沒有功勞卻享受福祿,這是上天所厭惡的。我和你們穿著錦繡衣服,吃著精美的食物,整天沒有什麼事做,應當勤勞地做女紅針線活等),來報答上天。”
太子、諸王雖然對他們非常疼愛,但仍然勉勵他們努力學習,懇切之情溢於言表。
她曾經說:“你的父親君臨萬國,親自達到天下太平的局麵),也是通過學習來積累治國之策等)的。你們這些小子應當思考如何繼承前輩的功業,不要讓自己的祖先蒙羞。”
又說:“我聽說女史說鄧禹為將軍時,不隨意殺人,所以他的女兒能成為皇後。我們家世代忠厚,到了我父親這一代,雖然沒有大禹那樣的功勞,但一生熱衷於行義,現在能成為皇後,並不是偶然的。你們這些人以後會有自己的子民。國家的大任,尤其需要積累忠誠厚道的品德,才可以長久傳世。千萬不能自恃而不致力於修養品德,說事情有偶然的,你一定要記住。”
各位藩王中有人以衣服和器物互相攀比,馬皇後說:“唐堯、虞舜居住在茅草蓋的屋子、泥土砌的台階那樣簡陋的地方),夏禹、周文王穿著粗劣的衣服,住著狹小的屋子。你的父親生活節儉,尤其厭惡奢侈華麗,日夜憂心操勞,來治理天下。你們這些人沒有功勞,卻穿著華麗的衣服,吃著美味的食物,還想要用更高級的)服飾車馬等外在的東西)來相互攀比,為什麼大家的)誌向和氣概會如此的不同呢?隻有親近老師,結交朋友,討論聖賢的學問,開明心智,自然就不會有這種壞毛病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來她慈愛地對待下人,親戚和功臣舊將之家,沒有不喜歡她的。
有封號的婦女進宮朝見,馬皇後不用尊貴的身份壓她們,而是用接待家人的禮節接待她們。然而這些都是天性使然,並不是勉強而為的。
每當想到父母早逝,隻要一提起,就沒有不流淚的。皇上看到他,總是忍不住歎息。
遇到水災、旱災收成不好的年份,他吃飯必定要間隔地設置麥飯、野菜。
皇帝就將賑恤災民的事情告訴了他。皇後說:“我聽說水旱災害沒有一定的時間,賑濟撫恤災民需要有方略,比如預先儲備好物資。如果突然不幸遇到九年的水災、七年的旱災,又能用什麼辦法來賑濟百姓)呢?”皇帝非常讚同她的意見。
曾經對皇上說:“施行恩德想要普遍,但也有等級差彆。平民百姓每天都要生活,本來就很艱難。在京城為官的官員,他們的家鄉距離京城遠近不同,家庭貧富也不同,而俸祿收入有限,擔心或許會不夠用,日子一定非常艱難,遇到暑熱暴雨、嚴寒酷冬,就會唉聲歎氣。”
皇上被她的心意所感動,經常派人去慰問她,還送了她很多東西。
近臣以及各位奏事官退朝以後,在朝廷中會餐,皇後命令宦官取來他們的飲食,親自品嘗,發現味道寡淡,不好吃。
上奏說:“朝廷用國家的收入來養活天下的賢人,所以自身的享用應該微薄,而供養賢人應該豐厚。現在掌管禦膳的官員,不能管理好下屬,隻是為了討好陛下,讓陛下品嘗到美味,而群臣吃的食物都沒有味道,這難道是陛下養賢的本意嗎?”
皇上說:“飲食方麵的事情,我沒有放在心上,原以為群臣都能得到美味的食物,哪裡料到主管官員自己區分厚薄呢?料想各位大臣想要進言,卻又難以開口。事情雖然非常微小,但所關係到的卻很大。皇後今天不告訴我,朕怎麼會知道呢?”
急忙召見光祿卿徐興祖,嚴厲責備他,徐興祖等人都慚愧地認錯。
皇帝曾經親臨太學,祭祀先師孔子,回宮後,皇後問他:“太學有多少學生?”皇帝說:“有數千人。”又問:“他們都有家室嗎?”他說:“也有很多。”
皇後說:“善於治理天下的人,以賢才為根本。現在人才很多,足以令人高興。但是生員在太學領取官府發給的糧食,而妻子兒女沒有什麼可依靠供給的,他們難道沒有拖累嗎?你心裡在想什麼呢?”
皇上立即下令每月賜給糧食,把這個待遇當作常規。
皇上曾經征調死囚去修築城牆,以贖他們的罪過。
皇後向皇上進言說:“用服勞役來贖罪,這是國家最大的恩德,但是疲憊困苦的囚犯,再施加勞役,恐怕他們不能避免死亡,雖然說是讓他們活下來,實際上死去的人很多啊。”
皇上聽了之後覺得不錯,於是取消了這個勞役,將所有的人都釋放了。
曾經對皇上說:“事情的成功與失敗,根本在於君主內心的正邪;天下的安定與危險,取決於百姓生活的苦樂。法律屢次變更,就會產生弊端;法律產生弊端,就會滋生奸邪;百姓屢次受到侵擾,就會陷入困境;百姓陷入困境,就會發生動亂。”
皇上都命令女史把這些記錄下來。
後來皇後患病,皇帝寢食不安,把這件事告訴了群臣。眾大臣請求向山川祈禱祭祀,到處尋找名醫。
皇後聽說後,對皇上說:“臣妾一輩子沒有生病,現在突然病成這樣,自己估量不能痊愈了。生死是命中注定的,向鬼神祈禱求醫,有什麼用處呢?”
等到病重時,皇帝問他:“你有身後的囑咐嗎?”
皇後說:“陛下和我出身平民百姓,現在陛下是天下百姓的君主,我是天下百姓的母親,尊貴榮耀已經到了極點,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我隻是感激天地祖宗,沒有忘記自己出身平民百姓的身份罷了。”
太宗再次詢問她,長孫皇後說:“陛下應當廣求賢才,采納臣下的建議,嚴明政教以使天下太平,教育好諸位皇子,使他們進德修業。”
皇上說:“我已經知道這件事了,隻是我心裡怎麼能釋懷呢?”
後來又說:“生死是命中注定的,希望陛下自始至終都能慎重行事,使子孫後代都成為賢能之人,讓臣民都能安居樂業,這樣妾身雖死猶生。”
於是皇後駕崩,享年五十一歲。皇帝痛哭流涕,終身沒有再立皇後。
皇帝曾經退朝以後,內宮的女官們還在不停地上奏政事,皇帝心情悲傷不高興,說:“如果皇後在,我怎麼會有這樣的煩心事呢!”
皇後在世時,一切內政事務都不讓皇帝操心,皇帝過得十分從容愜意,因此皇帝為她的去世感到無比哀傷。
這一年九月庚午日,馬皇後被安葬在孝陵,被追封諡號為孝慈皇後。
後來皇後逝世一周年舉行小祥祭禮),禮部上奏請求讓天下各部門進行祭祀,皇上沒有聽從,說:“皇後在世時,曾經問朕說:‘天下的百姓安定嗎?’朕說:‘你問得很好,但這件事與你無關。’皇後說:‘陛下是天下人的父親,臣妾有幸作為天下人的母親,天下的百姓都是子女,他們是否安居樂業,怎麼能不知道呢?’現在您的遺言還在耳邊回響,我卻想要用小祥之禮耗費天下百姓的錢財,這實在不符合您的心意。”他製止了這件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過了一年,宮裡的人還思念她,於是創作了一首歌,歌中唱道:“我們的王後聖明慈愛,她的德化施行於國家。撫養我,培育我,您的恩德我永誌難忘。於千萬年,地下泉水涓涓湧流,高遠的蒼天啊。”
皇後生育了五個皇子:長子名叫標,是懿文太子;次子樉,被封為秦王;三子?,被封為晉王;四子就是當今皇上;五子橚,被封為周王。
有兩個女兒:寧國公主和安慶公主。
當今聖上剛出生的時候,有雲龍出現的祥瑞之兆,皇後對此感到非常驚異。
後來,李太後夢見自己在年輕時,帶著幾個兒子在田野中,突然遇到了賊寇,都戴著紅色的頭巾,她感到非常恐懼。恰逢當今皇上騎著馬趕來,他扶著皇後騎上馬,又催馬衝向賊寇,賊寇看到當今皇上都紛紛驚退逃散。後來她和幾個兒子安然悠閒地返回,於是就有了身孕,所以至今隻特彆鐘愛當今皇上。
永樂元年六月丁巳日,追加尊諡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
丁亥日。文武百官身穿素服,舉行奉慰禮。皇上命令禮部考察皇後喪服的製度,於是禮部進言說:按照宋代的製度,在京城的文武官員喪服都由官府供給製作,閒居的聽候任命的官員都發給布料。她的喪服是麻布直領、大衫袖、麻布裙、麻布冠、麻要絰、麻鞋。
皇帝說:“在京城的文武百官、有待授官的閒員,每人賞賜一匹布,讓他們自己做衣服。”
戊子日,禮部確定大行皇後的喪禮:凡是在京城的文武百官,都要在己醜日清晨,穿著素服到右順門外,穿好喪服入宮吊唁,吊唁結束後,再穿素服,行奉慰禮。庚寅日、辛卯日也像這樣祭祀。
武官一品到五品,文官一品到三品的命婦,在己醜日清晨,身穿素服到乾清宮,換上喪服入宮吊唁行禮,不許使用金銀、珠翠、首飾,不許施脂粉。喪服的組成是用麻布蓋頭、麻布衫、麻布長裙、麻布鞋。
在京城以外的文武官員的喪服製度與京城官員相同,在聽到噩耗的那天,在公廳穿上喪服,三天後脫掉。命婦的喪服和京官命婦的喪服相同,也是三天後就可以除掉。
軍民男女都要身穿白色衣服三天,音樂、祭祀都要停一百天,還要停止嫁娶。文武官員守喪一百天,軍隊和百姓守喪一個月。皇帝批準了。
己醜日。監察禦史章良因為犯罪被關進監獄,他上書陳述自己的罪過。皇帝說:“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且能夠改正,這也是很難得的。”於是釋放了他,將他降職為雲南府儒學教授。
府軍右衛指揮僉事陳明等人平定廣東蠻寇後返回,朝廷分彆賞賜他們數量不等的鈔幣。
將臨洮衛指揮僉事孫德提升為四川都指揮使。
山東肥城縣知縣許好問上書說:“報答國家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推薦人才,向皇帝進獻忠心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進諫。臣下我既然不能推薦賢才來報效國家,怎敢不進獻言論來表達忠心呢?周朝擁有天下八百年,秦朝兼並周朝後被視為正統,一共四十多年,漢朝興起。漢朝擁有天下四百多年。隋朝平定陳朝,統一了天下,才過了二十九年,唐朝就興起了。唐朝統治天下一共二百八十八年。”
元朝興起於沙漠,入主中原,統一天下八十多年,而我們聖明的朝代興起。
先代的儒者說:凡是能夠統一天下,但持續不到一百年的,都算是相繼興起的非正統的帝王之位。
於是知道秦朝是漢朝之前的一個過渡朝代,元朝是本朝明朝)之前的一個過渡朝代,這也已經很明確了。
希望陛下謹慎使用刑罰,明確獎懲,延緩征發徭役,容納直言進諫,達到中正平和的境界,以彰顯偉大光明的文德教化,這樣皇位就可以傳承萬世,子孫後代也可以永遠繼承下去,哪裡隻是八百年呢?
皇上說:“國家的治亂興衰是相互交替的,有盛有衰,雖然是由氣數決定的,但也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
在這期間,能保全百姓,達到太平,使國家福運長久的,沒有不是因為開創基業、傳位子孫的君主能夠修養德行,謹慎使用刑罰,給子孫留下可以繼承的基業,那些導致迅速混亂和滅亡的君主,必然是與此相反的。
總之,祈求上天賜予長久的國運,本來就有它的方法,借鑒古代的經驗),事情確實是有證驗的。
好問所說的話,很值得采納。”
好問,是常州宜興人。
詔令派遣延安侯唐勝宗、長興侯耿炳文巡視陝西的城池,監督軍隊屯田。
庚寅日,賞賜廬州等衛所征南軍士的家屬寶鈔一萬零六百二十八錠。
提拔左春坊司直郎魏德壽擔任江西布政使。
魏德壽,是吳地人,洪武十四年因有文學才能被授予太子正字一職,後來又被調任為司直郎,到現在被提升為江西布政使。
設置延安府吳堡、神木、府穀三個縣的儒學。
癸巳日,朝廷)派遣使者下敕令告知平山衛指揮使司說:‘近來東昌府上奏說,平山衛派遣三百多名軍士,走遍各郡縣,追捕服役的軍士,凡是百姓家的養子和入贅女婿,都被拘禁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朝廷軍隊的製度規定,有應當補充兵員)的情況時,應當明確地發文去征取兵員)。
現在不向上稟報朝廷,就胡亂地派遣軍隊,到處騷擾我們的百姓,可以說是目無法紀了。
命令下達以後,指揮陳鏞親自率領幕官到京城,詳細陳述了這件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