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4082年)秋七月初一辛酉日,皇帝)祭祀太廟。
癸亥日,高麗代理國事的王祦又派遣門下評理尹虎、密直副使趙胖呈上奏表進獻馬匹,請求承襲爵位,並且請求賜予他們已故國王王顓封賜諡號。聽從了他的請求。
乙醜日,鎮江丹徒縣的知縣胡孟通、縣丞郭伯高因為有事應當被逮捕。老者韋棟等數十人前往朝廷,上疏說他安撫百姓有辦法,請求讓他留任。皇上特地命令釋放他,還派使者帶著酒去慰勞他。詔書說:“我聽說上天之道是至公無私的,帝王效仿上天之道,也應該至公無私。國家的重要權力,隻有獎賞和懲罰。所以獎賞要公正無私,獎賞,必須根據民眾共同喜好的東西來獎賞;懲罰要公正無私,懲罰,必須根據民眾共同厭惡的東西來懲罰,這樣才能彰顯最大的公正。近來官吏失職,百姓遭受禍害,我想將他們全部繩之以法,更換官員,隻有丹徒的父老到朝廷舉薦挽留知縣胡孟通、縣丞郭伯高,我聽說後感到十分驚訝。
一個縣的百姓,人口確實眾多,擔任長官的人,不一定能讓每個人都滿意。現在他們一起來對我說,一定是你平時執政,能夠儘到做父母官的職責,有能夠感動他們內心的作為。在洶湧的波濤之中,中流砥柱屹立不倒;在猛烈的大風過後,強勁的草也不會倒下,你確實有這樣的品質啊。現在特地賞賜兩樽酒來慰勞你,你要謹慎小心始終如一,不要荒廢了之前的功勞,那我就會嘉獎你。”又將美酒賞賜給耆民韋棟等人,並告訴他們說:‘從前聖明的君王任用官員,將他們分布在朝廷內外,爵位分為五等,用五種不同的服飾彰顯,給官員封爵,尊崇賢人,為百姓在天下謀福。所以,命令契推行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禮教,命令咎繇用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來治理百姓。天下沒有偏袒徇私的情況,人們都過著和睦融洽的生活。
我掌握帝王的符命,安撫百姓,到如今已經十八年了,殷切地尋求賢人,希望達到天下大治。然而在地方任職的官員,沒有治理百姓的善政,卻有禍亂百姓的憂患,於是想要徹底革除這些人並且改變政策製度,從而將百姓安置在太平安定的環境中。丹徒知縣胡孟通等人也在被撤換的人員之中。你們這些老人韋棟等人羅列情狀前來訴說,說縣令縣丞的為政,讓縣境內的人都心懷恩澤。如果確實像這樣,那就是得到了合適的官員了。
唉!從前君主到各地去巡視狩獵,向百姓詢問民情,了解到政策的得失,然後才實行獎賞和懲罰,所以官吏是否賢能,民間的情況就是檢驗的標準。現在你們讓朕知道了賢明的縣官,並讓他造福一方,所以朕要嘉獎你們。我特意用美酒來犒勞你們,你們一定要來享用,堅定你們的善心,永遠享受福氣。’當時金壇縣丞李思進也因事犯罪應當被逮捕。縣裡百姓丁原德率領幾十個人到朝廷說李思進在任時多有好的政績,請求讓他留任。皇上也派人送來美酒犒勞他。
皇帝敕令說:‘喜愛善良,厭惡邪惡,這是人們的普遍感情,所以對於善良的人,一定要獎賞他們,以此來勸勉他人;對於邪惡的人,一定要懲罰他們,以此來警戒他人,並不是有所偏私,而是順應人心,遵循天道。仔細考察前代的帝王,遵循這個道理的,前後都是一樣的,所以說國家沒有賞罰,即使是堯、舜也不能治理好。我繼承了先祖的基業,唯恐有違背先祖的旨意。近年來,朝廷內外的官員結黨營私,有關部門更是玩忽職守,所以我日夜憂慮,想著要改革舊製,革除弊端。金壇的父老丁原德等人羅列情狀前來進言:‘您治理政務有好方法,士子百姓安居樂業,言辭懇切,情意誠摯,他們)都想要聯名挽留你)。’
朕聽到這件事後非常驚訝和讚歎,即使是古代的循吏,又怎麼能超過他呢!現在特地派遣使者給你送來美酒兩樽,你好好享用吧。唉!我並不是偏愛你,隻是為了百姓。你應該善始善終,更加勤勉地履行你的職責,不要荒廢了以前的功勞,那麼加官進爵的賞賜,我一定不會吝嗇。’又將美酒賜給丁原德等人,下達的敕諭與韋棟的相同。
丙寅日,命令戶部將全國稅糧賦稅一年收入和支出的數目,在辦公場所刊刻於石碑之上。
己巳日,命令五軍都督府和戶部,凡是公侯的家屬親戚有在其他地方入籍為民或者隸屬於軍隊的,都要除掉戶籍,讓他們和家人團聚。
撤銷四川普定軍民府。
賞賜寧川等衛所征討雲南的將士二萬一千三百六十人,總共賞賜鈔十三萬零一百多錠,綿布三萬五千零六十多匹。
夜裡,土星衝犯了天樽星。
辛未日,陝西布政使司、按察司上奏:延安府所屬的縣連年瞞報、少交田賦十二萬七千多石,請按照這個數目征收田賦。皇帝說:“百姓如果真的有欺騙隱瞞的行為,有關部門應當立即揭發他們。到現在已經積累有年頭了,卻想要一下子征收繳納賦稅),難道不是殘害百姓嗎?”皇帝沒有答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壬申日。浙江按察使陶晟因犯罪被處死。
癸酉日,禮部上奏說:‘桂林府臨桂縣百姓李文選早年喪父,侍奉母親莫氏十分孝順,準備美味的食物,關心母親的冷熱,早晚都不鬆懈。母親高興,他就高興,母親有時候不高興,他就下拜詢問原因,用溫和的言辭安慰母親,一定要母親高興了才停止。他特彆能友愛兄弟,鄉閭宗族都稱讚他,沒有不好的評價。有關部門請求在旌善亭表彰他的行為。’同意了。
甲戌日,賜給北平、燕山等地的七萬四千三百多名士兵共十四萬九千九百錠鈔、四十四萬三千匹棉布、十三萬八千斤棉花。
朝廷下詔向高麗國頒布誥命,封王祦為高麗國王,將原來的國王王顓賜諡為恭湣。任命國子學錄張溥擔任詔使,行人段裕擔任他的副手;任命國子典簿周倬擔任誥使,行人雒英擔任他的副手。
丙子日。當時州縣的父老有到朝廷來上奏,稱讚地方官員的善政,請求在官員卸任時將其留任。皇上賜下親手寫的敕令嘉獎勉勵他)恢複官職,還加賜給他衣服和財物。侍臣說:“縣令安撫百姓,這是他的職責所在,陛下又對他施加厚恩,對他的待遇已經非常好了。”皇帝說:‘郡縣的治理,從太守縣令開始。朕過去在民間的時候,曾經看到由儒生擔任的縣官大多迂腐並且荒廢事務,由小吏擔任的縣官大多奸詐並且玩弄法律,損害政令,殘害百姓,無所不為,最終導致君主的仁德不能宣揚,政事日益敗壞,再加上災荒,弱者無法維持生計,強者離開家鄉成為盜賊,這是太守、縣令等用人不當的緣故啊。
如今縣官能夠為我安撫體恤百姓,傳達我愛護養育這些百姓的心意,得到百姓的歡心,難道不非常值得嘉獎推崇嗎?況且治理國家以得到民心為根本,能得到民心,那麼他離開時,百姓怎麼會不喜愛他而挽留他呢?沒有才能的人,百姓像痛恨仇敵一樣痛恨他,隻擔心他離開得不夠快,怎麼會願意挽留他呢?通過這件事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是賢德還是不賢德了。假如郡守縣令都能安撫百姓,天下怎麼會擔心治理不好呢?賞賜而鼓勵他們,並不是濫施恩德。’
戊寅日,皇上問身邊的大臣:‘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嗎?’左春坊左讚善劉三吾回答說:‘全靠陛下的威望和德行,四方沒有憂患,盜賊也都平息了,每年都五穀豐登,百姓們都安居樂業。’皇上說:“天下百姓這麼多,怎麼能保證他們都安居樂業呢?”朕作為天下的君主,心裡總是想著百姓,唯恐他們失去居所,所以經常詢問他們的情況,沒有一天忘記過。三吾回答說:‘聖上的心意如此誠摯懇切,聖上的恩德施及百姓是很深厚的了。’
皇上說:‘恩德也不是隨意施加的。醫生如果像俞跗、扁鵲那樣,不施用藥物、砭石來治療),疾病不會自己痊愈;工匠如果像公輸般魯班)那樣,不施用墨線、曲尺,木材不會自己變直;君主如果像堯、舜那樣,不施行法紀綱常和法令製度,而隻是說君主的)恩德,這就是所說的僅有善心不足以處理政務啊。’
任命金吾後衛指揮同知何福為前軍都督府僉事,羽林左衛指揮同知祝哲為右軍都督府僉事。
己卯日,禮部商議:天下各府、州、縣對先師孔子以及社稷、山川等的祭祀,如果是附屬於府的縣,府已經進行了祭祀,縣也在同一天進行祭祀,這實在是繁瑣褻瀆。從今往後,隸屬於府的縣,府舉行祭祀時,縣就停止祭祀)。皇帝下詔書聽從他的建議。
庚辰日,五開洞蠻吳麵兒再次聚眾作亂,皇帝詔令征發武昌、寶慶、嶽州、長沙、辰沅各衛所的官軍前去討伐。
甲申日,禮部進言說:‘府、州、縣每年推薦的生員如果沒有考中,對負責提調的官吏,按照“貢舉非其人律”論處,教官、訓導罰俸祿一年;推薦不按照規定日期進行的,按照“違製”論處。’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