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十三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20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十三

第20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十三(1 / 1)

洪武二十四年4088年)冬十月初一甲寅日,皇上對群臣說:“作為君主、臣子,洞察事理貴在明智,處理事情貴在果斷。從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教化,封德彝認為夏、商、周三代以後,人心逐漸變得浮薄虛偽,想要教化卻不能實現,隻有魏征勸唐太宗推行教化,最終達成貞觀年間的太平盛世,這可以說是洞察事理明晰。憲宗想要討伐吳元濟,滿朝大臣都認為不可行,隻有裴度勸憲宗討伐他,最終取得了大功,這可以說是有決斷力。

自古以來,國家的興衰都取決於此。如果做臣子的悠閒地過日子,沒有什麼建樹和高明的見解,皇上又不是剛正聖明、果斷的君主,那麼朝政就會一天天地敗壞,國家就會一天天地衰落,像漢元帝就是這樣的。《尚書》上說:‘功高在於立誌,業廣在於勤勉,能夠果斷,就不會有後患。’你們在朕身邊做事,應當建立功勳,成就事業,來效仿古人。”

皇帝敕令禮部說:“三韓這個地方,君臣違背正道、行事混亂,到現在已經二十四年了,然而沒有發生過爭城奪地的戰爭,百姓在鄉村城鎮安居樂業。去年有人來報告說,王瑤繼承王位,他是王氏的後裔,應當派使者帶著禮物去慰勞他,看看他處理政事的能力怎麼樣。”於是派元來投降的承徽院使康完者篤等人帶著禮物前往高麗賞賜。

乙卯日,皇帝祭祀太廟。皇帝詔令公、侯早早到華蓋殿上朝,行完叩頭禮後,退到中右門等候。接著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的斷事官奏事完畢之後,也退到中左門等候到齊後陪從於朝班。其餘各衙門依次入奏完畢,應當侍班的官員依照品級順序站立。

丙辰日,黃昏時分,金星進入南鬥星區。

丁巳日,北平、河間二府發生水災,皇帝下詔免除這兩個地方當年的田租。

皇帝命令宋國公馮勝、潁國公傅友德前往陝西,和涼國公藍玉一起訓練將士。

己未日。皇帝諭示戶部說:“凡是軍民死亡的,他的父母、妻子、鰥寡孤獨、貧病無依的人,命令天下有關部門立即上奏,我將賑濟撫恤他們。”

車裡軍民宣慰使刀暹答派遣他的弟弟刀三怕剌等人進貢大象和地方特產。刀暹答,是刀砍的兒子。

夜裡,土星侵犯太微垣東垣上相星。

庚申日,賜給山西各衛所、太原三護衛的士兵和歸降的番軍六萬五千五百多人冬衣。

表彰保定人顧仲禮孝順的品行。仲禮幼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曾經遇到荒年,背著母親輾轉遷移到彆的郡縣,供養母親極為周到,七年後才回來。遇到蝗災爆發,顧仲禮來到田間,哭泣著說:“蝗蟲把莊稼都吃光了,我靠什麼來養活家人呢?”不久有大風吹走蝗蟲,禾苗得以不被損害。母親去世時,仲禮已經六十歲了,他在母親的墓旁搭蓋小屋守孝三年,悲傷哀痛如同第一天一樣。這件事傳到朝廷,皇帝下令表彰他。

確定生員頭巾服飾的製度。襴衫是用玉色的絹布製作而成的,有著寬寬的衣袖、黑色的衣邊和黑色的絲絛,軟巾上垂著帶子。皇上認為學校是為國家儲備人才的地方,而士子的巾服和吏胥沒有區彆,應該有所甄彆,命令工部製定式樣進呈。皇帝親自視察,要求必須典雅,一共修改了三次,它的形製才確定下來。從此讀書人的衣冠有了古代的樣式。

壬戌日,提升彭城衛指揮僉事朱方為北平都指揮同知,賞賜鈔一百錠、四表裡文綺。

乙醜日,江西建昌府南城縣典史馮堅進言九件事:第一件事是讓皇上保養身體,認為這是百姓社稷的福氣。君主奉行天命,體恤百姓,治理天下事務,本就應當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才吃飯,振奮精神,治理國家,但是百姓的安寧,宗廟社稷的鞏固,都取決於皇帝一人。

如今陛下年紀已經很大了,天還沒亮就召見百官,這似乎不是順應時節調養身體的方法。希望陛下內心清淨,減少事務,不要乾預瑣碎的事務,保養好自己的身體,永遠成為百姓和國家的福分。

第二點是慎重地選擇老成持重的大臣,來作為各位王爺的助力。臣下聽說任命官員要任用賢能的人材,身邊的近臣必須是合適的人。現在陛下派諸王去藩國,正值他們英姿颯爽的壯年,臣希望陛下慎重地選擇老成持重的大臣,作為諸王的使臣,讓他們正色直言,糾正諸王的過失,凡事都要合乎道理,不僅能讓陛下安心,也足以成為諸王的福氣。

第三是排斥夷狄,把這當作中原地區的福分。王者治理天下,確立綱紀,製定禮樂,以實現天下太平,這都是因為神妙的謀略,使遠方的國家感到敬畏而前來歸附,使四方的蠻夷都得到安寧,然後國內才能夠安定,才能夠施行教化和政令。現在天下統一,四海之內都隻有一個君主,而邊境地區沒有防備,這是不行的。臣下希望陛下致力於農業生產並講習軍事,在邊疆屯兵戍守,以我方的安逸來應對敵方的疲勞,驅逐抵禦夷狄,這實在是中原的福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四件事是精心選拔官吏,以此作為百姓的福分。希望選擇老成持重、廉潔正直的人,任命為地方長官,讓他們考察所屬地方官員,表彰良善,貶斥邪惡,將他們的所作所為詳細記錄下來,報告朝廷,決定他們的升貶,那麼官員們難道不會改過向善、勇於自我約束嗎?官員既然遵守法律,那麼百姓就不會遭受虐待而能安居樂業。這樣一來,就可以讓道德教化得到傳播,法令製度得到宣傳,刑罰清明,訴訟減少,家家富足,人人滿足,成為百姓的福氣了。

第五是褒獎封賜祭祀的典禮,用來激勵忠誠英烈之人。人生在世,功業顯耀於當時,那麼他去世以後,聲名就會顯揚於後世,所以要將他記載在祭祀典冊中,以崇尚德行,報答功績,使民眾長久地記住他。希望陛下對於曆代對百姓有功德的忠臣烈士,命令有關部門訪查他們的事跡並上報,讓禮部、翰林院考察審核清楚,酌情加以封賜諡號。

第六是減省宦官的數量,以防他們掌握宮廷大權。皇帝的住處,四方的人都敬仰,設置宦官守門,隻是讓他們傳達命令,灑掃庭院罷了。然而過去的君主,大多被他們所挾製,由於他們是君主身邊親近的人,所以他們的話容易被君主聽進去而且容易被相信,於是就養成了內部的禍患而自己卻不知道。憑借陛下您明察秋毫的智慧,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呢?然而希望陛下能借鑒史籍,裁減多餘的官員,這樣不但能讓朝廷更加威嚴莊重,還足以防止日後有人弄權的禍患。

第七,調換邊境的將領,以防備外患。任用將領,開拓邊疆,這是國家的大事。然而以往的君主,授予他們兵權,讓他們久守邊境,致使他們放縱荒淫,無法控製駕馭。如今陛下有著聖明的謀略,做任何事都能周全的考慮,沒有疏漏,凡是鎮守邊疆的將領,一定要考察他的言行,確認可以信任之後,再給他兵權,一定要經常調任,不讓他長期在一個地方擔任,這樣不但能保全功臣,還能預防外部的事變。

第八條說:“選拔廉潔有才能的人來懲治貪汙腐敗的人。”先王的政事,在於了解人,在於安定人民。既然這樣,了解人,就是安定百姓的方法。現在有關官員的任用,沒有完全得到合適的人才,廉潔乾練的人才有的被上級官員所忌恨、被同僚所嫉妒,這樣能夠堅守自身原則不屈服於這種環境的人就少了。所以下麵的人做了好事,而君主卻不去考察,這不是鼓勵勸勉臣子的辦法。懇切希望陛下廣泛設置能為自己探聽消息的臣子,訪求廉潔有才能的人,斥退奸邪貪婪的人,以明確官員的罷黜和晉升。

第九條是增設關卡哨所來革除奸詐營私的弊病。製定法律來革除弊端,鏟除奸佞來安撫百姓,這是掌握國家政權的人首要的事務。自從陛下設置勘合作為券印,用文字作為編號,按順序書寫,雙方各自收藏一半,凡是征調派遣,一定要合起來查驗,相同之後才施行,非常符合革除弊病的方法。

近來聽說各部門隻是把公文委派給小吏,用來督管下屬部門,稍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加以杖擊鞭打,而這種危害會殃及百姓。伏願陛下增置勘合,交付給各有關部門,讓他們填寫差遣,事情結束後繳回上報。像這樣,相關部門一定不敢輕易發布命令來危害百姓,而各種事務也不至於長期拖延而不稟報。

奏書呈上,皇上看了之後說:“馮堅所說的知曉時勢,通達變故,隻是調換邊境將領這一說法我不認同。如果頻繁更換邊境將領,就會導致將領不熟悉士兵的才能、力量、勇氣、膽怯,不了解敵軍的出沒情況,不熟悉山川的形勢險阻,又怎麼能抵禦敵人呢?如果能像趙充國、班超那樣,朝廷唯恐對他們的任用不夠長久,又為什麼會多次更換呢?然而馮堅所說的關於正體的內容很多,這是值得稱讚的。”於是皇帝命令吏部提拔馮堅為都察院僉都禦史。

丙寅日,湖廣寶慶衛百戶舍人倪基陳述了四件事:第一,任用武臣。陛下秉承天命,討伐罪惡,撫慰百姓,有智謀的人運籌帷幄,有勇氣的人攻占城池,天下安定以後,功勞大的人被封為諸侯,功勞次一等的人被任命為將軍,他們的功名流傳後世,與國家共享福祿,對功臣的褒獎已經達到極致了。

近來看到那些手握重兵的大藩鎮將領,大多是年輕新進的後生,很多人都不熟悉軍事戰略。而且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職,如果不是有雄才大略、能夠駕馭眾人的人才,不足以擔任這些職務。希望陛下特地下詔給有關部門,讓他們根據才能推薦人才,其中難道就沒有忠誠壯烈、智慧勇敢的人嗎?經過考察,錄用他們,一定能保衛國家,輔佐社稷。

第二,規定百姓的產業。我聽說有固定產業的人就有安分守己的心思。自從井田製被破壞之後,富有的人田地廣袤相連,貧窮的人卻沒有立錐之地。先王發布政令、施行仁政,一定要從劃定田界開始。陛下憑借神明威武平定天下,應當彰明先王的政令,丈量天下的田地,考察百姓的情況,給予百姓維持生計的手段,使每家都有產業,人人都能吃飽飯,像這樣的話,禮義廉恥的風尚就能夠興盛起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三,學校是國家的首要事務。陛下即位之初,詔令郡縣興辦學校,培養賢能的人才,一起謀求治國之道。所以鄉裡有學校,郡縣有學府。如今郡縣的學校興起創辦,可是鄉社的學校大多廢棄,這不是用來推廣教化的做法。希望陛下詔令鄉社推舉精通經學的士人,或者年老退休的人,每百家設置一位老師,讓他們教授民間子弟經史,日積月累,那麼這些子弟就會逐漸成為有用之才,自然會趨向教化,而朝廷也會有可用之人了。

第四,國家設立官職、明確職責,是為了分彆處理天下的各種事務。陛下登基以來,多次下達求賢的詔書,而有關部門執行時或許還沒有完全到位。臣希望陛下在處理繁多政務的閒暇之時,用心考察誰是賢臣,誰是能臣,誰是通達的人,誰是有技藝的人。官員不必求全責備,關鍵在於得到合適的人,如果得到了合適的人,應該給予豐厚的賞賜,否則就罷免他。這樣一來,民間就不會遺漏賢人,朝堂上也不會出現錯誤的政令了。

奏疏呈上去以後,皇上讚賞他,命令倪基參與協助清平衛的軍事事務。

辛未日,四川建昌府奏報:所屬的白鹽井和黑鹽井,從洪武十六年十二月開始煮鹽,到今年三月底,總計煮鹽四十八萬三千一百二十三斤。請召集商人繳納糧食來換取食鹽,或者將這些糧食作為官吏軍人每月俸祿中的食鹽。皇帝詔令戶部發給他們。

賜給福建懷安縣的老年民眾李宗德、林原祥、劉一這三個人酒、肉、布帛棉絮,並且免除他們每家的賦稅徭役。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三。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