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心武膽,天命所歸
本作力量體係的核心理念在於“心、氣、運”的三位一體。它並非單純的靈氣積累,而是將個人的精神修養、肉體錘煉與冥冥中的天地氣運、王朝興衰緊密綁定。
文修:側重於“心”與“神”。
修煉者凝聚“文心”,通過讀書明理、參悟天地法則、體察民意民心來提升境界。
其力量源自對“道”的理解,表現形式更為宏大和間接,善於布局、影響環境、調動集體力量。
武修:側重於“體”與“氣”。
修煉者凝聚“武膽”,通過打熬筋骨、凝練氣血、征戰殺伐來突破自我。
其力量源自自身生命本源,表現形式更為直接和爆烈,追求極致的個人偉力與戰場破壞力。
天命氣運:這是貫穿兩大體係的金線與催化劑。
氣運並非虛無縹緲,它體現在民心向背、地盤大小、人才多寡、乃至王朝龍脈之上。
氣運昌隆者,修行事半功倍,突破瓶頸如履平地,甚至能遇難成祥;
氣運衰頹者,則步步維艱,神通威力亦會大打折扣。
最終,文武雙修至至高境界者,便可觸碰“天命”,其個人命運將與整個天下的走向深度交織。
二、文修七境:從明理到執掌天命
文修之路,是一條從認知世界到最終定義乃至掌控規則的升華之路。
1.啟智境:開蒙築基。
初步開啟靈智,凝聚文心種子,過目不忘,思維敏捷,可初步運用精神力感知、記憶和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
大部分寒門學子、低級文吏處於此境。
2.明理境:知悉法則。
文心穩固,開始理解天地運行的基本規律如四季更替、物理常性)。可施展基礎言靈如提振士氣、輕微惑心)、繪製初級符籙、布置簡單陣法。
郡縣中的乾吏、軍中普通參謀多在此列。
3.立言境:言出法隨。
此乃文修的第一個質變點。自身所“言”理念、命令、策論)可引動微弱的天地法則共鳴,形成臨時性的領域或效果。
例如,荀彧可穩定一方氣運,陳群的“言”即為臨時律法。能夠熟練運用軍陣之氣加持軍隊,施展中級策術和幻法。
4.匠心境:匠心獨運。
文心趨於圓滿,不再局限於既有規則,而是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組合、優化甚至小範圍修改法則。其策術、陣法獨具一格,效果倍增。可獨立設計城防大陣、開創適合特定軍隊的戰陣,或製定影響一州之地的政策法規。
荀衍之父荀爽便在此境巔峰。
5.謀國境:執棋天下。
視野超脫一城一地,能以天下為棋盤,眾生為棋子。其謀略可引動國運氣數,一言可興邦,一言可喪邦。能布下籠罩數州之地的驚天大局,調動山河地脈之力,甚至能小範圍影響天象。
此境者,已具備宰輔之才,能左右王朝興衰。
6.聖心境:聖心燭照。
文心化為“聖心”,澄澈如鏡,映照大千。能洞察人心鬼蜮,預知福禍吉凶非絕對),其言語自帶強大的說服與教化之力,可度化邪祟,安撫黎民。
近乎於傳說中的聖賢,一人便可定鼎一國之氣運。
7.天命文宗:口含天憲。
文修之極致,自身之道與天地法則相合,言出即法,口含天憲。可製定規則,亦可修改規則,在一定範圍內堪稱全知全能。與王朝天命完全綁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達到此境者,古之薑尚、張良或可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