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巨星,冥河之淚,距離恒星係統質心48天文單位。
灰色,藍色,是它的主色調。
的確像是一顆充滿了雜質的巨大淚滴,被凍結在真空中。
在它灰藍色的,緩慢旋轉的雲層之下,是難以想象的超高壓。
極端的高壓和高溫下,分子不再是液態或者固態,而是形成了一種超臨界流體。
介於氣體和液體之間,密度極高,也被稱作熱冰。
冰巨星四周,廣闊的塵埃帶以各不相同的速度圍繞星體旋轉。
布絲感覺自己就像是一粒被投入這片死寂海洋的小石頭。
她駕駛著經過特殊改造的科迪亞克穿梭機,正在小心翼翼地切入哀嚎之環的外緣。
有了石村號的觀測數據和哈爾西的數字孿生模擬,這些或大或小的石頭,並不是讓布絲感到恐懼的原因,真正的恐懼對象,有且僅有一個。
蟲洞!
穿梭機穿行在太空中,四周漸漸多了無數漂浮的塵埃微粒和冰冷的天體殘骸。
“進入高危區域,布絲博士。”
“空間塵埃密度上升,輻射通量降低至臨界值的67。”
哈爾西輕輕提醒著,聲音在狹小的駕駛艙裡回蕩,讓布絲莫名地打了個寒顫。
布絲連續做了幾次深呼吸,全神貫注,把駕駛已經全部交給了哈爾西。
她的雙目緊緊盯著麵前的環繞式主屏幕,屏幕被分割成多個區域。
偽實時的星圖導航,三維空間曲率的可視化模型。
引力波探測器的頻譜瀑布圖,還有主動連續可變電磁波探測器的成像。
科迪亞克如同一個移動的超精密實驗室。
正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觸摸”著這片混亂的空間。
船體下方,時空曲率探測器持續發射著極低頻的引力波脈衝,如同蝙蝠和海豚的聲呐,探測出四周空間結構最細微的漣漪和扭曲。
至於引力波探測器,則是最敏銳的耳朵,隻負責被動接收信號,捕捉著來自雙脈衝星方向那永恒的低頻“嗡鳴”,以及其中可能隱藏的任何異常。
主動電磁波探測器,則更像是一盞盞探照燈,不斷切換頻率,用最適合的光波去掃描最合適的物體,試圖穿過塵埃雲,捕捉到蟲洞存在的“電磁指紋”。
而在駕駛艙的核心位置,一台足有半個人高的球狀設備矗立著,取代了兩個乘客座椅。
那是哈爾西的超微型算力核心,她正在瘋狂地處理著海量的原始數據。
並將這些數據轉化為光幕上顯示出來的,精細的四維時空模型。
無數彩色線條,代表引力勢能,代表空間曲率畸變,代表物質密度和背景輻射。
光線在交織和流動,試圖揭示出蟲洞湮滅的真正規律。
“激光通信穩定,數據正在傳輸。”哈爾西報告道。
布絲微微點頭,她看向光幕,艙外視角中。
一道肉眼不可見的,功率高達1吉瓦的紅外激光束,從穿梭機尾部的通信吊艙中射出,精準地指向5000萬公裡外的石村號方向。
“塵埃雲太濃密了,信號完整性不斷下降,哈爾西?”布絲皺起眉頭。
“正在改變激光調製方案,同時激活0.6至2.5微米波段,分散數據,多路並行傳輸。”
哈爾西立刻做出回應,片刻之間,就看到通信質量驟然穩定下來。
然而,哀嚎之環的“哀嚎”並非徒有其名。
隨著科迪亞克愈發深入環帶內部,金屬塵埃的濃度呈指數級上升。
這些塵埃,是被雙脈衝星狂暴的磁重聯事件拋射的產物。每一次磁重聯,都如同宇宙級的粒子加速器,將物質撕裂、重組,引發了匪夷所思的核合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