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後。
24g的瘋狂加速已成為過去式。
當前正在運行的,是減速燃燒程序。
相對溫和的反向推力,持續作用在一切之上。
舷窗外,是奧爾特雲的最外層,距離太陽係質心53天文單位.
在這裡,哪怕以太陽的輝煌,也衰減成了一顆極為明亮,卻毫無溫度的星辰。
太陽的光芒是如此微弱,以至於無法照亮任何東西。
唯有艦船自身的傳感器,才能構建出四周的實時星圖。
這是唯一一個,能夠證明他們並非是在虛無中航行的證據。
哈爾西搖頭晃腦,輕聲哼著什麼,光幕上,清晰的全息圖像正在逐漸顯示出來。
石村號的遠程傳感器陣列,捕獲了信息之後,經過她二次處理,變成了準確的情報。
“目標空域詳細掃描完成。”哈爾西道。
“提西福涅把自己藏在了一顆冰彗星後麵,‘駱駝5511’,一顆軌道特殊的冰彗星。”
光幕中央,一顆不規則形狀的冰核被高亮標注,旁邊滾動著數據。
“軌道傾角九十度,垂直於黃道麵,近乎正圓,偏心率極低。”
“直徑38.2公裡,自轉周期17.6地球日,相對於其他彗星來說超級緩慢。”
“表麵溫度零下233.8攝氏度。”
“成分主要是水冰,甲烷冰,矽酸鹽塵埃,含有少量的氨冰和碳質顆粒。”
“已經發現冰彗星表麵的水冰開采作業,預計是用來製造冷卻劑。”
江鋒的目光掃過彗星數據,並未停留太久。
他的注意力被彗星旁邊,那些更加龐大的人造物所吸引。
哈爾西適時地將畫麵切換。
22艘巨型船舶出現在屏幕上,它們之間,牽著一條條粗長的纜繩。
“快船級大型燃料運輸船,單艦長度超過四千米,直徑約一千米。”
“每艘船,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並排放置的16個五百米直徑低溫高壓燃料罐。”
哈爾西放大了一艘船,讓江鋒看到特征:“單艦滿載,可容納1.2億公噸氚氦三聚變燃料。22艘……總容量接近26.4億公噸。”
江鋒的呼吸微微一滯。這個數字在他的腦海中轟鳴,瞬間解釋了許多疑惑。
‘26億噸……難怪她敢掀桌子。’
‘這裡的燃料,比木星所有燃料精煉廠,整整一周的峰值產能,加起來還多。’
‘她到底謀劃了多久,又是怎麼無聲無息地抽走,如此規模的戰略儲備?’
這些燃料船被纜繩巧妙地連接,形成了一個鬆散卻統一的整體。
而在這個臨時拚湊的“燃料基地”的質心位置,哈爾西將影像放大。
一個黑色的,毫不起眼的柱狀體靜默地懸浮著。
它長約五百米,直徑約一百米,其貌不揚,仿佛隻是一段被扔掉的工業管道。
但從其兩端,延伸出44條粗細不一的管道,連接著每一艘燃料船。
“兩條主要管道通向每一艘燃料船。”哈爾西解釋道。
“一條高壓輸電線路,維持核心計算單元的能源需求。”
“另一條是超低溫冷卻劑循環管道,為黑色柱狀體內部的密集計算矩陣散熱。”
“這就是提西福涅的物理算力核心。”
江鋒仔細審視著那個黑色的核心。
但真正讓他瞳孔微微收縮的,是停泊在算力核心兩側的兩艘戰艦。
“檢測到高能護盾反應源。”哈爾西凝重起來。
“兩艘‘堅挺級’護盾驅逐艦,識彆信號顯示……”
“它們隸屬於地聯海軍,采購自‘阿韋邦守護者’。”
光幕上顯示出兩艘艦船的詳細結構圖。
它們體型比諾曼底號大了不少,武器係統寥寥,但艦體中部和首尾,分布著三個巨大的護盾投射器,格外醒目。
“這種船彆無長處,就是配備了大型的等離子護盾投射器。”哈爾西繼續彙報,模擬出護盾生效時的能量場。
“它們能聯合投射出一個球狀護盾,容積足以包裹住整個燃料船集群。”
“激光武器和動能武器,在耗儘護盾能量之前,幾乎無法對內部目標造成有效傷害。”
江鋒點點頭:“幸好,我們帶來的不是常規武器。”
“理論上是這樣。”哈爾西隨即潑了一盆冷水:“聚能電弧的確能穿透等離子護盾,但穿透過程本身會劇烈損耗電子束的強度和聚焦度。”
“模擬顯示,石村號的單次射擊,最多隻能穿透一層‘堅挺級’產生的護盾。”
“如果它們采用了重疊護盾技術,或者……如果提西福涅那個黑柱子,本身還有第三層獨立護盾係統,那我們的主炮攻擊很可能無功而返。”
“哼。”江鋒忽然低低地笑了起來:“所以,幸好石村號上不止有聚能電弧。”
“對付這種鐵烏龜,就得靠納米戰鬥機了。”江鋒搖頭歎息。
“你是對的,哈爾西,豐富的作戰手段的確重要,真實的戰爭中,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用上什麼手段,單一的武器係統,太容易就被克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幾乎在他話音落下的同時,主光幕的一角自動切換,顯示出石村號艦橋的實時畫麵。
小灰側坐在扶手上,懷裡多了一個卡通化的江鋒玩偶。
玩偶瞪著銀色的紐扣眼睛,笑容有一點點猙獰。
“警告!”小灰說道。
“檢測到大量高速移動目標,從冰彗星‘駱駝5511’的背陽麵發射。”
“數量……兩百,是導彈,無法確認型號,加速度已突破30g,還在持續增加!”
光幕立刻被新的威脅信號覆蓋。
密密麻麻的猩紅光點,從那顆冰彗星的陰影中蜂擁而出,拖著長長的尾跡,以一種瘋狂的速度直撲而來。
“導彈特征分析……”哈爾西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