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淵這段時間沒日沒夜地忙活,地下實驗室總算是有了個樣子。
他站在這個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地方,眼神堅定得很,簡直是下定了決心。
他心裡清楚,要想在星辰大海計劃這條滿是荊棘的路上搞出點名堂,一台算力超強的光量子超算太關鍵了。
現在主流的電子計算機,麵對這計劃需要的複雜運算,就跟小馬拉大車似的,根本滿足不了他探索未知的急切需求。
沈淵琢磨了很久,想起前麵的量子研究,一咬牙,決定試試造一台光量子超算。
這可是能讓全球所有超級計算機都瞬間變弱爆的頂尖設備,絕對是探索星辰大海奧秘的好幫手。
沈淵迫不及待,一頭紮進地下實驗室,開始了這場又長又難的研發之旅。
要造光量子超算,得先弄明白它的原理。
光量子超算是通過結合量子計算的並行處理能力和光子技術的高速傳輸優勢,形成新一代計算範式?計算機。
和傳統電子計算機不一樣,它用光子來傳輸和處理信息,靠光的高速傳輸和量子並行處理能力,實現超高效計算和數據處理。
沈淵擁有微觀粒子合成的超能力,在造光量子超算這事上,很有希望突破現有技術的限製。
下麵就是他憑借超能力,高效打造光量子超算的關鍵步驟。
光量子超算的核心功能模塊有:能發射高純度、確定性完美單光子的光源;包括分束器、波導、調製器等零損耗的光學元件;效率100的單光子探測器;能自修複、抗退相乾的量子糾錯材料;集成化的量子芯片架構等等。
沈淵可以施展超能力合成新物質,能夠直接跳過傳統材料製備的工藝難題,按順序依次合成出單光子源用的超材料、極低損耗光學元件、理想單光子探測器、量子糾錯與穩定性材料,還有集成化量子芯片即可。
接著就得進行係統級優化:首先是能量供給優化,要先合成個真空零點能提取器,直接從量子漲落裡獲取能量,實現零功耗運行計算機;然後是算法硬件化,把量子算法直接編成芯片的物理結構;最後構建人機接口,合成出能直接讀寫量子態的材料,讓人腦能通過電磁感應,直接操控量子比特。
最後還得驗證可行性,這可以通過理論模擬來實現:第一,得保證合成材料符合量子力學,不違背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比如說不能同時把光子的位置和動量精確控製住;第二,要滿足熱力學限製,量子糾錯得遵循蘭道爾原理;第三,得符合相對論約束,不能突破光速上限,量子糾纏傳信息也得符合因果律。
完成這些步驟,就能搞出一台近乎完美的光量子超算啦。
沈淵想到這兒,走進實驗室,眼睛快速掃了一圈四周,直奔擺滿實驗器材的操作台,開始第一步製作流程。
不過,製造光量子超算這條路可不好走,到處都是麻煩。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沈淵白天一頭紮進量子技術、光學工程和材料科學的知識堆裡,拚命學理論知識。
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實驗室,把學到的知識和超能力結合起來搞研究,然後還要繼續編寫人工智能程序。
有一回,他用超能力合成一種特殊光學配件,突然遇到大難題了。
本來在超能力操控下能順利融合的材料,這次就像兩個冤家,怎麼都沒法完美結合。
沈淵眉頭皺得緊緊的,各種方法試了個遍,不停地調整超能力輸出方式和材料配比,可就是沒進展。
他急得在實驗室裡走來走去,眼神裡全是焦慮。
但他可沒打退堂鼓,重新坐回實驗台前,又仔細研究材料特性和超能力作用原理。
就在他絞儘腦汁的時候,突然想起之前在一本很老的科學文獻裡,看過類似材料融合的例子。
他立馬在堆滿書的角落裡翻找起來。
找了好幾個小時,終於找到了那本泛黃的書籍。
他仔細研讀之後,腦子一轉,嘗試改變材料融合時的溫度和壓力條件。
他用超能力精準控製實驗室環境,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鑽研和調整,終於成功合成了那個關鍵配件。
一個個部件慢慢做出來了,激動人心的組裝時刻到了。
他先輕輕捧起光量子芯片,雙手因為緊張和期待,微微顫抖著。
小心翼翼地把芯片放在定製主板上,眼睛死死盯著芯片和主板的接觸點,一刻都不敢挪開。
啟動超能力,念力變成一雙看不見卻特彆靈巧的手,開始微調芯片和主板的連接。
正全神貫注微調呢,實驗室的燈光突然閃了幾下,緊接著傳來一陣強烈的電流乾擾聲。
沈淵擔心這會乾擾影響芯片和主板的連接。
他趕緊停下手上的活兒,到處查看,發現是實驗室電路係統出問題了。
他顧不上休息,馬上用超能力緊急修複電路。
修的時候,他發現電路故障不是簡單的短路,而是一種奇怪的電磁乾擾,好像有啥未知能量在影響實驗室電力係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皺著眉,一邊想辦法,一邊接著修電路。
費了好大勁排查,發現是後山深處一個廢棄礦洞,發出異常電磁波動,影響到實驗室了。
他趕緊做了個簡易電磁屏蔽裝置,裝在實驗室周圍,成功屏蔽了乾擾,電路恢複正常,這才重新回到組裝工作。
後來連接光學線路的時候,那極細的光纖在他手裡,就跟纖細的遊絲似的,稍微不小心就可能折斷。
他用念力把光纖精確連接到各個節點,每連一個節點,都得仔細檢查連接牢不牢固,信號傳輸穩不穩定。
眼瞅著快連接完了,光纖突然出現一條細微裂痕,信號傳輸受阻。
沈淵馬上利用超能力修複後,又小心翼翼地開始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