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通電,讓星海檢測裝置各部位的運行情況。
經過好一會,星海檢測完畢,表示裝置各個部位運行一切正常,沒有問題。
沈淵看著這台裝置笑了笑,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這裝置差不多有個大型儲水罐那麼大,將近兩噸重,好在這段時間沈淵經常使用念力,念力已經能提起兩噸重的東西,這才勉強搬得動它。
能源方麵使用一塊2級能量電池,裡麵含有一塊邊長1厘米的能量晶體,夠這台裝置滿負荷運行一年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完成這台裝置後,沈淵先把它搬到一邊去,讓出空間。
接著馬不停蹄地開始製作星海設計出來的第一代智能機械工蟻。
他同樣繼續用超能力把所有電子元件和機械部件製作出來,然後整齊地擺放在操作台上。
這些零件在燈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
沈淵打開微觀視覺開始了組裝工作。
有微觀操控粒子能力,完全不需要用焊接工具,所有零件都能完美融合成一體。
沈淵熟練地操起念力將微小的芯片融合到電路板上。
整個過程中,他一直開著微觀視覺緊盯著這些精密電子元件的融合安裝,生怕出現一點失誤。
“這些電子元件一定要裝得牢固,不然機械工蟻工作的時候就容易出問題。它們乾活兒可都是大動作,要是元件不牢,很容易就鬆動停機了。”沈淵心裡想著,念力的操控更加謹慎。
融合安裝完成後,沈淵對電路板進行了多次測試,確保每個元件都牢固,電路連接正常。
隨後,他把初級智能礦物探測儀的模塊製作出來再安裝到機械工蟻的主體上。
這初級礦物探測儀可是星海結合現代多種技術優化出來的。
它可以通過內置智能ai算法進行智能探測?,從地表淺層到地下2000米,覆蓋多種礦物探測需求,自動識彆礦物類型並生成3d模型。
沈淵對它充滿了期待,希望它能在地下找到更多種類的礦脈,這樣能讓基地儘快完成材料供應的自給自足,擺脫外購,避免引起關注把基地給暴露出去。
用了2天時間,所有部件完成安裝後,打開機械工蟻的激光通訊裝置,讓星海給它寫入智能ai程序係統,並進行各項性能模擬測試。
目前機械工蟻,可以通過優化改進後的激光通訊模塊組建直徑100公裡的蟻群網絡,再由星海通過實驗室裡同步製作出來的大型激光通訊裝置,對它們進行實時控製。
很快,星海完成了機械工蟻的智能ai係統寫入和性能模擬測試,測試結果跟設計時預想的一樣,沒有問題。
星海設計的這款模塊化智能機械工蟻,參數如下:
整體長1.2米、寬0.8米、高0.6米,重300公斤,能載重1噸。
工作時移動速度是每小時10公裡,緊急撤離時能達到每小時30公裡。
能在零下60c到零上180c的環境裡工作,防水防塵等級達到ip69k,還有抗輻射和電磁脈衝塗層。
它擁有智能ai蟻群協作網絡係統。
機械工蟻采用仿生結構設計,有六足液壓關節係統,每條腿上有3個萬向液壓關節,腿長能伸縮30。
腳底是納米吸附足墊,模仿壁虎腳掌,能垂直攀爬。
尾巴上有可伸縮的尾椎平衡器,裡麵裝了重力感應陀螺儀。
腹部是模塊化設計,可以換裝礦石艙、建材艙或者設備艙。
核心係統用的是1級能量電池,裡麵的能量晶體邊長1毫米,加上輸出裝置外殼,整個電池邊長1厘米,充一次電可以用60天。
它還有激光通信模塊,能搭建直徑100公裡的蟻群網絡。
多光譜感知陣列能通過激光雷達測繪地形,還帶有初級智能礦物探測儀和紅外生命探測儀。
機械工蟻前肢配備了6種不同工具。
分彆是金剛石震動鑽頭,激光切割探頭,納米焊接槍,精密操作用途的電磁吸附爪,還有3d打印噴口,用於噴射建築用合金粉末或者混凝土凝膠。
另外還有用於維修的多功能機械臂。
機械臂最大能抓舉1.2噸的東西,6台機械工蟻組成蜣螂運輸陣型能抬起3噸重的物體。
它還有應急協議庫,遇到塌方能自動開啟逃生模式,同伴遇險會啟動救援程序。
要是啟動自毀模式,數據會被清除,機體也會熔毀。
機械工蟻的環境適應係統很強,不管是峭壁、裂縫、熔岩區、沙漠還是水下等極端地形,它都能適應。
沈淵輕輕撫摸著機械工蟻,仿佛在撫摸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小家夥,以後就要看你們的表現了。”沈淵笑著說道。
喜歡覺醒超能,我在深山締造星際文明請大家收藏:()覺醒超能,我在深山締造星際文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