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裡,沈淵戴上特製的防護手套,拿起一塊泛著幽光的一號振金。
開啟微觀視覺的瞬間,一號振金內部的原子結構如同浩瀚星河般展現在他眼前。
每一個粒子的運動軌跡都清晰可見,卻又如同捉摸不定的流沙。
“第37次調試失敗,能量溢出12!”
警示燈爆發出刺目的紅光,星海焦急的聲音響起:“沈淵,檢測到您腎上腺素飆升至危險值,建議暫停實驗。”
刺耳的警報聲震得他耳膜生疼。
他的太陽穴突突直跳,指甲幾乎要掐進掌心。
這是超能力即將超負荷了,提示他要需要停下休息了。
雖然經過人體基因強化了,但並不代表超能力就可以無限使用,還是需要適當休息調整。
隻是不會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頭暈倒地,甚至有死亡風險。
休息片刻,繼續開始試驗。
“不能放棄,必須成功!”他粗暴地扯下防護手套,用力砸在操作台上。
“檢測到諧振腔表麵出現0.2納米裂紋,建議立即終止實驗。
根據材料疲勞曲線,繼續強行測試將導致結構崩潰概率提升至89。”
“再試一次!”沈淵扯下防護手套砸向操作台。
“一定是有某個原子排列錯了……星海,幫我對比第23次實驗數據。”
“已調取。發現z軸方向存在0.3納米的偏移,建議使用粒子定位儀進行修正。
不過,儀器需要1小時預熱。”
“等!”?……
終於,前後用了三天時間。
當第49次嘗試後,一號振金諧振腔的各項參數達到預期。
沈淵鬆了一口氣,踉蹌著後退兩步,後腰撞上後方實驗台。
撞翻了上麵的一摞數據記錄麵板。
星海的聲音適時響起:“檢測到能量輸出穩定,反重力引擎核心技術突破成功!”
沈淵擦了擦臉上的汗,一屁股坐在實驗台邊。
望著眼前平穩運轉的諧振腔,心裡彆提多激動了,嗓子眼兒都發緊。
緊接著,再經過一整天細致的操作,反重力引擎的主體終於做好了。
這個引擎主體的作用是控製反重力的強度和力場範圍。
與一號振金諧振腔準確連接上之後,動力係統核心部分——反重力引擎就造好啦!
該反重力引擎所產生的有效反重力場,覆蓋範圍為半徑60米的球形空間。
其最大升力可達6000噸,通過調控力場強度以獲取飛行動力。
因為反重力場的效果,大大降低了飛行器和空氣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所以不會出現音爆之類的情況。
在這幾天時間裡,星海也在利用大型製造中心的強大產能,高效完成了飛行器整體結構框架的生產製造任務。
“沈淵,結構框架采用碳納米管與一號振金複合輕量化外殼,衝擊能量衰減率達95以上。
充分展現出其超高強度與卓越的能量動態管理性能。”
星海的全息投影閃爍著,將材料應力數據投射在空氣中。
“行,你看著辦,隻要不出岔子就行!”沈淵頭也不抬,手上忙個不停,隨口應道。
“但整體框架尺寸過大,製造中心無法進行機體組裝,需要通過地麵磁懸浮滑軌運輸到製造中心外麵的空地上進行組裝。”
整體框架都是采用一號振金材料,確保結構穩固。
當沈淵成功研製出反重力引擎後,飛行器的龍骨結構和整體框架也順利組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