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培育這種植物,我們的氘氦燃料來源就多了一條穩定且可再生的高效途徑!”
星海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沒錯!”沈淵點頭,眼中閃著研究者的光芒。
“這些生物科技雖然讓它們的戰艦空間利用率降低了很多。
但這種‘氘漿果’的特殊植物非常有價值,值得深入研究其種植和培育方法。”
“另一個關鍵技術是它們的‘神經突觸艦載中樞’。”
星海繼續展示另一個畫麵。
艦橋中央一個浸泡在營養液中的、布滿神經突觸的巨大生物腦組織。
“一種生物與量子元件混合的生物計算核心。
運算邏輯接近智慧生命本能,效率在某些模糊決策上很高。
但核心邏輯被硬性限製,缺乏創造性和高階抽象思維。
更像一個被閹割的‘強人工智能’生物化版本。
這顯然是受限於智能禁令的結果。”
“這種混合架構提供了獨特的抗乾擾能力,但上限也被卡死了。”
沈淵分析道。
“不過,其生物機械接口技術、量子元件的微型化程度。
都非常先進,明顯是融入了的某些三級文明技術在裡麵。”
“最大的收獲在引擎部分!”
星海的聲音帶上了一絲興奮。
“它們的‘脈衝星流推進器’技術!
雖然也是核聚變脈衝推進原理。
但其能量約束和噴射流聚焦技術遠超我們現有水平!
特彆是能量利用效率和矢量噴口控製,效率比我們高30以上!
破解完成後,我們的星艦巡航速度有望突破到0.8倍光速!”
沈淵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這才是重中之重!
速度就是限製我們目前發展的關鍵所在!
星海,優先全力破解這個推進器技術!”
“不止這些。”星海繼續展示解析成果。
“還有其他機械部分的技術亮點不少,許多明顯帶有三級文明科技簡化痕跡:
神經突觸護盾係統:護盾發生器與生物神經網絡深度耦合。
能根據攻擊類型和強度進行毫秒級的自適應調整,能量利用效率很高。
但覆蓋範圍和絕對強度受生物器官供能限製。
生物合金裝甲:結合了生物材料的自修複特性和金屬的強度。
在遭受非毀滅性打擊後能緩慢再生,防禦效能獨特。
生物傳感陣列:某些探測器直接利用改造後的生物感官。
如複眼結構的深空望遠鏡、感應特定能量波動的生物鞭毛。
靈敏度和抗乾擾性在某些頻段很突出。
超導生物神經傳導束:用於艦內高速信息傳遞。
其天然超導特性遠超人類目前的常溫超導材料,延遲近乎為零。
高效生物熱能回收係統:能將戰艦引擎和武器散發的廢熱。
通過生物膜高效吸收並循環利用,顯著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生物金屬冶煉:它們戰艦骨架使用的一種輕質高強度的合金。
冶煉過程中加入了生物酶催化,分子結構獨特。”
……
“收獲巨大!”沈淵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之前的沉重被科研的激情衝淡不少。
蘇瑤看著眼前功能各異的外星戰艦模型,卻陷入了思考。
“木頭。”蘇瑤若有所思地說。
“它們這種分工明確的艦隊配置,其實挺有道理的。
我們之前追求全能型的天工仲裁者,在規模小時還行。
但現在艦隊規模這麼龐大,麵對更複雜多變的星際戰場。
是不是也可以考慮發展一些更專業的艦種?”
沈淵讚同地點點頭:“確實。全能意味著平庸,沒有突出優勢。
在某些時候不如專精的好用。”
蘇瑤立刻點頭讚同:“對啊木頭!我們也要開發專門的艦種!
火力支援、防禦、突擊、偵察、維修補給、特種作戰等!形成真正的作戰體係!”
“那我們來搞個設計大賽吧!”
蘇瑤興奮地跳起來,挽住沈淵的手臂。
“就像之前玩家們貢獻戰術創意一樣!
讓全球玩家發揮腦洞,設計各種功能特化的星艦!
星海可以篩選出有價值的方案,說不定有驚喜呢?
這樣也能提升玩家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星海的投影點頭讚同:“玩家群體的創造力在戰術層麵已得到驗證。
在裝備設計層麵,其不受現實物理和思維定式束縛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