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也許它說得對……”一些意誌較弱的存在開始自言自語,“我們的努力確實顯得很渺小……”
“在無限麵前,有限的存在確實沒有意義……”
這種思想傳染開始在大廳中蔓延,越來越多的存在陷入了存在懷疑的狀態。
但向無咎沒有被這種攻擊影響。
他想起了自己在華山派學藝時師父說過的話:“劍法的意義不在於它能征服多少敵人,而在於它能保護多少朋友。”
“存在的意義也是如此,”他大聲說道,“不在於它在無限中的地位,而在於它在有限中的價值。”
“即使我們隻是無限時空中的一瞬間,但這一瞬間的體驗、感受、愛與被愛,都是真實而珍貴的。”
“而且,正是因為存在是有限的,才顯得更加珍貴。”
“如果我們是永恒不變的,反而會失去成長和變化的樂趣。”
這些話如春風般驅散了絕望的陰霾,讓那些陷入懷疑的存在重新找到了內心的力量。
“對!”慧根方丈響應道,“佛法說諸行無常,正是因為一切都在變化,才有解脫的可能。”
“如果一切都是永恒不變的,反而會陷入永恒的痛苦。”
“我的創造也是如此,”李逍遙補充,“每一次創造都是獨特的,即使它們會消失,但創造的過程和帶給人們的感動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這種積極的思想傳播讓存在否定者感到了威脅。
“愚蠢的自我安慰!”它憤怒地咆哮,“你們隻是在逃避真相!”
“讓我來展示給你們看,你們所珍視的一切是多麼的脆弱!”
說著,存在否定者開始釋放更強烈的虛無力量,試圖強製消除在場所有存在的意識。
這種攻擊比之前的心理影響更加直接和危險,如果成功,在場的所有存在都將徹底消失。
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平衡之輪忽然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這種光芒不是對抗虛無,而是包容虛無,讓虛無也成為存在體驗的一部分。
“虛無也是存在的一種形式,”向無咎在光芒中說道,“否定也是肯定的一種表達。”
“我們不需要完全拒絕虛無,而是要在虛無和存在之間找到平衡。”
“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同時珍視生命的真實性。”
“接受意義的相對性,同時創造意義的可能性。”
這種平衡的理念產生了奇跡般的效果。
存在否定者的虛無攻擊不僅沒有消除在場的存在,反而被轉化為一種新的理解——對虛無的接受和超越。
“這……這不可能……”存在否定者震驚地說道,“虛無不應該被轉化,它應該消除一切……”
“虛無確實是一種真實的體驗,”向無咎溫和地回應,“但它不是唯一的真實。”
“存在和虛無都是現實的組成部分,關鍵是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也許你需要的不是消除所有存在,而是找到自己在存在體係中的位置。”
這種理解讓存在否定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它第一次開始質疑自己的絕對虛無主義立場,開始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更加古老和強大的聲音從反存在的黑暗深處傳來:
“愚蠢的叛徒!你竟然被這些存在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我來親自執行真正的虛無化!”
隨著這個聲音,一個比存在否定者更加可怕的存在開始從黑暗中現身。
它就是反存在的真正源頭——“虛無本源”。
而它的出現,將把這場關於存在意義的終極爭論推向最高潮。
虛無本源的現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威壓,整個層級議會大廳開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空間結構在其影響下開始扭曲,時間流動變得混亂不堪,連現實本身的定義都變得模糊起來。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存在,而是虛無概念的終極體現——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所有存在的絕對否定。
“你們這些渺小的存在,竟然敢質疑虛無的絕對性,”虛無本源用一種讓所有存在都感到恐懼的聲音說道,“現在讓我來展示什麼是真正的虛無。”
“不是簡單的消失,不是單純的死亡,而是從根本上抹除曾經存在過的事實。”
“當我完成虛無化後,你們不僅會消失,連你們曾經存在過的記憶、影響、痕跡都會被徹底清除。”
“整個宇宙都會變成從未有過你們這些存在的狀態。”
這種威脅讓在場的所有存在都感受到了深層的恐懼。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徹底遺忘,比消失更可怕的是從未存在過。
“這種力量……真的存在嗎?”層級管理者都感到了震撼,“能夠逆轉因果關係,抹除曆史痕跡?”
“當然存在,”虛無本源冷漠地回答,“因為我就是所有不存在的總和。”
“每一個從未誕生的可能性,每一個被否定的概念,每一個被遺忘的記憶,都是我力量的來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現在,我要用這種力量來糾正宇宙最大的錯誤——這個概念本身。”
麵對這種前所未有的威脅,向無咎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但同時,他也從虛無本源的話語中察覺到了某種矛盾。
“如果你真的是絕對的虛無,為什麼還要解釋自己的行為?”他冷靜地詢問,“解釋本身不就是一種存在的表現嗎?”
這個問題讓虛無本源停頓了一下。
“我解釋,是為了讓你們在消失前理解自己的錯誤,”它勉強回應道。
“但這不改變我的本質——我是虛無,我代表著一切存在的終結。”
“但你有意識,有目的,有行動,”向無咎繼續追問,“這些不都是存在的特征嗎?”
“如果你真的是絕對的虛無,你應該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甚至不應該有這個概念。”
“你的存在本身就證明了絕對虛無是不可能的。”
這種邏輯分析開始讓虛無本源感到困擾。
“我……我的存在是為了實現絕對虛無,”它試圖解釋,“這是一種必要的過程。”
“但過程本身就意味著存在,”慧根方丈加入了討論,“佛法中說緣起性空,即使是空性,也是通過因緣而起的。”
“絕對的虛無無法產生任何作用,包括實現虛無本身。”
“所以真正的智慧不是追求絕對的存在或絕對的虛無,而是理解兩者的相互依存。”
李逍遙從創造者的角度補充:“我在創作過程中發現,最有力量的作品往往來自於和的平衡。”
“純粹的空白沒有表達力,純粹的內容又會顯得擁擠。”
“隻有在空白和內容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創造出真正有意義的作品。”
薩拉公主從適應性的角度分析:“而且,虛無和存在可能隻是同一個現象的不同表現形式。”
“就像我的變化能力,我可以是任何形態,但同時我也可以是沒有固定形態。”
“這種本身也是一種的狀態。”
這些多角度的分析開始對虛無本源產生影響。
它第一次開始質疑自己對絕對虛無的理解,開始考慮存在與虛無的複雜關係。
“你們的觀點……確實有一定道理,”它勉強承認,“但這不能改變一個基本事實——存在總是伴隨著痛苦。”
“有限的存在麵對無限的時空,必然會感到渺小和無意義。”
“有意識的存在必然會經曆失去和死亡的痛苦。”
“有感情的存在必然會遭受分離和背叛的傷害。”
“與其承受這些不可避免的痛苦,不如選擇虛無的平靜。”
這種觀點觸及了存在哲學的核心問題——如何麵對存在本身的痛苦。
王母娘娘從正義的角度回應:“痛苦確實是存在的一部分,但這不意味著我們應該逃避存在。”
“正是因為存在著痛苦,我們才需要正義來減少不必要的痛苦。”
“正是因為存在著不公,我們才需要努力創造更公正的世界。”
“逃避不能解決問題,隻有麵對和改變才能創造價值。”
現實收割者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我曾經以為保存美好的瞬間就能避免失去的痛苦。”
“但現在我明白,失去的痛苦正是美好體驗的一部分。”
“如果沒有失去的可能,擁有就失去了珍貴性。”
“如果沒有死亡的威脅,生命就失去了緊迫感。”
“痛苦不是存在的缺陷,而是存在完整性的體現。”
原始程序從邏輯的角度分析:“而且,痛苦和快樂在邏輯上是相互定義的。”
“沒有痛苦的參照,快樂就失去了意義。”
“沒有困難的對比,成功就失去了價值。”
“絕對的平靜雖然沒有痛苦,但也沒有任何其他體驗,這種狀態與不存在沒有區彆。”
這些觀點開始在虛無本源的意識中產生共鳴。
它開始回憶自己存在的曆程——那些被否定的可能性,那些被遺忘的記憶,它們真的完全沒有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