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向三早早起床,準備下田耕作。
但剛出門,就看到隔壁的王婆子坐在門口哭泣。
“王婆子,怎麼了?”向三關心地問。
王婆子是個寡婦,一個人帶著年幼的孫子生活。她抬起頭,滿臉淚痕“三子啊,我家的牛昨晚突然病倒了,現在不吃不喝。沒有牛,我怎麼犁地啊?這春耕可不能誤了,誤了就沒收成,沒收成我和我孫子就得餓死啊!”
向三想了想,說“王婆子彆急,我來幫你。”
王婆子驚訝“你?你自己的地都還沒耕完,怎麼幫我?”
“我可以晚上耕我的地,白天先幫你把地犁了。”向三平靜地說,“反正春耕時節,多乾點活不算什麼。”
“可是...可是你自己的身體...”王婆子知道向三身體不算好,前段時間還病過一場。
“沒事的。”向三微笑,“幫你不會讓我累死,但不幫你可能讓你們餓死。這個賬,我算得清。”
這是平衡的第一課——在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
向三確實有自己的田要耕,但王婆子的困境更緊迫。幫助她不會讓自己陷入絕境,但能讓她度過難關。這就是合理的平衡。
接下來的幾天,向三白天幫王婆子犁地,晚上借著月光耕自己的田。
雖然辛苦,但他的心很充實。
在勞作中,他體會到了一種簡單的快樂——不是來自宏大的成就,而是來自實實在在的幫助。
看到王婆子的地被犁好,看到她感激的眼淚,看到她小孫子天真的笑容,向三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滿足。
這種滿足,和他曾經拯救整個現實層次的滿足,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因為自己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了價值。
隻是規模不同,但意義同樣真實。
但就在向三以為一切順利時,新的挑戰出現了。
村裡的惡霸張豪看上了王婆子家的那塊地,因為那塊地靠近河邊,是村裡最肥沃的田。
他帶著幾個狗腿子來到王婆子家,威脅她把地賣給他,而且價格隻有市價的一半。
王婆子當然不同意,那塊地是她和孫子活命的根本。
張豪惱羞成怒,當著眾人的麵打了王婆子一巴掌,還威脅說如果不賣,就讓她在村裡待不下去。
向三恰好路過,看到了這一幕。
他的心中湧起憤怒——這是對弱者的欺淩,是對正義的踐踏。
但他現在隻是一個普通農夫,沒有武功,沒有法術,甚至身體還不算強壯。如果直接對抗張豪,很可能會被打得很慘。
這是平衡的第二課——在正義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
向三深吸一口氣,走上前去“張豪,王婆子的地她不想賣,你就彆強求了。”
張豪轉過身,上下打量著向三,冷笑道“喲,向三?你一個窮鬼,也敢管老子的閒事?”
“不是管閒事,是講道理。”向三平靜地說,“王婆子的地是她自己的,賣不賣由她決定。你強買強賣,不合規矩。”
“規矩?”張豪大笑,“在這村裡,老子就是規矩!”
他揮手讓手下上前,要給向三一個教訓。
向三沒有退縮,也沒有硬碰硬。
他大聲說道“鄉親們!大家都來看看!張豪強買王婆子的地,還要打人!這種事如果大家都不管,下次就輪到你們了!”
他這一喊,周圍的村民都停下了手裡的活,圍攏過來。
張豪雖然是惡霸,但他的威勢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沒人敢反抗。如果大家都看著,他也不敢太過分。
“怎麼回事?”村長聽到動靜,也拄著拐杖趕來。
向三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周圍的村民也紛紛作證。
村長是個公道的老人,他嚴肅地對張豪說“張豪,你這樣做不對。王婆子的地,她不願意賣就不能強求。”
“村長,您老糊塗了!”張豪不滿地說,“我給錢買地,又不是白搶,有什麼不對?”
“價格隻有市價一半,還威脅恐嚇,這叫買嗎?”向三冷靜地說,“如果張豪你真心想買,就出一個公道的價格,讓王婆子自願賣。如果她還是不願意,那這地就是她的,誰也不能強求。”
周圍的村民紛紛點頭。
村長也說“向三說得對。張豪,你要麼出個公道價,要麼就彆再糾纏了。”
張豪看著周圍越來越多的村民,知道今天占不到便宜,隻能恨恨地說“好,你們等著!”
他帶著手下離開了,但走之前狠狠瞪了向三一眼。
王婆子感激地拉著向三的手“三子啊,你這是救了我們祖孫啊!但是...但是你也得小心,張豪這人睚眥必報,他肯定會找你麻煩的。”
向三笑了笑“沒事,該做的事總得有人做。”
村長拍了拍向三的肩膀“好小子,有骨氣。不過你確實要小心,張豪不是善茬。”
向三點點頭。
他知道,這件事不會就這麼結束。但如果因為害怕報複就對不義之事視而不見,那他還談什麼平衡之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正義和安全之間的平衡,不是放棄正義來保全安全,而是在堅持正義的同時,用智慧來保護自己。
接下來的日子,向三更加謹慎。他知道張豪可能會暗中報複,所以處處小心。
但他沒有因為恐懼而停止幫助彆人。
村裡的李大爺年紀大了,乾不動重活,向三就幫他挑水。
村裡的小虎子掉進了河裡,向三跳下去把他救了上來。
村裡的趙寡婦被人欺負,向三挺身而出幫她說話。
漸漸地,向三在村裡建立起了很好的聲望。大家都知道這個年輕人心地善良,樂於助人,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
但張豪的報複也來了。
一天夜裡,向三的茅屋突然起火。
幸好他發現得早,及時撲滅了,但屋子還是燒壞了一大半。
第二天,向三的田裡的莊稼被人踩壞了一片。
再過幾天,他放在田邊的農具被人偷走了。
這些明顯都是張豪的手筆,但沒有證據,向三也無法追究。
村裡的一些人開始勸向三“三子啊,你就彆再惹張豪了。你一個人,鬥不過他的。”
“是啊,你看你現在,屋子燒了,莊稼毀了,農具丟了,再這樣下去怎麼活啊?”
向三卻很平靜“我知道大家是為我好。但如果因為害怕就放棄做正確的事,那我寧願窮一點,苦一點。”
“可是...”
“沒什麼可是的。”向三微笑,“而且我相信,正義雖然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他開始重建自己的茅屋,重新打造農具,細心照料受損的莊稼。
這個過程很辛苦,但向三內心很堅定。
他理解了平衡的真正含義——不是在對錯之間妥協,而是在堅持正確的同時,承受相應的代價。
有些代價是必須付出的,逃避代價就是背叛原則。
就在向三默默重建的時候,轉機出現了。
縣城來了一位清官,新上任的縣令聽說了村裡的情況,決定整治鄉間惡霸。
張豪被抓了起來,他欺壓百姓的罪行被一一查清,最終被流放邊疆。
村民們歡欣鼓舞,紛紛來感謝向三“三子,多虧了你當初站出來,不然縣令也不會注意到我們村的情況!”
向三卻搖頭“不是我的功勞,是縣令大人秉公執法。我隻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村長笑道“你這孩子,就是太謙虛了。不過這也好,做好事不求回報,才是真正的善良。”
在這之後,村裡恢複了平靜。向三繼續他的平凡生活——種地、幫助鄰居、參與村裡的事務。
時光流轉,轉眼三年過去。
向三已經二十三歲了,村裡人開始張羅著給他說親。
“三子啊,你也不小了,該成家了。”村長的老伴對他說,“我給你介紹個姑娘,隔壁村的秀兒,人品好,手腳勤快,最適合過日子了。”
向三有些猶豫。不是因為不想成家,而是因為他還很窮,擔心娶妻後無法給對方好的生活。
但村長說“三子,成家不一定要等到有錢才行。兩個人一起努力,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而且,一個人太孤單了,有個伴,生活才有味道。”
向三想了想,點頭同意了。
這又是一種平衡——在自己的條件和成家的渴望之間找平衡。如果一味追求完美的物質條件才成家,可能一輩子都錯過了;但如果完全不考慮現實條件就結婚,又可能給對方帶來不必要的苦難。
關鍵是找到那個合適的時機——既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又不至於拖到太晚。
見麵那天,向三見到了秀兒。
她是個樸素的姑娘,不算漂亮,但眼神清澈,笑容真誠。
兩人聊了聊,發現彼此都有著相似的人生觀——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安穩平淡,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好日子。
秀兒對向三的貧困並不介意“我聽說了你的事,說你是個好人,樂於助人。這比有錢重要多了。錢可以慢慢掙,但人品不好,有再多錢也沒用。”
向三很感動“我會努力的,讓你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