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魏淵召見,透露地宗總部疑似在西南_我在大奉加點成道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奉加點成道祖 > 第195章 魏淵召見,透露地宗總部疑似在西南

第195章 魏淵召見,透露地宗總部疑似在西南(1 / 2)

五月十五,子時三刻,京城萬籟俱寂。鎮國公府密室內的傳訊玉符突然綻放出耀眼的紫金色光芒,玉符表麵浮現出魏淵特有的紫薇星紋印記——這是最高級彆的緊急召見信號。

蘇明遠立即帶著團隊核心成員,通過地下密道趕往太傅府。密道牆壁上鑲嵌的月光石發出幽冷的光芒,映照出眾人凝重的麵容。每個人都意識到,這次召見非同尋常。

太傅府地下密室深處,魏淵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大夏疆域立體沙盤前。沙盤用靈玉雕琢而成,山川河流栩栩如生。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西南邊境區域,密密麻麻地插著血紅色的小旗,幾乎將整個雲貴川地區覆蓋。

蘇國公,你們來得正好。魏淵的聲音帶著罕見的凝重,根據我們犧牲了十三名暗衛才得到的情報,地宗總部很可能隱藏在西南十萬大山深處。

他手指輕點,沙盤上浮現出三維光影:近三個月來,西南地區異常能量波動頻率比其他地區高出三倍,人口失蹤案件更是激增五倍。所有線索都指向一個地方——雲夢大澤。

係統,啟動全息地理分析模塊,結合曆史數據與實時監測,驗證情報可信度。

【全息地理分析啟動...消耗穩定點3800點】

【西南地形建模:十萬大山區域北緯21°29°,東經97°109°)】

【靈脈分布:檢測到7條大型靈脈適合建立宗門),23條中型靈脈】

【曆史數據比對:近五十年西南地區異常事件頻率比其他地區高273】

【實時能量監測:檢測到3處異常能量源強度堪比化神期)】

【人口流動分析:近十年西南三州失蹤人口達12.7萬人遠超正常水平)】

【氣象異常:雲夢大澤區域終年被血色霧氣籠罩疑似大型幻陣)】

【情報可信度:91有充分證據支持)】

魏淵取出一枚血色留影石,神色悲痛:這是三個月前,我們犧牲了七名金丹暗衛才得到的影像。他們潛入雲夢大澤後全部失聯,隻有這枚留影石通過傳送陣傳回。

真元注入留影石,石頭上浮現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連綿的黑色山脈中,隱約可見巍峨的宮殿群,空中漂浮著血紅色的地宗旗幟。更可怕的是,畫麵中出現了大量被鐵鏈鎖住的百姓,正被驅趕進入一個巨大的血池,血池周圍堆滿了白骨。

地宗在西南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血祭基地。魏淵聲音低沉,每月月圓之夜都要獻祭上千生靈。最近更是變本加厲,準備進行一場超大規模的血祭。

就在這時,係統的緊急提示突然響起:

【警報!檢測到留影石中有隱藏信息!】

【深度掃描發現:影像背景星空有特殊星象排列與地宗祭祀儀式有關)】

【星象分析:根據北鬥方位與紫微星角度推算,拍攝地點應在北緯26°15,東經103°47附近】

【精確定位:雲夢大澤黑水淵區域誤差範圍±15裡)】

【特彆發現:血池旁的石碑上刻有地宗秘文正在破解)】

【秘文破譯完成:以血為祭,以魂為引,喚醒始祖】

蘇明遠立即將這一發現告知魏淵。魏淵震驚之餘,立即取來星象圖譜進行比對,果然完全吻合!

如此一來,範圍就縮小了很多。魏淵在黑水淵區域畫出一個圓圈,但這片區域地形複雜,毒瘴彌漫,更有地宗重兵把守。

係統,生成黑水淵三維地形圖,標注所有潛在危險點。

【三維地形圖生成完成:比例尺15000】

【黑水淵特征:盆地地形,直徑87裡,中心有黑色湖泊陰氣濃度超標300倍)】

【自然環境:終年毒瘴籠罩含77種劇毒成分),可見度不足十丈,有吸血毒蟲已變異)】

【防禦力量:檢測到3處元嬰期氣息中期1人,初期2人),19處金丹期據點,築基修士過百】

【陣法布置:外圍有九幽迷魂陣七品),內圍有血煞困龍陣八品),核心有萬魂血祭陣九品)】

【特殊危險:湖泊中檢測到強大生命波動強度堪比化神初期,疑似遠古凶獸)】

【能量屏障:檢測到3重防護結界需特定手法破解)】

墨塵突然開口:太傅,這留影石可否借我一用?或許能從陣法波動中推斷出更多信息。

在魏淵同意後,墨塵將留影石放在特製的周天星盤上。星盤光芒大盛,投射出立體的陣法運行軌跡。

果然如此!墨塵眼中閃過精光,地宗用七星逆位的手法掩蓋陣眼,但恰好暴露了核心位置。根據陣法波動頻率推算,總部入口應該在黑水淵東南側的斷魂崖下。

公輸月則關注另一個細節:影像中那些驅趕百姓的傀儡,關節處有特殊的齒輪結構,動作僵硬但力大無窮。這應該是地宗特製的血傀儡,我可以研製專門的破械機關針對其弱點。

薛慕華仔細觀察血池:池中藥液呈暗紅色,有腥臭氣息,應該加入了腐心草噬魂花。我可以配製淨血聖水,不僅能解毒,還能淨化血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