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主張實行限製消費的方法。
“我認為這種方法效果不佳。黃牛的數量沒人清楚,哪怕隻有10個人,每人購買5張票,就是50張了。如果每張票加價一千,那就是五萬塊,這相當於間接讓粉絲損失了五萬元。更何況,這群不擇手段的人,肯定不會隻賺這一點!”
張鶴輪迅速否定了孟鶴糖的觀點。
在他看來,這種方式治標不治本。
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源入手。
“我了解這些黃牛通常有自己的購票群,裡麵還有一些粉絲,我們可以讓他們打聽黃牛的動向。”
張九靈也提出了他的建議。
“這方法更不可行。在那種粉絲群裡,你覺得票販子會毫無保留地透露信息嗎?”
“再說,即使他們真的說了什麼,又能怎樣呢?”
“除了讓我們更加生氣外,也找不到其他解決辦法!”
周九涼立即反駁了張九靈的意見。
黃牛能長期生存,顯然有一定的手腕和手段。
甚至可以這麼說。
德雲社短時間內崛起,某種程度上還得歸功於黃牛。
他們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幫助德雲社進行宣傳,甚至設法製造話題,就是為了吸引觀眾。
當然,他們的行為是無法令人感激的。
畢竟,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隻有德雲社更受歡迎,他們的收入才能隨之提高!
黃牛既然能一直乾這個工作,肯定早就準備好了應對之策。
絕不是隨便加入某個黃牛購票群就能了解到實情的!
“不如我們報警吧,倒賣票務的行為應該屬於違法的吧!”
楊九狼眯著眼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一招也沒用,黃牛一個比一個精明,執法部門也需要證據,除非人贓俱獲,否則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況且很多時候,粉絲們的想法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買了高價票,也不願意卷入這種取證調查的事!”
大家紛紛發表意見,但遲遲沒有達成一致。
這讓欒雲萍非常焦急。
儘管他們也可以置之不理,任由黃牛繼續活動。
畢竟高價購票的粉絲,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但他們不能這麼做,也無法置身事外。
黃牛的存在,影響的是德雲社的聲譽。
甚至在網上還有傳言稱,所謂的黃牛其實是德雲社內部的一種售票手段。
通過正規途徑售票,德雲社的利潤並不多。
但如果通過黃牛的方式售出,利潤會成倍增長。
如此巨大的利益,讓德雲社很難守住底線!
為了挽回聲譽,也為了給粉絲一個公平的購票環境。
黃牛的問題,德雲社必須出手解決。
“我覺得我們可以這樣,明天的票實行實名製,一張身份證限購一張票,並且把這項措施推廣到商業演出中!”
在大家不知所措時,項霄樂主動發言。
“老項,這事沒那麼簡單,實施實名製並不容易,即便我們有心,也得主辦方配合才行!”
每次演出,德雲社都會有主辦方負責承辦。
這是德雲社的傳統。
然而,在售票問題上,從未同意過實名製,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