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複活”特展的開幕式,簡直成了全球文化界的狂歡。
展館外排起的長隊繞了三圈,各國媒體的長槍短炮架滿了廣場,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乾事都親自到場。
當嶽川按下啟動鍵,全息投影的光芒瞬間鋪滿整個展廳,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千裡江山圖》的青綠山水在牆上鋪展開來,層巒疊嶂間,瀑布飛流直下,濺起的“水花”甚至帶著濕潤的涼意。
而在這片山水的“腳下”,《清明上河圖》的汴河緩緩流淌,全息技術讓畫中的人物活了過來:挑夫擔著擔子走過虹橋,小販推著獨輪車叫賣,連茶館裡的說書人都在搖頭晃腦,聲音清晰可聞。
最絕的是兩艘跨時空的船——《千裡江山圖》裡的烏篷船順著虛擬的水流漂下,與《清明上河圖》裡的漕船在“合流處”相遇,船工們隔著時空揮手致意,船帆上的“和”字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我的天……這是魔法嗎?”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記者,舉著相機的手都在抖,“中國畫竟然可以這樣看!”
人群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有白發蒼蒼的老畫家捂著心口,激動得說不出話;有小孩子伸手去摸虛擬的船帆,被“水紋”驚得咯咯直笑;連見慣了大場麵的總乾事,都忍不住對著全息山水鞠躬:“這是我見過最偉大的文化創新,沒有之一。”
這時,軍隊文工團的合唱隊走上台,《畫裡千秋》的前奏響起。
嶽川抱著吉他站在隊伍中間,淩薇的古箏聲如流水般傾瀉而出,小雅的鋼琴伴奏穿插其間,數百人的合唱響徹展廳:
“青綠染過千年的山,
汴河載著古今的船,
金線藏的‘和’字,在畫裡等了又等,
等一雙懂的眼,看穿層疊的痕。
你看那橋上車馬,山間帆影,
都是活著的魂,在紙上遊行,
不是古董,是沒寫完的信,
等著我們,續上下一段光陰。
當全息的光,照亮沉睡的紋,
才懂祖先的筆,早把‘共榮’寫進年輪,
不同的畫,同個根,
這才是我們,該傳給世界的真……”
歌聲落下時,全息投影的兩幅古畫突然開始“融合”,青綠的山巒化作汴河的堤岸,畫中的人物開始交換物品——山裡的樵夫遞給船上的商人一束靈芝,船上的書生回贈一卷詩集。這一幕,看得所有人眼眶發熱。
國際媒體的報道瞬間刷屏:
路透社:《嶽川用科技複活千年古畫,重新定義文化傳承》
法新社:《當中國青綠遇見全息光影,世界為之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