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星夏令營”的選址定在了延安的一處老窯洞,這裡曾是紅軍的後方醫院,窯洞牆上還留著當年戰士們刻的“革命到底”。
嶽川踩著黃土坡往上爬,褲腳沾滿了泥,活像個剛從田裡回來的老農。
“嶽老師,您慢點!”身後傳來孩子們的笑聲,是提前來探營的小記者團,“您這姿勢,比我們爺爺爬山還費勁!”
嶽川回頭瞪了一眼,故意把腰彎得更厲害,學紅軍行軍的樣子:“這叫‘憶苦思甜步’,你們懂啥?當年紅軍爬雪山,比這陡十倍!”
逗得孩子們直笑,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突然指著窯洞頂:“嶽老師,那裡有顆星星!”
抬頭一看,是顆用紅漆畫的五角星,顏料雖斑駁,卻依舊鮮亮。
嶽川心裡一動,掏出手機拍下來:“這星星畫得好,回頭讓動畫裡的小石頭也在窯洞上畫一顆,就叫‘永不褪色的星’。”
在延安待了三天,嶽川跟著老村長學種小米,幫老鄉喂山羊,晚上就蹲在窯洞前聽老紅軍講“小紅軍站崗”的故事。
有個91歲的老炊事員,說起當年給小戰士們煮南瓜湯,眼裡閃著光:“那些娃,最大的才十五,最小的跟你這小記者一般高,站崗時背挺得筆直,凍得流鼻涕都不吭聲……”
嶽川聽得眼圈發紅,當晚就寫了首《營火謠》,準備在夏令營開營儀式上唱。
他找了個老鄉家的舊三弦,就著煤油燈的光彈唱,歌聲飄在黃土高坡上,有老鄉披著棉襖出來聽,默默點起了旱煙。
“營火亮堂堂,映著紅星光,
小戰士,把崗放,
風刮臉,雪落肩,
眼睛瞪得亮堂堂。
小米湯,南瓜香,
分給戰友嘗一嘗,
行軍路上不喊累,
歌聲唱得響當當。
等到天亮雞叫時,
紅旗升在山崗上,
敬個禮,問聲好,
咱的隊伍向太陽……”
開營儀式當天,兩百個孩子穿著紅軍服,在窯洞前的空地上列隊。
當嶽川彈著三弦唱起《營火謠》,孩子們跟著合唱,聲音稚嫩卻洪亮,驚飛了崖邊的麻雀。
有個小男孩唱著唱著哭了,說:“我爸爸是警察,他也總熬夜站崗……”
這段視頻被央視少兒頻道直播,小紅星夏令營太好哭了衝上熱搜,有家長留言:“求全國推廣!讓孩子知道現在的好日子是怎麼來的!”
但暗箭總在不經意間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