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字印刷傳承人周老爺子的作坊裡,空氣中彌漫著梨木的清香,與鬆煙墨的味道交織在一起,在陽光的照耀下緩緩散開。
周老爺子靜靜地坐在桌前,他手中緊握著一把鋒利的刻刀,正專注地在棗木坯上雕刻著一個“仁”字。每一刀都精準無誤,刀刃傾斜的角度、下刀的力度都恰到好處。
橫畫的末端,周老爺子特意留下了一個微微的“頓筆”,仿佛一個人在鞠躬時微微彎曲的腰部,給這個字增添了一份謙遜和敬意;而豎筆的中間,則巧妙地留下了一道細微的“束腰”,這其中蘊含著“剛柔相濟”的深意。
這個“仁”字,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漢字,更是嶽川團隊“活字古籍坊”的核心所在。他們並不追求那些炫目的科技手段,而是堅持做“能摸得著的傳承”。
在這裡,普通人可以親手用木活字排版古籍片段,感受活字印刷的魅力。然後,周老爺子會將這些排版好的古籍片段精心複刻成《詩經》《論語》等經典著作的線裝本。
每一本線裝本都帶著手工排版的細微“不齊”,這是機器印刷所無法呈現的獨特“人氣”。這種不完美,反而讓這些書籍更具生命力和溫度,仿佛它們是被賦予了靈魂一般。
“韓流的‘古籍文創禮盒’剛上熱搜,”項目組的小孟把手機遞過來,禮盒裡裝著燙金封麵的《論語》,內頁是機器印刷的楷體,還附贈偶像簽名的書簽,“他們說‘傳統線裝本太笨重,現代設計才便攜’,預售三天賣了五萬套,評論裡全是‘顏值即正義’。”
周老爺子沒抬頭,手裡的刻刀在棗木上輕輕一轉,“仁”字的最後一筆“捺”有了弧度,像春風拂過的草葉。
“便攜?”
他把刻好的活字放在案上,與旁邊機器刻的“仁”字並在一起——手工刻的字邊緣有細微的刀痕,機器刻的則是光滑的直角。
“你看這手工的‘捺’,是‘護持’的意;機器的直愣愣,像塊硬石頭,哪有‘仁’的軟和?他們那是‘賣封麵’,咱這是‘做本子’——線裝本的針腳要‘疏而不鬆’,紙要選安徽的宣紙,翻頁時能聽見‘沙沙’的聲,這才是讀古籍的味。”
嶽川蹲在案旁,手裡捧著周老爺子剛複刻完的《詩經》線裝本,紙頁泛著淡淡的米黃,是用“草木染”做的舊,每頁的天頭地腳留得寬,方便批注。
“我們不搞vr,也不搞ar,”他指著作坊裡的“排版體驗區”,幾張長桌上擺著木活字、油墨、印版,“就讓人來親手排幾個字——排‘蒹葭蒼蒼’時,得自己找‘蒹’‘葭’‘蒼’的活字,對齊時要盯著版心線,錯一個字就得重排。韓流的禮盒拆開就完了,咱這體驗,能讓人記住‘每個字都有講究’。”
項目試運營時,年輕學徒小林覺得手工排版太慢,偷偷用電腦做了“活字模板”,把常用字的位置標在紙上,想提高體驗效率。周老爺子發現後,沒罵他,隻是讓他排同一個“禮”字——先用模板排,再用手憑感覺排。
“你看這模板排的,”周老爺子指著印出來的紙,“‘禮’字的‘示’字旁和‘豊’對齊得太齊,像兩塊硬邦邦的磚;
再看手排的,‘示’字旁稍微往左挪了一點,‘豊’的豎筆稍微帶點彎,這才像人拱手行禮,有‘讓’的意。”
他拿起一塊磨損的“禮”字活字,字邊緣的刀痕已經圓潤,“這活字用了三十年,排過幾百次‘禮’,每次排都不一樣——這才是活的,模板是死的。”
小林紅著臉收了模板,開始跟著周老爺子學“憑感覺排版”。
有次排《論語》裡的“有朋自遠方來”,他把“朋”字的活字放偏了一點,周老爺子沒糾正,隻是說:“朋友來晚了,等一等也無妨——這排版的‘不齊’,也是人情。”
韓流的“古籍文創禮盒”很快出了岔子。
有讀者發現,禮盒裡的《論語》把“學而時習之”印成了“學而時習子”,異體字“朋”寫成了簡體的“朋”,連扉頁的“論語”二字都用錯了字體——本該是楷體,卻用了宋體。
網友翻出“活字古籍坊”的線裝本對比:“人家的‘朋’字是異體字,旁邊還附了注釋,說‘古朋字像兩串貝殼,代表朋友相助’;韓流連字都認不全,還好意思賣文化禮盒?”
“活字古籍坊”的體驗區漸漸成了老街的“打卡點”,卻不是因為網紅效應。
有小學生排“孝”字,排了四次才對齊,周老爺子告訴他:“孝字上麵是‘老’,下麵是‘子’,子要托著老,所以下麵的‘子’要稍微寬一點——你看,寫字排版,都要懂道理。”孩子回去後,給爺爺寫了張“孝”字的紙條,用的就是作坊裡學的異體字。
有海外華人特意飛來,想讓周老爺子用活字印家族族譜。
“爺爺說,我們家的族譜是手寫的,文革時丟了,”華人捧著帶來的舊照片,“聽說您能複刻古籍,能不能幫我們把族譜用活字印出來?讓後代知道自己的根在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老爺子沒要高價,隻是讓他一起參與排版:“族譜要自己排,每個字都記著家裡的人,才有意思。”
嶽川的新策劃,不是擴大規模,而是在作坊裡加了個“批注角”——讀者可以在複刻本的空白處寫批注,下次來還能翻看之前彆人的批注。
有個大學生在《詩經·蒹葭》的空白處寫“今天排了這幾個字,才懂‘道阻且長’的意思”,下次來發現,後麵有人跟了句“我也是,排了半小時才對齊,道真的很長”。
周老爺子的作坊裡,現在常坐著各行各業的人:有退休的老師來排《詩經》,想教孫子認異體字;有程序員來排《道德經》,說“想從‘無為’裡找寫代碼的道理”;還有情侶來排“執子之手”,把印出來的紙裝裱起來當定情物。
傍晚的陽光落在案上,周老爺子教小林刻新的“和”字活字,刀刃在棗木上慢慢走,像在寫一首慢詩。
嶽川看著體驗區裡排字的人,突然明白:振興文化不是搞多少大項目,而是讓像木活字這樣的老手藝,能接住當下人的心情——排一個字,懂一個理,記一份情。這比任何炫目的科技、任何網紅的噱頭,都來得更實在,也更長久。
韓流的“古籍文創禮盒”慢慢沒了銷量,剩下的庫存堆在倉庫裡,連打折都沒人要。
而“活字古籍坊”的線裝本,每次複刻都要提前預定——不是因為稀有,是因為每個本子裡,都藏著手工的溫度、排版的人情,還有千年文化裡,最本真的初心。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