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日誌之外:紀錄片挖根,動畫傳薪,拒絕流量複刻_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 > 第180章 日誌之外:紀錄片挖根,動畫傳薪,拒絕流量複刻

第180章 日誌之外:紀錄片挖根,動畫傳薪,拒絕流量複刻(1 / 1)

銀河影業的《京畿地下城》發布會剛剛落下帷幕,現場的熱烈氣氛還未消散,張明便迫不及待地拿著宣傳冊,風風火火地趕到了嶽川的紀錄片工作室門口。

這本宣傳冊設計得十分精美,封麵上印著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麵:在故宮的角樓旁邊,赫然停放著三台銀光閃閃的巨大機甲,它們高大威猛,線條流暢,仿佛來自未來世界的龐然大物。

而在宣傳冊的標題處,則用醒目的大字印著:“本土科幻+皇家氣派,年度必看!”

張明站在工作室門口,手中的宣傳冊隨著他的晃動發出嘩嘩的聲響。

他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炫耀:“嶽總,您看看這本冊子,這可是我們銀河影業的大製作《京畿地下城》的宣傳冊!我們把故宮都搬進了科幻世界裡,這創意夠新穎吧?而且,我跟您說,這部電影的票房保底十個億!”

說完,張明還特意將宣傳冊舉高,讓嶽川能夠看得更清楚。

然後,他話鋒一轉,帶著些許輕蔑地說道:“再看看您這邊,整天就知道拍那些小成本的紀錄片,不是拍些老頭老太太回憶往事,就是記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種片子,誰會有興趣去看啊?”

嶽川低著頭,專注地整理著采訪素材。他剛剛從濱江地下城初代建設者後代周磊的家中回來,周磊遞給他的舊工具箱裡,有一把父親曾經用過的扳手,扳手柄上清晰地刻著“1998.3.15”,這個日期正是地下城奠基的日子。

嶽川緩緩地將扳手放在桌上,那金屬表麵的包漿在光線下泛著微弱的光芒。他凝視著這把扳手,仿佛能透過它看到當年周磊父親在建設地下城時的辛勤身影。

“張總覺得,把故宮當機甲背景板,就是本土科幻?”

嶽川自言自語道,他的聲音在安靜的工作室裡顯得有些突兀。

接著,他像是在回答自己的問題一樣,繼續說道:“周磊說,他父親當年擰每顆螺絲時,都會比圖紙上要求的多擰半圈。他說,‘這是給子孫後代的家,不能鬆’。這才是本土科幻該有的‘根’,不是故宮的牆,而是牆裡人的那股勁。”

在工作室的另一邊,《地下城日誌》紀錄片的前期拍攝正遇到一個難題。

攝像師小李對目前的拍攝效果不太滿意,他覺得“回憶片段太悶”,缺乏吸引力。他提議在紀錄片中加入一些特效,比如用3d技術還原當年的建設場景,以增加視覺衝擊力。

“觀眾愛看炫酷的東西,純拍老人講往事,收視率肯定上不去!”小李有些激動地說道。

嶽川沒否定,隻是帶小李去了濱江地下城的“生態艙”——現在成了社區科普點,72歲的王爺爺正帶著孩子們看營養液裡的水稻。

“當年建生態艙,我爸和王爺爺他們,用搪瓷缸子舀營養液試濃度,試了一百多次才成功,”周磊蹲在旁邊,指著艙壁上的劃痕,“這是我爸當年搬設備時撞的,現在成了孩子們的‘科普標記’,說‘這是爺爺們的勳章’。”

小李舉著相機,拍王爺爺教孩子用簡易試紙測營養液ph值,孩子的小手握著試紙,王爺爺的老手在旁邊扶著,陽光透過生態艙的玻璃,落在兩人交疊的手上。

“我懂了,”小李放下相機,聲音有點啞,“特效再炫,也不如這雙手的溫度——這才是紀錄片該拍的。”

另一邊,《濱江地下城》的動畫版籌備也起了波瀾。動畫導演小陳想加個“機甲少年”角色,說“孩子們愛看成龍打怪,加個機甲主角,周邊都能賣爆”。

嶽川卻把動畫劇本裡的“校園篇”攤開——主角是地下城小學五年級的林曉,她的任務不是打怪獸,是幫當生態艙管理員的媽媽修營養液循環泵,工具是爺爺傳的舊螺絲刀,課本裡夾著媽媽寫的“修泵筆記”。

“孩子們需要的不是機甲英雄,是能讓他們覺得‘我也能做到’的角色。”

嶽川指著劇本裡的片段,林曉用螺絲刀擰泵閥時,發現爺爺的筆記裡寫著“擰不動就輕敲閥芯,像給老夥計捶背”。

“小陳你小時候,有沒有幫爸爸修過收音機?那種‘我也能幫上忙’的成就感,比機甲打怪獸更能記一輩子——這才是給孩子的科幻。”

銀河的《京畿地下城》很快上映,首日票房破億,卻在第三天開始斷崖式下跌。觀眾吐槽“故宮成了機甲停車場,除了鏡頭掃過角樓,沒半點北京的魂”“主角全程打外星生物,連個家人的鏡頭都沒有,比《星際戰甲》還冷”。

更有人翻出《地下城日誌》紀錄片的片段對比:“人家的扳手刻著奠基日,銀河的機甲連個北京胡同的細節都沒有,還好意思叫本土科幻?”

而《地下城日誌》紀錄片開播後,雖沒買熱搜,卻靠“真實”慢慢發酵。

有觀眾在彈幕裡留言:“我爺爺也是建設者,看王爺爺試營養液,突然想起爺爺當年總說‘水要甜,稻才香’”;還有年輕人看完,去社區報名當科普誌願者,說“想幫王爺爺教孩子修生態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動畫版《濱江地下城·校園篇》上線後,更是成了“親子爆款”。

林曉修循環泵的片段,被家長做成“親子手工教程”;課本裡的“修泵筆記”,成了小學生的“科學啟蒙讀物”。

有孩子寄來自己做的“迷你生態艙”,用塑料瓶、棉花和綠豆模擬營養液循環,附言說“我按林曉的方法做的,綠豆發芽了!”

小王——之前演年輕工程師的演員,現在成了新人導演,拿著自己的劇本找到嶽川:《艙邊故事》,講地下城夜班管理員的日常,沒有打怪,隻有“深夜修路燈”“給晚歸的居民熱粥”“幫老人調生態艙溫度”的小事。

“嶽總,我以前覺得科幻要炸,現在才知道,科幻也能暖,”小王指著劇本裡的台詞,“管理員老吳說‘地下城的燈,要比星星還亮,這樣晚歸的人就不怕黑’——這是我拍《濱江地下城》時,聽真實的管理員說的。”

嶽川幫小王聯係了投資,還把周磊父親的舊扳手借給劇組當道具。

開機那天,周磊來探班,看到扳手放在道具桌上,突然紅了眼:“我爸要是知道,他的扳手能出現在電影裡,肯定高興——他總說,建設地下城不是為了出名,是為了讓大家住得踏實。”

銀河的張明後來沒再拍科幻片,轉去做了綜藝。

有次在行業論壇上,他看到《艙邊故事》的片段——老吳在深夜的地下城走廊,幫迷路的孩子找家,路燈的光落在兩人身上,像層暖膜。

張明沉默了很久,說:“以前總覺得科幻要‘大’,要炸星球、秀機甲,現在才明白,科幻也能‘小’,小到一盞路燈、一碗熱粥、一把扳手——這些‘小’,才是能留住觀眾的‘大’。”

嶽川站在《艙邊故事》的首映禮現場,看著台下的觀眾——有當年的建設者,有帶著孩子的家長,還有剛報名的科普誌願者。

當片尾出現周磊父親的扳手特寫,屏幕上打出“獻給所有為家園踏實做事的人”時,全場響起了掌聲,有人悄悄抹淚,有人輕輕哼起《濱江地下城》的主題曲。

他知道,這不是終點。《地下城日誌》還要拍西安篇、成都篇,動畫版要出“生態科普係列”。

小王的《艙邊故事》之後,還有更多年輕人想拍“小而暖”的科幻。龍國的文娛缺口,不是靠一部大片就能填滿的,是靠這些“有根的故事”,靠這些“踏實的人”,一點點織起來的——織進扳手的刻痕裡,織進生態艙的稻穗裡,織進每個普通人對家園的牽掛裡。

濱江的夜晚,地下城的燈光亮得溫暖,生態艙裡的水稻又長高了些,王爺爺帶著孩子們,用小李的相機,記錄下稻穗的高度。嶽川看著這一幕,突然想起第一次寫《濱江地下城》劇本時的念頭——想讓龍國的科幻,有自己的溫度,有自己的根。現在,他做到了,而且知道,這條路,還會有人一直走下去。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我有一座虛空製造中心 末日堡壘建造大師 NBA:他們叫我神! 絕症虐文女主覺醒後殺瘋了! 明末大權奸 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 高武教導主任:開局給學生上強度 可愛男娘的新同桌是不良假小子 詭神無法收容?先讓我淺嘗兩口 心動8: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