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嶽川輕輕地將那頁手寫樂譜放在夏晚晴的鋼琴上時,窗外的濱江街頭正飄著細雪。雪花紛紛揚揚地灑落,仿佛給整個世界蒙上了一層薄紗。
樂譜上,“遇見”兩個字寫得格外舒展,每一筆都透露出嶽川的用心。而在副歌部分的鋼琴前奏處,他特意標注著:“弱起,像雪落的聲音。”
這幾個字不僅是對演奏技巧的提示,更像是一種詩意的表達,將音樂與窗外的雪景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這頁樂譜上的曲子,是嶽川從地球的經典曲庫中精心挑選出來的《遇見》。
他沒有對這首曲子進行任何改編,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曲的鋼琴主旋律。
就連那句“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的歌詞斷句,也都被他原樣保留下來。
嶽川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深知這首曲子中蘊含的細膩情感是如此珍貴,任何改編都可能會削弱它的經典感。
他希望夏晚晴能夠用她那靈動的手指,將這首曲子的原汁原味完美地呈現出來。
夏晚晴的指尖落在琴鍵上,試彈了兩遍前奏,雪落在窗戶上的“沙沙”聲正好混著旋律,她突然抬頭看嶽川:“這旋律……像我以前在街頭唱歌時,遇到的那個冒雨聽我彈琴的阿姨,她當時說‘等一個人時,心裡就是這滋味’。”
“這就是要的感覺。”
嶽川坐在旁邊的沙發上,淩薇拿著剛做的企劃案湊過來,周曼手裡攥著編曲合同,林野則舉著平板,上麵是音樂平台的檔期表——團隊分工明確,淩薇負責歌曲企劃,周曼對接編曲和錄音,林野跑宣傳,要在韓流歌手李雅拉的新單上線前,把《遇見》推出去。
“李雅拉的《星光派對》定在下周上線,”淩薇指著企劃案裡的競品分析,“她背靠韓流公司‘星娛音樂’,歌曲全是電子合成器,還買了‘年度最潮單曲’的熱搜,平台給的推薦位比咱們多三倍。咱們《遇見》就靠鋼琴和人聲,沒電子音沒特效,能拚得過?”
周曼翻著編曲合同,眉頭輕輕皺著:“錄音棚那邊說,現在流行‘autotune修音’,建議給晚晴的vocas加處理,不然‘不夠完美’。
但我聽了試唱,晚晴的氣聲裡帶著點顫,正好貼歌詞裡的‘等待’,加了修音就沒那股勁了。”
嶽川沒猶豫:“不修。李雅拉的聲音全是電子味,聽不出一點真情緒;晚晴的顫音是真的,是‘等一個人’時的心跳,這才是《遇見》的魂。”
他轉頭看向林野,“宣傳彆搞虛的,就在濱江的街頭設幾個‘遇見打卡點’,讓路人寫自己的‘遇見故事’,拍下來發出去——比買熱搜實在。”
夏晚晴練歌時,遇到了個小坎:副歌“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的“未來”二字,她總唱得太用力,少了原曲的留白感。嶽川沒直接教她怎麼唱,而是帶她去了當年她街頭唱歌的巷口,雪還沒化,巷尾的長椅上,正好有個男生在等女生,手裡攥著熱奶茶,手指凍得發紅。
“你看他的手,”嶽川輕聲說,“等的人沒來,他沒急著跺腳,隻是輕輕搓手,那股‘盼著卻不慌’的勁,就是‘未來’兩個字該有的感覺。”
夏晚晴看著那男生,再回到鋼琴前,唱到“未來”時,氣息放得軟了些,尾音帶著點若有若無的期待,淩薇在旁邊錄下來,回放時忍不住說:“這聲兒,能把人心裡的軟處戳中。”
星娛音樂的動作比預想中快。李雅拉的團隊提前三天釋出《星光派對》的預告,電子節奏炸得人耳朵疼,還買了水軍在夏晚晴的練歌視頻下刷“過時的抒情歌,沒人聽”“李雅拉的電子才是潮流”。
林野氣得想懟回去,被嶽川攔住:“彆理他們,把‘遇見打卡點’的故事剪個短片,明天發出去。”
短片裡,有老人寫“遇見老伴時,她在圖書館借《詩經》”,有年輕人寫“遇見閨蜜時,她在食堂幫我占了最後一份糖醋排骨”,最後鏡頭落在夏晚晴彈鋼琴的側影上,配文“你的遇見,或許也在這旋律裡”。
視頻發出去當晚,播放量破百萬,有網友留言:“聽著前奏,想起我等了三年的人,昨天終於回來了”“比李雅拉的電子音暖多了,這才是歌該有的樣子”。
《遇見》和《星光派對》同期上線,首日李雅拉靠平台推薦位和熱搜,播放量領先;但到了第三天,風向徹底反轉——《星光派對》的評論區全是“聽三遍就膩,全是電子噪音”,而《遇見》的評論區成了“故事牆”,有人分享自己的等待,有人感謝歌曲讓自己想起舊人,甚至有婚慶公司來求授權,想用作婚禮背景音樂。
音樂綜藝《聲動濱江》的導演找上門,想請夏晚晴和李雅拉同台競技。李雅拉團隊提出“現場比誰的粉絲尖叫更響”,淩薇當場反駁:“比尖叫不如比現場清唱——《遇見》能清唱,《星光派對》離了電子音,能聽嗎?”
錄製當天,李雅拉先上場,電子合成器一停,她的真聲走了調,台下粉絲的尖叫弱了大半;輪到夏晚晴,她隻帶了架鋼琴,坐在舞台中央,雪又開始下,透過演播廳的玻璃,落在琴鍵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前奏響起,全場瞬間靜了,唱到“我看著路夢的入口有點窄”時,有觀眾悄悄抹淚,彈幕裡刷滿了“這才是現場”“聽得心都化了”。
節目播出後,《遇見》的播放量破億,夏晚晴的專輯企劃提上日程——嶽川又拿出了幾首地球經典:《後來》《紅豆》,全保留原曲風貌,淩薇做的專輯主題定為“時光裡的遇見”,周曼對接的編曲團隊,隻在原曲基礎上輕輕加了點弦樂,沒破壞經典的味道;林野則策劃了“街頭演唱會”,讓夏晚晴回到當年唱歌的巷口,給老聽眾們唱歌。
與此同時,嶽川沒停下多領域的腳步。他和老徐、阿凱討論著新的影視劇本——複刻地球的《當幸福來敲門》,本土化改成《濱江追夢人》,講一個失業的父親帶著孩子在濱江打拚的故事;小唐負責的《濱江廣告劄記》短劇,也進入了後期剪輯,老徐調侃:“你這是要讓團隊在音樂、影視、網文裡‘三開花’啊。”
夏晚晴的首場個人演唱會定在濱江體育館,門票秒空。演唱會當晚,她唱到《遇見》時,全場觀眾打開手機閃光燈,像一片星星落在舞台下,有當年在街頭聽她唱歌的阿姨,舉著牌子寫“我等到了我的遇見,謝謝你的歌”。
嶽川站在後台,看著夏晚晴在舞台上發光,淩薇在旁邊核對下一首歌曲的流程,周曼盯著音響設備,林野在台下和粉絲互動——團隊每個人都在忙碌,卻滿臉笑意。他知道,複刻地球經典不是終點,是用這些經得起時光的作品,給龍國文娛多添些“真”的東西:真的情感,真的旋律,真的故事。
演唱會結束後,夏晚晴抱著吉他,坐在後台的鋼琴旁,又彈了遍《遇見》。嶽川走過去,遞給她新的樂譜——是《同桌的你》,他笑著說:“下一張專輯,咱們聊聊‘青春裡的遇見’。”
淩薇湊過來,把新的企劃案拍在桌上:“我已經想好了宣傳方案,這次要去校園裡辦打卡點!”
濱江的雪還沒停,卻一點都不冷。團隊的燈光亮著,樂譜上的音符,和每個人的笑聲混在一起,像一首未完的歌——嶽川知道,這條路,還會和團隊一起走下去,把更多地球的經典,變成龍國文娛裡的溫暖,變成每個人心裡的“遇見”。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