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清晨,騎樓早市的石板路還沾著露水,嶽川跟著腸粉攤主阿婆的腳步,穿過掛著臘味的巷弄。
“‘靚仔,腸粉要加蛋唔加’帥哥,腸粉要加蛋嗎),”阿婆推著小推車,吆喝聲裹著米香飄遠,“後生仔年輕人),你聽呢個聲,係唔係好有廣州味?”
嶽川掏出錄音筆,按下錄製鍵——阿婆的叫賣、石板路的腳步聲、遠處茶樓的“飲茶啦”招呼聲,混在一起像首天然的市井序曲。
他腦子裡浮現出地球粵語歌《喜帖街》的旋律框架:主歌用敘事感強的粵語念白,副歌用溫柔的旋律鋪陳,隻需把“喜帖街”的意象換成“騎樓巷”,“紙婚紗”換成“臘味香”,就能讓這首歌在廣州落地。
“咱們的廣州主題歌,就叫《騎樓夜》。”
嶽川對著趕來的綜藝團隊說,“前奏用阿婆的腸粉叫賣聲切入,主歌用粵語念白,講騎樓裡的小故事,比如臘味店老板的日常、茶樓裡的老茶客,副歌用普通話混粵語,像‘騎樓的夜亮著舊燈牌’,既貼廣州,又讓非粵語區觀眾能共情。”
李然抱著吉他,跟著阿婆的叫賣節奏輕輕彈和弦:“粵語念白我得練練,比如‘臘味掛在騎樓角,風裡飄著醬油香’,這樣念出來有畫麵感嗎?”
嶽川點頭,掏出手機翻出提前寫好的歌詞其實是《喜帖街》改編版):“就按這個來,念白時不用刻意咬字,像跟朋友聊天一樣,自然就好。”
可當天下午,周曼的手機突然炸了——星娛的官微發了首《廣州巷》,聲稱是“首支廣州城市主題綜藝歌”,旋律抄了《濱江》的框架,歌詞堆砌“早茶”“騎樓”等標簽,還買了“廣州第一綜藝歌”的熱搜。
更氣人的是,星娛的綜藝《市井之聲》突然宣布“提前三天在廣州開機”,要跟《城市星聲記》打對台。
“他們這是想搶熱度!”
淩薇刷著熱搜,氣得手都抖了,“咱們的《騎樓夜》還沒錄完,他們就發山寨歌,想讓觀眾先入為主!”
林野立刻打開星娛的歌曲鏈接,聽完皺起眉:“旋律沒新意,歌詞太空洞,連廣州的粵語都念不標準,肯定火不了,但架不住他們買熱搜。”
嶽川卻沒慌,反而讓林野把早上錄的阿婆叫賣聲、茶樓嘈雜聲剪出來,發在綜藝官微:“咱們不跟他們比速度,比‘真’——把這些真實的廣州聲音放出去,再配段李然練粵語念白的花絮,讓觀眾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廣州味。”
花絮剛發出去,評論區就炸了——廣州本地網友留言:“星娛那首《廣州巷》根本沒靈魂,聽阿婆的腸粉叫賣聲才叫廣州!”
“李然的粵語雖然不標準,但聽得出來在用心學,比星娛的塑料粵語強多了!”連粵劇名家都轉發花絮:“期待真正有廣州煙火氣的作品,而非標簽堆砌。”
第二天的錄製,選在騎樓街的一家老茶樓。
嶽川特意請了茶樓的老茶客陳伯來當“聲音顧問”,陳伯喝著普洱,指著窗外的騎樓:“唱廣州,要唱‘人情味’,比如茶樓夥計記著老茶客的口味,臘味店老板幫熟客留最好的臘肉,這些才是騎樓的魂。”
夏晚晴跟著陳伯學粵語俚語,把“得閒飲茶”有空喝茶)編進《騎樓夜》的間奏;蘇曉則跟茶樓夥計學“拉腸粉”,把腸粉機的“滋滋”聲錄下來,作為歌曲的前奏引子。
李然坐在茶樓的八仙桌前,抱著吉他彈起《騎樓夜》的旋律,陳伯突然拿起桌上的粵劇板鼓,輕輕敲了起來:“加段這個,像騎樓的心跳聲。”
板鼓的“咚咚”聲混著吉他旋律,瞬間有了廣州的老味道。
嶽川趕緊讓錄音師多軌錄製,把板鼓聲、腸粉機聲、茶樓嘈雜聲都融進去——這些真實的市井聲,成了《騎樓夜》最獨特的“伴奏”,比任何後期合成的音效都有溫度。
錄製到副歌時,星娛的人突然帶著記者闖進茶樓,舉著相機大喊:“你們的《騎樓夜》是不是抄了我們的《廣州巷》?現在就拿出創作證據!”
茶樓裡的老茶客立刻不樂意了,陳伯放下板鼓,指著星娛的人:“你哋你們)個歌歌)連廣州的水味都冇沒有),好意思講人哋彆人)抄?”
嶽川沒跟他們爭執,而是讓錄音師播放《騎樓夜》的多軌錄音:“從昨天早上的腸粉叫賣,到剛才的板鼓,每一段聲音都有時間戳和現場視頻,你們的《廣州巷》除了買熱搜,有這些真實的廣州印記嗎?”
他邊說邊打開綜藝官微,置頂的“廣州聲音日記”裡,全是這兩天的錄製花絮,時間線清晰得讓星娛的人無從反駁。
記者們見狀,紛紛調轉鏡頭,對著茶樓裡的錄製現場拍——李然在唱“騎樓的夜亮著舊燈牌”,陳伯在敲板鼓,蘇曉在跟夥計學拉腸粉,畫麵裡滿是廣州的煙火氣。
星娛的人臉色鐵青,隻能灰溜溜地走了,連之前準備好的“質疑稿”都沒敢掏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傍晚,《騎樓夜》的最終版在茶樓完成錄製。
當歌曲裡的腸粉叫賣聲、板鼓聲、茶樓嘈雜聲響起時,在場的老茶客都紅了眼——陳伯擦著眼淚說:“聽到呢個聲這個聲音),就想起細個小時候)喺騎樓街玩嘅日子在騎樓街玩的日子)。”
第二天早上九點,《騎樓夜》準時上線各大音樂平台。
24小時播放量破3億,粵語念白部分成了短視頻平台的熱門,無數廣州網友發視頻“打卡騎樓夜”,配文“這才是我們的廣州歌”。
反觀星娛的《廣州巷》,因為歌詞空洞、旋律抄襲,播放量連《騎樓夜》的零頭都不到,還被網友扒出“抄襲《濱江》旋律”的實錘,話題星娛山寨歌翻車衝上熱搜。
錄製結束後,東方衛視的製片人張姐突然找到嶽川,手裡拿著一份電視劇劇本:“我們在拍一部廣州背景的都市劇《騎樓往事》,講的是騎樓街裡幾戶人家的故事,看完《騎樓夜》,覺得你們太懂廣州的魂了,想邀請你們做整部劇的原聲音樂,能不能聊聊?”
嶽川接過大綱,翻到“騎樓臘味店”的劇情片段——和《騎樓夜》裡的意象不謀而合。
他腦子裡瞬間閃過地球《溏心風暴》的原聲風格,溫暖又帶點市井煙火氣,正好適配這部劇。
“我們可以試試,”嶽川笑著說,“先從劇中的‘臘味店主題曲’入手,用《騎樓夜》的旋律做變奏,加一段粵劇板鼓,貼合劇情裡的老廣州味道。”
張姐立刻拉著他坐在茶樓的八仙桌前,叫了一籠蝦餃:“咱們邊吃邊聊,劇裡還有‘茶樓夥計追愛’‘老裁縫守店’的片段,你們可以根據這些劇情,寫幾首不同風格的插曲,比如輕快的、懷舊的,咱們爭取讓原聲和劇一起火!”
夏晚晴湊過來看劇本,指著“茶樓追愛”的片段:“這個可以寫首輕快的粵語歌,像《騎樓夜》的姐妹篇,用茶樓的‘飲茶’聲當前奏,肯定很有意思。”
陸哲也點頭:“我可以用粵語童謠的旋律做間奏,增加懷舊感,比如《月光光》的片段,老廣州肯定有共鳴。”
阿婆這時推著腸粉車經過,笑著遞來一碗熱乎的艇仔粥:“後生仔年輕人),食完粥再傾聊)啦,粥暖身,傾嘢聊天)都有精神!”
嶽川接過粥,看著窗外漸漸亮起的騎樓燈籠,又看了看手裡的劇本,突然覺得廣州的故事還沒講完——從綜藝到電視劇,從《騎樓夜》到《騎樓往事》,那些從地球“搬”來的旋律,正一點點在這座城市的煙火裡,長出新的生命力。
周曼看了看時間,提醒道:“咱們晚上還要趕去成都,成都站的綜藝踩點不能耽誤,張姐這邊的劇,可以先讓淩薇出個原聲方案,等成都站結束再細聊。”
張姐立刻點頭:“沒問題,我等你們的方案,這部劇能不能成,就靠你們的音樂了!”
眾人收拾設備時,陳伯抱著板鼓跑過來,非要送給李然:“呢個這個)板鼓陪咗我三十年,送俾你送給你),以後唱廣州嘅歌廣州的歌),記得有個老伯伯喺在)騎樓等你哋你們)。”
李然接過板鼓,眼眶微紅,當場彈起《騎樓夜》的旋律,陳伯跟著敲起板鼓,茶樓裡的老茶客也跟著輕輕唱,騎樓的夜,在歌聲裡變得格外溫暖。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