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影獎組委會的電話剛掛,周曼就捏著手機快步走進攝影棚——星娛的舉報果然起了作用,原定的展映場地被臨時要求“消防複查”,要耽誤至少三天,而周六的展映根本等不起。
“組委會說可以協調其他場地,但都是偏遠的小影院,設備差不說,還沒什麼觀眾流量。”
她皺著眉說,手裡的場地名單被捏得發皺,“星娛就是故意的,算準了咱們找不到合適的替代場地。”
嶽川沒急著看名單,反而走到窗邊,望著遠處槐巷的方向——老茶館的竹編幌子在風裡晃,突然想起之前辦手作市集時的熱鬨。
“不用找影院了,”他轉身對團隊說,“咱們把展映搬去槐巷的老茶館,用巷裡的老戲台當銀幕,竹編當裝飾,讓觀眾坐在青石板上看電影,像當年看露天電影一樣——星娛就算再舉報,總不能封了槐巷的老茶館吧?”
這主意看似突發,實則是他藏在心底的“情懷落地”思路,對外隻說是“回歸初心”,沒人知道這是他借鑒前世地球“露天電影展映”的溫暖氛圍,用熟悉的老巷場景化解場地危機。
林野扛著相機,第一時間衝去槐巷拍場地。
鏡頭裡,老茶館的戲台還留著當年小劇場的木欄杆,巷口的老槐樹能掛銀幕,青石板路能擺竹椅,連李叔的餛飩攤都能搬來當“觀影零食鋪”,“這場地比影院有感覺一百倍!星娛的豪華影院再大,也沒有槐巷的煙火氣”。
淩薇立刻掏出平板,畫展映布置圖:戲台兩側掛王爺爺編的竹編槐樹葉,銀幕上方拉麻繩,串著粉絲手繪的電影卡牌;
青石板路上擺竹椅,每把椅子上放個小禮包——裡麵有“泡麵”的貼紙、複刻的會議紀要卡片,還有李叔的餛飩優惠券;
連音響都要掛在老槐樹上,“讓電影的聲音混著槐樹葉的‘沙沙’聲,比影院的環繞音更有代入感”。
周曼則分頭對接:王爺爺負責編展映用的竹編裝飾,李叔準備“觀影餛飩套餐”,槐巷的街坊們主動來幫忙。
張師傅搬來自家的竹椅,劉奶奶縫了“電影紀念”的布貼,連之前的評書先生都要來當“展映主持人”,“星娛就算能買通影院,也買不通槐巷的街坊,這些自發的幫忙,是他們最羨慕不來的”。
可周五下午,新的麻煩又來了——星娛雇的水軍在社交平台散布“川晴展映取消”的謠言,還偽造了工作室的“致歉聲明”,說“因場地問題,金影獎展映臨時取消,敬請諒解”。
更過分的是,有星娛的人偷偷在槐巷貼“觀影危險”的傳單,說“老茶館消防不合格,露天觀影會被罰款”,嚇得幾個原本想來幫忙的街坊猶豫了。
“這群人連老巷都不放過!”李叔看到傳單,氣得把餛飩勺往鍋裡一摔,“我這餛飩攤擺了二十年,從來沒出過消防問題,他們憑什麼造謠?”
王爺爺也拿著竹刀,站在巷口喊:“槐巷的街坊們彆信!咱們的展映合規合法,有組委會的批準文件,星娛就是怕咱們的電影火!”
嶽川讓林野把槐巷街坊幫忙布置的畫麵剪出來——視頻裡,王爺爺在編竹編,李叔在煮餛飩,街坊們搬竹椅、掛銀幕,連“泡麵”都蹲在戲台旁,盯著工作人員調試設備,配文“展映沒取消!我們在槐巷老茶館等你——沒有豪華影院,卻有最暖的街坊、最香的餛飩、最真的電影”。
這段視頻剛發出去,就被粉絲瘋狂轉發,有本地粉絲立刻趕來槐巷幫忙,外地粉絲則在評論區留言“羨慕能去現場的,一定要多拍點照片”。
展映前一天,槐巷已經布置得滿滿當當——老槐樹上掛著銀幕,戲台兩側的竹編槐樹葉在風裡晃,青石板路上擺好了竹椅,李叔的餛飩攤冒著熱氣,“泡麵”戴著淩薇織的小圍巾,蹲在戲台中央當“鎮場吉祥物”。
陸哲在調試音響,把電影裡的聲音和槐樹葉聲、餛飩湯沸聲混在一起,“等明天展映時,放‘黑暗賣周邊’的片段,這些真實的巷聲會和電影裡的聲音呼應,像穿越回嘉年華那天”。
夏晚晴和扮演自己的演員一起,在茶館裡彩排主創交流環節——她們準備了“粉絲問答”,還會現場彈唱《閃光的手機》,用的還是那把斷弦的吉他。
“明天我要把阿姨寄來的茶葉泡上,”夏晚晴摸著茶葉罐,“放在問答環節的桌子上,就像她也來現場支持我們一樣。”
林野則扛著相機,拍了很多展映前的溫暖細節:有粉絲提前來幫忙貼布貼,邊貼邊說“終於能在槐巷看電影了,太有意義了”;
王爺爺給“泡麵”編了個迷你竹編小窩,放在戲台旁;李叔煮了一鍋餛飩,分給幫忙的街坊和粉絲,“這些畫麵剪進展映紀錄片裡,肯定比星娛的豪華宣傳更動人”。
可就在傍晚收工時,周曼突然發現戲台旁的音響線被人剪斷了——斷口很整齊,明顯是故意的。
“肯定是星娛的人乾的!”淩薇急得眼圈發紅,“明天就要展映了,音響壞了怎麼放電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