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體驗區裡,那架紡車剛剛開始轉動,周大爺便迅速地將一段新的茅草纏繞到紡錠上。這些草葉還帶著清晨露水的濕氣,仿佛剛剛從田野中采摘而來。
然而,當纏到第三圈時,茅草突然斷了半截,但周大爺並沒有更換,而是毫不猶豫地將斷草壓在了紡線之中。
他微笑著說道:“讓城裡的孩子們看看,真正的紡線哪有不斷過的呢?斷了就接上,這樣才更有意思嘛。”周大爺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真實理解和對傳統工藝的尊重。
與此同時,在周大爺身旁,一個紮著衝天辮的小男孩小宇正專注地擺弄著自己撿到的槐葉。他將每一片槐葉都仔細地擺在一個粗瓷盤裡,並且用鉛筆在每片葉子上做了獨特的“記號”。
那些被蟲子咬得痕跡較深的槐葉,小宇在上麵寫著“大蟲咬的”;而那些沾有較多沙子的槐葉,則被他標記為“田埂撿的”。
雖然這些槐葉擺放得有些歪歪斜斜,但它們所傳達的信息卻比任何分類標簽都要清晰明了。
在城市體驗區的細沙區前,一個戴著眼鏡的女孩萌萌正蹲在地上,她的周圍散落著一些地鐵票根。萌萌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票根按照日期整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仿佛在整理著她生活中的點滴回憶。
突然,萌萌發現有一張票根上的閘機痕特彆深,就像是被什麼東西狠狠地劃過一樣。她仔細地端詳著這張票根,然後輕輕地用透明膠將它粘在一片梧桐葉上。
“我要讓鄉村的朋友們知道,這是我坐了十次的那趟車,閘機痕最深的一張票根。”萌萌自言自語道,她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對生活細節的珍視和對鄉村朋友的期待。
站在一旁的林野,手裡拿著相機,正對著萌萌手中的票根和梧桐葉拍攝特寫。他調整著相機的焦距,想要捕捉到票根上每一個細微的痕跡。
萌萌的指尖沾著一些細沙,這些細沙是她在整理票根時不小心沾上的。然而,她並沒有去擦掉這些細沙,反而笑著說:“這樣看起來,我的指尖就像是沾了田埂的泥一樣,和小宇的槐葉更配了呢。”
上午十點,雙城體驗會的同步連線正式開啟。在鄉村的那頭,小宇興奮地舉著一根用斷草紡成的線,對著鏡頭喊道:“萌萌,你看!斷草也能紡成線哦,就像你說的地鐵票根一樣,雖然有痕,但也很好看!”
城市這邊的萌萌立刻回應,她迅速舉起手中粘有票根的梧桐葉,將它展現在鏡頭前。鏡頭拉近,可以清晰地看到票根上的日期和那道深深的閘機痕。
“這是我攢了一個月的票根哦,最上麵那張,和你槐葉上的蟲咬痕一樣特彆呢!”萌萌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她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小宇的回應和對這份特彆的友誼的珍視。
在鄉村體驗區的一個角落,擺放著一張特彆的桌子——“草編互助桌”。這張桌子周圍,孩子們正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編織著螞蚱。
其中,有一個來自城市的小男孩,他的小手緊緊握著茅草,認真地編織著螞蚱的身體。然而,當他編到觸須時,茅草突然斷了,小男孩頓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停地撓著頭。
就在這時,坐在旁邊的小宇迅速遞過來一根自己的斷草,說道:“用這個!我上次也斷了,就是這麼接的,你看——”說著,小宇熟練地將斷草折成一個小勾,然後小心翼翼地粘在螞蚱的頭上。
“哇,好神奇啊!”小男孩驚歎道,“這樣看起來,就像螞蚱戴著一頂小帽子,比原來還好看呢!”他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原本因為斷草而焦慮的心情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小男孩迫不及待地跟著小宇學起了這個新方法,儘管他的指尖沾滿了米糊,但他毫不在意,依然開心地笑著。
淩薇靜靜地站在一旁,用手機記錄下了這溫馨的一幕。她將照片發到社交平台上,並配上一段文字:“斷草不是錯,而是新創意的開始。”
沒過多久,這條動態就收到了許多家長的留言。其中一條留言寫道:“我家孩子在家編草編時,如果不小心編壞了,就會直接扔掉。現在看到這個,他知道斷了也可以有新的創意,真是太有意義了!”
陸哲的“聲音互動牆”前擠滿了人——觸摸鄉村區的槐葉標本,會傳來小宇的聲音:“這葉上的沙,是我在田埂跑的時候沾的,能摸到嗎?”
觸摸城市區的梧桐葉標本,萌萌的聲音會響起來:“這票根的痕,是閘機‘咬’出來的,跟槐葉的蟲咬痕像不像?”有個老奶奶反複觸摸槐葉,眼淚掉在標本上:“我家老頭子以前也紡過線,斷了就接上,跟這聲音裡說的一樣。”
可體驗會剛過半,周曼就收到消息:星娛在城市體驗區隔壁的商場,搞了“城野手作快閃體驗會”——用塑料茅草搭了紡車模型紡錠轉不動,是固定的),擺著預製好的草編螞蚱每個都一模一樣,連觸須都沒斷過),還雇了“手作老師”,教孩子用膠水粘塑料樹葉,美其名曰“零失敗手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連紡車都轉不了,還敢叫體驗會?”李姐刷到星娛的直播,指著屏幕裡的塑料紡車,“咱們的紡車能紡出真線,斷了還能接,他們的就是個擺設,連草都纏不上。”
果然,直播間裡的吐槽此起彼伏:“剛去了隔壁,草編螞蚱是粘好的,我家娃想自己編,老師說‘彆拆,拆了粘不回去’”“塑料樹葉一摸就假,跟川晴那邊的真樹葉差遠了,浪費時間”。
鄉村體驗區的“樹葉交換牆”前,孩子越聚越多——鄉村孩子把槐葉貼在左邊,寫上自己的名字和“葉痕故事”;城市孩子把梧桐葉貼在右邊,附上地鐵票根的小秘密。
小宇的槐葉旁寫著“斷草紡線的葉,跟萌萌的票根是朋友”;萌萌的梧桐葉旁貼著票根,寫著“十次地鐵的痕,配蟲咬的葉”。
淩薇找村民借了根舊麻繩,把兩邊的樹葉串起來,風一吹,樹葉輕輕晃,像雙城孩子在互相揮手。
城市體驗區的“禮盒組裝角”,孩子自己動手粘禮盒——有個女孩塗米糊時塗多了,流到糙紙上,她沒擦,反而用手指畫了個小螞蚱:“這樣禮盒就有我的標記啦!”
旁邊的男孩把自己折的紙地鐵粘歪了,笑著說:“歪點才像小宇的草編螞蚱,都是自己做的,不用齊。”
林野把這些“不完美”拍下來,做成小視頻,配著夏晚晴的宣傳曲,發出去後,半小時就漲了十萬播放。
傍晚體驗會結束時,鄉村體驗區的紡車上,纏著孩子們接了又接的茅草線;城市體驗區的細沙裡,埋著孩子們藏的梧桐葉和地鐵票根;兩邊的“樹葉交換牆”上,貼滿了帶痕的樹葉和稚嫩的字跡。
李姐拿著當天的訂單數據,笑得合不攏嘴:“比預期多了三倍!好多家長說,下次還要來,想讓孩子自己編草編、選樹葉,不是買現成的。”
小宇和萌萌通過連線,約定下次要交換“更特彆的禮物”——小宇要紡一根“不斷的茅草線”,萌萌要攢一張“最老的地鐵票根”。
掛連線前,小宇舉著自己編的歪翅膀螞蚱,萌萌舉著粘票根的梧桐葉,兩人同時說:“要把它放進下次的禮盒裡!”
嶽川站在鄉村體驗區的“樹葉交換牆”前,指尖劃過一片帶蟲咬痕的槐葉——葉子上還沾著點細沙,是小宇早上從田埂帶來的。
淩薇走過來,遞給他一張孩子留下的小紙條,上麵用鉛筆寫著:“我把樹葉貼在這裡,這樣雙城的風,就能把我的心意帶過去。”紙條的邊角沾著點米糊,乾了後成了淺白的印,像一顆小小的心。
遠處的夕陽落下來,把樹葉交換牆的影子拉得很長,紡車的轉動聲還在輕輕響,混著夏晚晴彈唱的宣傳曲尾音,飄向鄉村的田埂,也飄向城市的街道——那些貼在牆上的樹葉、藏在沙裡的票根、纏在紡車上的茅草線,正等著下一次的相遇。
喜歡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請大家收藏:()文娛:從平行世界抄作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