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通過王韌的密探網絡,以及一些看似無意間的士人聚會、酒樓閒談,開始散播風聲。
“聽說了嗎?陛下覺得如今選官之法有些弊端,埋沒人才,有意改革呢!”
“改革?怎麼改?總不能不用我們讀書人了吧?”
“那倒不是。聽說……是想搞個什麼‘考試’,不管是誰,隻要通過考試,就能做官!”
“什麼?!不論出身?這……這成何體統!豈不是要與那些黔首、商賈之子同殿為臣?”
“噓!小聲點!不過話說回來,若真能憑才學做官,對那些有真才實學卻無門路的人來說,倒真是條出路……”
“出路?那是掘我們士人的根!祖宗成法,豈能輕變?”
類似的議論,在洛陽的士人圈子中悄悄流傳開來。
有人震驚,有人憤怒,有人惶恐,但也有一部分出身不高、自恃才學卻苦無門路的年輕士子,心中悄然生出了一絲難以抑製的期待與火熱。
與此同時,荀彧親自拜訪了閒居在府、致力於修史和教育的蔡邕,以及德高望重的尚書盧植。
蔡邕府邸,書房內茶香嫋嫋。
“伯喈公,文若今日前來,是受陛下所托,有一事關國本的要事,想聽聽您的意見。”荀彧姿態放得很低,語氣恭敬。
蔡邕年事已高,精神卻還不錯,他捋著花白的胡須,示意荀彧直言。
當荀彧將“科舉製”的雛形,特彆是“公開考試、不問門第、糊名謄錄”等核心原則委婉道出後,蔡邕沉默了良久。
他一生經曆坎坷,因得罪宦官而流放,深知朝堂被少數人把持的弊端。
他也致力於教育,門下弟子不乏寒門,深知其中多有英才被埋沒。
“陛下……真有此魄力?”蔡邕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陛下心意已決。”荀彧鄭重道,“然,深知此事關乎重大,易引起非議。
故特命文若前來,懇請伯喈公能以天下文宗之望,出麵主持公道。
若伯喈公能讚同此事,甚至出任首次考試之主考,則天下士子,必能信服大半。”
蔡邕站起身,在書房內踱步,內心顯然極不平靜。
這無疑是違背他出身階層利益的事情,但他更看重的是學問的傳承和國家的未來。
“罷!罷!罷!”他忽然停下腳步,長歎一聲,“老夫一生,顛沛流離,所見英才沉淪者不知凡幾!
若陛下真能開此公平取士之門,使野無遺賢,乃江山社稷之幸,天下讀書人之幸!縱然千夫所指,老夫……願為陛下前驅!”
得到了蔡邕的明確支持,荀彧心中大定。隨後他又拜訪了盧植。
盧植性格剛正,聽完荀彧的敘述後,沉思片刻,直接問道:“文若,你實話告知老夫,此法是否真能選拔出治國安邦之才?而非隻會死記硬背的迂腐書生?”
荀彧答道:“盧公,章程中有‘策論’一科,專考時政實務。且初次規模不大,旨在試水,擇優而取。
陛下之意,並非要廢棄所有舊製,而是增開一途,廣納賢才。譬如毛玠、滿寵,若非陛下破格擢用,豈能顯其才乾於朝堂?”
盧植想起毛玠、滿寵近日的作為,點了點頭。
他雖出身士族,但更看重實務和能力。
在他看來,若真能通過考試選拔出如毛玠、滿寵這般乾才,於國於民,利大於弊。
“既然陛下與文若皆認為可行,老夫……亦無異議。若有用得著老夫之處,儘管直言。”盧植的表態相對謹慎,但也是重要的支持力量。
就在這緊鑼密鼓的籌備和暗流湧動的輿論中,時間悄然流逝。
這一日,大朝會。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就在朝會進行到一半,各項常規議題討論完畢,宦官即將宣布退朝之時,太仆趙岐再次站了出來。
與他同時出列的,還有光祿勳鄧盛,以及幾位在“清道”行動中家族利益受損,或本身就極度保守的官員。
“陛下!老臣有本奏!”趙岐的聲音帶著老年人特有的沙啞,卻異常堅定。
劉辯坐在禦座上,麵色平靜,心中卻道:終於來了。
“趙太仆請講。”
“陛下!”趙岐手持笏板,朗聲道,聲音傳遍大殿,“老臣近日聞聽市井之間,流傳種種駭人聽聞之言論!
言及朝廷欲廢察舉之古製,行什麼‘不同出身,隻需考試’便可為官之法!
此等言論,荒謬絕倫,駭人聽聞,已引起士林嘩然,人心惶惶!”
鄧盛立刻接口,語氣激動:“陛下!察舉製乃太祖高皇帝以來之成法,維係天下數百年,使賢能者居其位,乃社稷穩固之基石!
若廢除此製,不同良莠,隻需考試,則禮崩樂壞,尊卑不分!
屆時,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流,皆可竊據朝堂,與士大夫同列,成何體統?!我大漢四百年江山,豈不淪為笑柄?!”
“臣附議!”另一位官員出列,痛心疾首狀,“陛下!此乃取亂之道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若行此法,天下寒門、賤籍必將趨之若鶩,而高門士子誰還肯潛心向學?長此以往,聖賢之道誰人傳承?朝廷體麵何存?!
懇請陛下明察,禁絕此等妖言,以安天下士人之心!”
這幾人一唱一和,將“科舉製”描繪成毀滅禮法、顛覆秩序的洪水猛獸,言辭激烈,情緒激動。
朝堂之上,許多出身士族的官員雖然默不作聲,但眼神中大多流露出讚同或憂慮之色。
顯然,這是他們醞釀已久的一次集體發聲。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發難,陳宮麵色沉靜,荀彧眉頭微蹙,郭嘉則嘴角帶著一絲看好戲的冷笑。
毛玠、滿寵站在班列中後段,神色凝重,手握成拳。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禦座之上的年輕皇帝。
劉辯等他們都說完了,才緩緩開口,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趙太仆,鄧光祿,爾等所言,朕已知曉。然,爾等口中的‘妖言’,並非空穴來風。”
他這話一出,趙岐、鄧盛等人臉色驟變!皇帝這是要……親口承認?!
劉辯站起身,目光掃過下方群臣:“朕,確實有意在察舉製之外,另開一途,以考試之法,選拔天下賢才!此製,朕稱之為‘試才授官製’!”
轟!
儘管早有風聲,但當皇帝親口在朝堂之上確認此事時,依舊如同投入滾油中的冷水,瞬間炸開!
嘩然之聲四起!不少官員交頭接耳,麵露驚駭、憤怒、難以置信之色。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