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攻破郿塢、陣斬牛輔的捷報,在洛陽朝廷激起了遠比之前西郊大捷更為複雜的漣漪。
驚喜之餘,如何妥善處理與孫堅的關係,如何將這頭已然展現出驚人獠牙的江東猛虎真正納入掌控,或者說,至少使其兵鋒繼續為己所用,成為了劉辯及其核心謀士們必須立刻麵對的關鍵議題。
嘉德殿內,炭火依舊,但氣氛卻比往日多了幾分凝重與審慎。
“陛下,孫文台此戰,功莫大焉。”荀彧首先開口,他永遠是那樣沉穩,
“然其如今據有長沙,兵鋒又深入三輔,其勢已非同尋常太守。朝廷封賞,需既彰其功,又安其心,更需……慮及長遠。”
他話說得委婉,但意思很明確:孫堅功勞太大,實力增長太快,封賞輕了不行,重了也可能養成禍患。
陳宮接口道,語氣更為直接:“文若所言極是。孫堅勇烈,世之虎將。
然觀其用兵,剛猛有餘而持重稍欠,且非高門出身,於士林中根基不深。
如今之勢,若賞賜不足以慰其心,恐生怨望;若權柄過重,使其據州連郡,恐非朝廷之福。
尤其需考慮荊州牧劉景升之態度,孫堅其部多在荊州北境,若授其荊州職銜,劉表必不安。”
劉辯默默聽著,手指在禦案上無意識地敲擊著。
在這亂世中,對於孫堅這樣有能力、有地盤、有軍隊的軍閥,簡單的官職升降和金銀賞賜,效用有限。
他們需要的,是名分,是地盤,是未來發展的空間。
但同時,作為中央政權,又必須防止地方勢力過度膨脹,形成新的割據。
“奉孝,你一向多奇謀,對此有何見解?”劉辯將目光投向裹著厚裘,縮在錦墩裡仿佛睡著的郭嘉。
郭嘉慢悠悠地睜開眼,打了個哈欠,才懶洋洋地說道:“陛下,孫文台如今,就像一把剛剛飲飽了血的寶刀,鋒芒畢露,熱氣騰騰。
此時若強行將其收入鞘中,或者給他換個不稱手的刀柄,他定然不樂意,甚至可能割傷我們自己。”
這個比喻形象而粗俗,但一如既往地切中要害。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置這把‘寶刀’?”劉辯追問。
郭嘉換了個更舒服的姿勢,說道:“既然他熱氣騰騰,渴望飲血,那就繼續讓他去砍人好了。
隻不過,要讓他去砍我們想讓他砍的人,並且,給他一個看得見、但暫時還摸不著的‘更好’的刀鞘。”
“仔細說說。”劉辯來了興趣。
“孫堅如今最大的功績,也是他最大的資本,便是攻破郿塢,威脅長安,斷了董卓後路。”
郭嘉眼中閃過狡黠的光,“那麼,我們就以此為由頭,給他加官進爵。但給的職位,要巧妙。”
他坐直了些,雖然臉色依舊蒼白,但精神似乎振奮了不少:“陛下可還記得,那袁術如今盤踞南陽,雖未明著反叛,然其僭越之心,昭然若揭,且南陽地處要衝,乃荊州門戶,亦是我司隸南方屏障。袁術,便是我等想讓孫堅去砍的那顆‘頭’。”
劉辯心中一動,似乎把握到了郭嘉的思路。
郭嘉繼續道:“因此,嘉以為,陛下可密旨孫堅,表其為‘豫州牧’,假節,加‘破虜將軍’號,令其總督荊、豫部分)軍事,討伐不臣!”
“豫州牧?”陳宮微微皺眉,“豫州大部尚在袁術及其黨羽控製之下,此乃虛銜啊。”
“正是要這虛銜!”郭嘉笑道,“豫州富庶,乃中原腹地,對孫堅而言,吸引力遠大於荊南蠻荒之地。
授其豫州牧,便是給了他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巨大的誘惑——想要實領豫州?可以,自己去從袁術手裡打下來!
如此一來,他接下來的兵鋒所指,就不再僅僅是董卓殘部,更是那早有異心的袁公路!
既解決了董卓西線殘餘壓力,又提前給袁術埋下了一顆釘子,一舉兩得!”
荀彧沉吟道:“奉孝此計,驅虎吞狼,確為妙策。以豫州牧之虛職,誘孫堅攻伐袁術,使其二者相爭,朝廷可坐收漁利。
然……孫堅豈能看不出此乃借刀殺人之計?他若不受,又當如何?”
郭嘉聳聳肩:“他為何不受?孫文台非迂腐之人,其有雄心,亦有實力。
如今他雖有小勝,然根基不穩,北有劉表猜忌,西有董卓殘部,急需朝廷大義名分和一塊足夠分量的地盤來穩固和發展。
豫州牧,假節,破虜將軍,這份名位,足以讓他在名義上壓過劉表,更能吸引豫州本土士族豪強投效。
即便他知道是借刀殺人,這把刀,他也多半願意當!因為利益足夠大!”
劉辯聽得連連點頭。郭嘉這是抓住了孫堅的心理和現實需求。
對於一個有野心又有能力的將領來說,一個充滿挑戰但回報極高的目標,遠比一個安穩但前途有限的職位更有吸引力。
這類似於現代企業中給頂尖人才設定極具挑戰性的kpi,並許諾相應的股權激勵。
“此外,”郭嘉補充道,“陛下在密旨中,可明確告知孫堅,朝廷重心在於徹底剿滅董卓,穩定司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待董卓平定之後,朝廷必全力支持他經略豫州,鏟除袁術這等國賊。
如此,既給了他定心丸,也將朝廷的支持與‘董卓覆滅’這個前提條件綁定,避免他過早與袁術全麵開戰,或者生出彆樣心思。”
思路越來越清晰了。用一個未來可能兌現的、巨大的利益,來換取孫堅當下繼續為朝廷賣命,同時將他和袁術這兩個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推向對立麵。
“好!奉孝此計,深合朕心!”劉辯終於下定了決心,“便以此策行事!擬旨!”
他看向荀彧和陳宮:“文若,公台,具體詔書文辭,由你二人斟酌,務必彰顯朝廷對孫堅的倚重與期望,同時將‘豫州牧’之職的‘未來性’表達清楚。
告訴孫堅,朕在洛陽,期待他再立新功,早日為朕牧守豫州,掃清寰宇!”
“臣等領旨!”荀彧和陳宮齊聲應道。
……
數日後,攜帶皇帝密旨和大量金銀布帛等實物賞賜的使者,秘密離開了洛陽,一路向南,前往孫堅軍所在的郿塢一帶。
此時的孫堅,剛剛消化完攻克郿塢的戰果,正躊躇滿誌,與部下諸將商議下一步行動。
是繼續西進,攻打長安?還是南下威懾劉表,鞏固在荊北的勢力?抑或觀望洛陽方向,看看朝廷對自己這份“大禮”有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