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按照劉辯的旨意,對這些降卒進行甄彆,精銳者補充入軍,老弱者發給路費遣散,迅速消化著勝利果實。
而在潼關,劉辯也正式接見了前來謝恩並彙報整編情況的張遼。
這一次,張遼是以“裨將軍”的身份,單獨覲見。
“末將張遼,叩見陛下!”張遼行禮,心態已然不同。
上次是呂布的部將,這次,他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是皇帝的將領。
“文遠不必多禮。”劉辯心情很好,關中局勢的迅速穩定,遠超預期,“起來說話。皇甫部歸附,關中漸安,文遠此前舉薦盧尚書之功,朕記下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乃陛下聖德感召,盧尚書威望所致,末將不敢居功。”張遼謙遜道。
劉辯笑了笑,不再糾結於此,轉而問道:“長安情況如何?溫侯那邊,可還順利?”
張遼沉吟了一下,如實稟報:“回陛下,長安大局已定,溫侯正在整軍,清剿小股流寇。
隻是……溫侯似乎對陛下將徐晃留在函穀關,未讓其隨軍入長安,略有微詞。
且……對於李傕、郭汜等董卓核心黨羽至今未能擒獲,有些焦躁,多次催促末將等加大搜捕力度。”
劉辯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
呂布的性子,他太了解了。好麵子,重功勞,喜歡被捧著。
自己把新投的徐晃放在函穀關那個關鍵位置,沒有讓他帶入長安炫耀,他肯定有些不舒服。
至於李傕、郭汜,不過是疥癬之疾,已成不了氣候,呂布卻念念不忘,無非是想功勞簿上更完美一些。
“朕知道了。”劉辯淡淡道,“徐晃新附,需立功以安其心,函穀關位置重要,非可信之人不能守。
文遠,你回去後,可委婉告知溫侯,朕知他辛苦,平定關中,首功非他莫屬。
至於李傕、郭汜,跳梁小醜耳,責令地方嚴加緝拿即可,不必為此耗費過多精力,當務之急是穩定地方,恢複民生。”
“末將明白。”張遼點頭。皇帝這話,既是安撫呂布,也是明確的指示。
“另外,”劉辯看著張遼,語氣變得鄭重,“朕欲在長安設一都督府,總攬關中軍事,協調各方,你看如何?”
張遼心中一震,長安都督府?總攬關中軍事?這可是極大的權柄!陛下這是……要分呂布的權?還是另有深意?
他謹慎地回答:“陛下深思熟慮。關中初定,各方兵馬彙聚,確需一機構統一協調,以免令出多門,滋生事端。”
“嗯。”劉辯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說下去。這隻是他的一個初步想法,具體人選和職權,還需仔細斟酌。
呂布立下大功,不能不賞,但將其兵權完全置於關中也不放心。
設立一個能製約、協調的機構,是必要的。而張遼,或許將來可以在這個機構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遠,你先回去協助溫侯。待朕處理完潼關事宜,不日將移駕長安。屆時,再與你等詳議。”劉辯結束了這次談話。
“末將領命!末將告退!”張遼躬身行禮,退出了大帳。
走出行營,望著潼關內外井然有序的軍營和遠處蒼茫的關中大地,張遼深吸一口氣,感覺肩上的擔子似乎更重了,但前路,也仿佛更加清晰。
皇帝對他的信任和期許,他感受到了。而他也下定決心,絕不辜負這份知遇之恩。
與此同時,遠在並州上黨的曹操,也接到了皇甫嵩部歸附、關中大局已定的詳細消息。
他放下情報,對身旁的程昱、曹仁等人歎道:“陛下手段,愈發老辣了。先以雷霆之勢滅董卓,再施以寬仁收皇甫,關中遂定。呂布雖勇,不過陛下手中利刃耳。
如今陛下威望日隆,手中又握有呂布、孫堅等強兵,張遼、徐晃等良將亦紛紛歸心……這天下大勢,真的要變了。”
他目光深邃,望向南方:“我們這邊,也要加快腳步了。並州,必須牢牢握在手中。那位劉玄德……也該讓他動一動了。”
而在雁門郡,剛剛將招募的五百義勇操練得有點模樣的劉備,接到朝廷通報和皇帝新的旨意時,心中亦是感慨萬千。
“陛下……真乃不世出之明主!”劉備對關羽、張飛歎道,“鏟除國賊,安撫降卒,條理清晰,恩威並施。如此手段,何愁漢室不興?”
他將旨意遞給關羽:“雲長,陛下有令,命我等配合曹太守,清剿並州境內可能流竄的董卓殘部,並加強對塞外胡虜的戒備。我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關羽接過旨意,丹鳳眼中精光一閃,撫須道:“大哥放心,關某必不辱命!”溫酒斬胡赤兒的功勞,讓他信心倍增,也渴望著更大的舞台。
張飛更是哇哇大叫:“早就該動了!在這鳥地方整天操練,骨頭都癢了!大哥,咱們什麼時候去找那些胡虜和潰兵的晦氣?”
喜歡漢祚永固:少帝劉辯逆襲錄請大家收藏:()漢祚永固:少帝劉辯逆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