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走後,張梁覺得隻招募鐵匠還不行,有些鐵匠不願意去。張梁直接就改了主意,改成征召鐵匠,連鐵匠學徒都全部征召,自願全去還好,若是不去,直接派兵把全家都抓去。若是要反抗,那不好意思,你是漢廷的走狗,黃巾軍的敵人,統統殺無赦。
兵器鎧甲關乎黃巾軍的生死存亡,你不仁,就彆怪我不義。當然,自願前去的鐵匠,不但有工錢可拿,還有200文的安家費,乾得好,還有獎勵。這就叫“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張梁直接派出二十餘騎探馬,差不多一個城派一個探馬,讓所有收複的城池都能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儘快征召鐵匠,送往武安城。
還有一封武安城的密信,是給武安城守將,命令武安城守將接到密信後,立即籌備建設一個能容納人的兵營和一個1萬人規模的武器鎧甲工坊。如果鐵料的產量不足,立刻擴大規模,讓工坊開工前囤積足量的高質量鐵料。
至於糧食種植,體力好的人暫時停止種植,全都派去采礦,剩下那些體力不好的繼續種植。武安城的種植任務就等其他縣種植完了,再派人過去幫忙種植,如果秋收後糧食不足,就直接從其他縣調撥。
張梁還準備在每個縣招募5000礦工,要力氣大體力好的。當然,像巨鹿那種人口稀少的就不招了,先招滿5萬人,工錢就按以前的1.5倍發放。如果礦石太多,就調一部分人幫忙煉鐵。
總之,一句話,保證兵器坊的鐵料用度,儘快把10餘萬黃巾軍的武器配齊,哪怕是一人一杆槍,也比那木棍農具強。隻要有了武器,哪怕是堆人數,也比以前拿著木棍農具去送死強多了。
一人一杆槍也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命令已經發出,等著看效果。
翌日,隊伍一早就出發,王林把白虎營分成兩隊,王敢和黃岐帶隊斷後,王林帶隊在前,充當隊伍的前鋒和探馬。
隊伍比計劃多了一千多人,不過影響不大,一路浩浩蕩蕩地向清淵縣進發。清淵縣距廣宗約莫54公裡,這次有了步軍,隻得慢慢行軍。張梁的計劃是兩天到達,隊伍不緊不慢地行進著。
張角身體抱恙,現在隻能坐馬車,他的專用馬車外表很粗糙,並不顯得華貴。這也是張角特意要求的,太平道大業處處都需要錢,沒必要把錢花在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上,所有的錢都要用在刀刃上。
馬車雖然看著粗糙,它防禦可不低,材料都是選了上好的柞木車廂的厚度厚約5。保險起見,內部還鑲嵌了一塊3的薄鐵皮,隻要不遇到床弩,普通弓箭射來,車內的人必定毫發無傷。
這車也有不少缺點,就是太過於笨重,沒有減震,在官道上行駛十分顛簸,夏天在裡麵待著有些悶熱。
當然,光有馬車的防護還不夠,張梁親自帶著1000黃巾力士在中軍護衛,張梁本人更是隨時在側,有什麼事都是他親自安排力士去處理。張角作為黃巾軍的領袖,防衛措施做得再嚴密,都不算過分。
行軍兩日,隊伍安全到達清淵縣,兩萬人的龐大軍隊,現在除了漢軍外,沒有任何匪徒有這樣的實力,敢來攻擊他們的就更少了,但是防刺殺的工作還是要做的。畢竟秦始皇在皇宮守衛森嚴的情況下都有人敢刺殺,這種路過的隊伍更容易被刺殺。
清淵城外的大營已經建造完成了,大營從清水河畔沿著清淵縣城的北麵,繞到西麵,再繞到南麵,又到了清水河,像一輪彎月,把清淵城包在其中。
根據《水經注》記載,清淵縣旁邊的河叫清水河,清水河發源於河內修武縣之北黑山,東北流經獲嘉縣、汲縣、館陶縣等地,又東北過清淵縣。
王林等人在專人的引導下前去指定位置紮營,張梁帶著黃巾力士護著張角的馬車,順著日常出行的官道直接進了清淵城。張角身體不太好,肯定不能與眾人一起駐紮城外,日常辦公和住宿必定是在縣衙。
城外留出供居民通行的大道,直接把大營分成了三座,為了方便,後勤那邊稱他們為東營,西營和南營。王林的隊伍被分到東營,靠著清水河畔。
王林心想,嗯,不錯,還是江景房。或許是上遊還未下雨,水不深,河水緩緩流淌,遠遠看去像一條蜿蜒的玉帶。
不用王林招呼,白虎營自覺的紮營,點火,做飯,分工明確。
南陽,王勇與文聘完美配合,拿下了築陽和新野以北的大半個南陽盆地。包括西鄂縣、雉縣,舞陰、平氏、比陽,酈縣,丹水,析縣,冠軍,穰縣,涅陽,安眾,南鄉,順陽,武當,酂縣,陰縣,築陽,安昌,蔡陽,鄧縣,山都,樊城等縣。
當然,這當中還離不開豫州黃巾的幫忙,打通到義陽的道路後,豫州陸續派出3萬士兵,協助王勇和文聘攻城掠地。王勇和文聘也一邊攻城,一邊招募新兵,雖然攻城消耗了不少,王勇和文聘手下也有了5萬士兵,加上豫州來支援的黃巾,總兵力多達8萬,帶甲者四萬眾。當然,多數是半甲,僅能護住前胸和後背,老鐵匠倉促之間也隻能提供這些,想配齊全甲,估計還得等上一段時間。
武器就沒有這樣的問題,畢竟現在潁川的各兵器坊隨時都在生產,長槍製作簡單,並且還有不少存貨,運來就可以直接配備。
宛城的新兵器坊也建造好了,老鐵匠剛從潁川剛過來時,房子都沒修,搭好爐子就安排手下人開始製作武器,他們是一邊製作兵器,一邊搭建工坊,兵器打造一點都沒落下。
襄陽旁邊有漢水,漢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襄陽位於漢水的中遊。襄陽城南有襄水,城北有檀溪,襄水和檀溪都是漢水的支流。
襄陽城長寬約莫各500米,有護城河,城池高約7米,護城河寬約4米,深約2米。襄城的長寬是本文作者根據資料推測,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劉表將荊州首府遷至襄陽,擴大了襄陽城的規模,同時也加寬了護城河。據考古發現,東漢襄陽城遺址位於今襄陽市歐廟鎮鄒家灣,城內麵積約為1.5平方公裡。184年,劉表還未到荊州,襄陽還隻是一個縣城,還不是荊州首府,未經擴建,由此推測,襄陽也就一個普通縣城大小。)
喜歡掠奪氣血之黃巾戰場請大家收藏:()掠奪氣血之黃巾戰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