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羽大聲打斷道:“實話實說!”
“打不過,守不住,朝廷已徹底放棄了廬州城,就連安慶巡撫史可法,也不願分兵來救援廬州城。”
“知道他們為何不願救援廬州城嗎?”
“知道!校長東進廬州城,就是逼張鳳翼和史可法,與漢家人民軍正麵決戰,而朝廷想戰敗漢家人民軍,必須要讓浙江、兩廣等地兵馬先殺進武昌,再尋機決戰。”
“看來也不笨啊!居然還能分析出全局來。”
“校長見笑,其實大多明廷官員都知道大明現在得處境,隻是…”
“隻是什麼?”
“隻是漢家人民軍律法過於嚴苛,天下士紳官員不肯麵對現實,還在猶豫觀看。”
律法過於嚴苛?
其實漢家人民軍還未製定律法,行政部還多用大明律在治理。
真讓士紳官員難以接受的也就均田地。
晏羽蔑視一笑道:“你有種,一個降官就敢妄言均田地之事。”
看到晏羽的蔑視笑容,吳大樸不但未害怕。
反而略帶興奮之色回道:“並非是學生妄言,而是我漢家人民軍已廣開學堂,啟民智,如此!讀書人也不再是稀缺資源,故而士紳官員們的幻想,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罷了!”
“嗬嗬!有些才華,我漢家人民軍起兵時,陸逸先也提過相同的顧慮,但現在各鄉鎮學堂能源源不斷提供讀書人,行政部再也沒有偏袒士紳的言論了。”
“校長遠見著實令吳大樸敬仰。”
“你是哪裡人士,家裡有多少田地?”
“不敢瞞校長,學生汝寧府固始縣人,家中千畝良田早已荒廢。”
“固始縣?難怪能對我漢家人民軍執政,分析得入木三分。”
“校長謬讚了,學生隻是如實分析。”
“你今後還是自稱職下吧!把廬州城事務交接完成,便入武昌城尋陸逸先入職吧!”
帶著校長的口諭,去武昌城尋行政部總理陸逸先入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不是像其他降官一樣,直接由軍部轉交到行政部。
那今後的升遷,仕途必將一片光明。
吳大樸興奮道:“謝校長!隻是自去年來,廬州府多地受流寇禍亂嚴重,許多田地多荒廢,百姓已出現易子而食。”
流寇!
是啊!
自去年在襄陽、鄖陽一帶痛擊流寇後,將流寇趕出了湖廣。
上萬殘寇在河南各府、廬州府與鳳陽府反複流竄。
沒了腐明大軍的圍剿,沒了漢家人民軍的追擊。
半年時間,又發展到數十萬之眾。
看來!
此戰過後,必須好好清理這些流寇了。
待吳大樸退下後。
晏羽向丁二狗尋問道:“流寇現在什麼情況了?”
丁二狗朝一個參謀招了招手,拿出一份最上麵的一份文件看了看。
回道:“根據黑冰台與各旅偵查連彙報總結,高迎祥帶著羅汝才、老回回等十幾股流寇,現今在鳳陽府一帶流竄,張獻忠去年底已入四川。”
“張獻忠進了四川?那秦良玉怎麼還敢組織四川大軍,來進犯我漢家人民軍?”
“這張獻忠進入四川後,就守在夔州一帶,沒有鬨騰,反而是高迎祥在中原一帶鬨得歡。”
“夔州?那不就是在第二旅眼皮底下,難怪秦良玉沒有動張獻忠,原來是拿張獻忠當擋箭牌。”
“夔州易守難攻,張獻忠沒有進犯鄖陽府的意思,故而第二旅王有福部,沒有申請出兵剿寇。”
“這張獻忠是個聰明人,估計他在夔州厲兵秣馬,等待我軍與腐明大軍決戰結果,若是我軍勝,他便入四川,若我軍敗,他亦可侵犯湖廣,不管如何,他都可稱霸一方。”
“職下也是這樣猜測,不過我第七旅在張鳳翼交戰期間,頻繁發現高迎祥的探子,且張鳳翼大軍南下後,高迎祥也消停了許多,估計是想鷸鮑相爭,漁翁得利。”
晏羽笑道:“就他高迎祥?流寇的戰力還不如衛所兵,不管我們和腐明誰贏,都會立馬收拾他高迎祥。”
喜歡明末!苟在幕阜山脈造反請大家收藏:()明末!苟在幕阜山脈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