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自從秋收之後,溫度急轉直下。
老天還時不時下些小雨。
真是一場秋雨一場寒。
“曹木根,你來說說銅鼓營的情況吧!”
“是!校長。”
“從十月初二開始,銅鼓營就時不時集結佃農訓練。”
“而且!我偵察兵戰友發現,好些銅鼓營的戰兵,都換上了嶄新的鴛鴦戰襖。”
“根據兵器數量估計,銅鼓營招兵,恐有千人。”
千人!
聽到這個數字,不少人心裡都膈應起來。
之前不是說,銅鼓營戰兵不過300嗎?
一百五對一千,這仗怎麼打?
晏羽看到了眾將有些緊張。
便說道:“銅鼓營預計十月初十抵達太平嶺。”
丁二狗起身問道:“初十抵達太平嶺?這銅鼓營都還未動身,校長怎麼知道時間?”
“陳進派人送來的。”
“陳進?他怎麼知道?”
“銅鼓營指揮使黃耀武差人告訴他的。”
“啥?銅鼓營不是要來圍剿我們嗎?乾嘛要告訴我們抵達時間。”
“有我西鄉護衛隊在,他銅鼓營就有一條固定財路。”
“這…銅鼓營也設卡收保護費了,”
“他這是養寇自重。”
“職下不懂!”
“不懂就多讀點書,現在知道了銅鼓營具體進攻時間,我們現在是躲還是打,大家都提提看法吧!”
晏水生一臉不屑說道:“打唄!咱們都裝備了火繩槍,又有轟天雷,怕個毛。”
“現在就你第二排全裝備了火繩槍,咱們幾個排才裝備一個班。”
“那我二排現在才兩個班,你咱不說。”
晏火旺懶得搭理這個莽夫。
向晏羽提議道:“校長!職下建議,做兩手準備。”
“說具體點。”
“先將軍工坊器械工人,暫時搬送到陽子窩去,咱們主力在太平嶺備戰,若有不測,也可退往山林,避其鋒芒。”
還未等晏羽思考完。
晏水生又插嘴道:“我可先說好,陽子窩你們誰要去誰去,我二排必須在太平嶺。”
“你先閉嘴吧,咱們是商議對策,不是搶功勞。”
晏羽發了話。
這下晏水生老實了,安安靜靜坐在板凳上。
“曹木根,你可打聽到銅鼓營的進軍路線?”
“據咱們偵察兵彙報,最近常有銅鼓營工匠軍戶,在修繕拓寬通往安鄉的橋梁山路。”
“看來我和猜想一樣,銅鼓營是打算繞道安心、寧州,再順著鄉道山路,進攻西鄉。”
“直接穿過上崇鄉、下崇鄉到西鄉不是更近更快嗎,這銅鼓營咋還繞一大圈?”
“銅鼓營是大軍行軍,輜重糧草無數,又有大炮跟隨,就上下崇鄉那些小山路,他們怎麼走。”
丁二狗起身道:“校長!從安鄉到太平嶺,兩百裡來山路,大有可為。”
“你的意思是主動出擊?”
安鄉黃窩裡。
晏羽帶著第三排與親衛班。
晝伏夜行,花了兩天時間兩夜,才抵達黃窩裡。
“校長!我看這黃窩裡的地形,與太平嶺差不多,要不把第四排也拉過來,先守個一兩天。”
“不可!後麵好地形還多著了,要是嚇到了銅鼓營,他們調頭回去就麻煩了。”
“有啥麻煩的,反正那莽夫明天才出發。”
“你彆學晏火旺,注意護衛隊團結。”
“校長你是不知道,晏水生現在帶著十八個班,神氣的不得了,動不動就在我們麵前得瑟。”
“那十六個新護衛隊臨時組建的班,身體都還沒養結實,他們就是去打打下手。”
“可晏水生就喜歡得瑟,還說我們三個排都沒他一半人多。”
“彆鳥他,打完這仗我回去關他禁閉。”
“校長你看,銅鼓營又有斥候過來了。”
“今天都第三撥了,看來大軍快到了。”
“這些斥候就在山路上走走看看,還穿著鴛鴦戰襖,生怕彆人不知道他是銅鼓營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