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有點長,有勞追更過來的書友,幫忙點個五星好評,二十萬字要書測了,有勞大家了。)
於光明回道:“洪都府俞昌,蘇州府吳有性,此二人可稱得上當世神醫。”
“啪!”
晏羽巴掌往額頭上一拍。
靠!
後世電影大明劫裡麵的吳有性,瘟疫論的著作者。
怎麼把這麼一號大才忘了。
若是有吳有性的加入。
彆的不說,就傷口感染與病毒傳播,定能很快取得突破。
“黃四,黃四!”
自去年與嶽州府官兵決戰前昔,就撤掉了通城縣的招商商行。
那些與招商商行合作的商家,都直接從通城縣麥市鄉提貨。
黃四不願待在商行發展,希望同戰友一樣,上陣殺敵。
晏羽就把他調回西鄉人民軍。
現在在近衛連任排長,磨練磨練帶兵打仗能力。
聽到晏羽的叫喚。
黃四立馬小跑而來。
“校長!”
“給你一個任務,很艱巨,可有把握?”
“職下時刻準備著。”
“好!帶著你親衛二排,去蘇州府給我尋個人才回來。”
“蘇州府?蘇州府在哪?”
“順著長江直下,應該一兩千裡的距離。”
“一兩千裡?啊這…職下還沒去過那麼遠的地方。”
“所以才說任務艱巨,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一定要把吳有性請回西鄉來。”
“校長!那個吳有性具體在蘇州哪裡?職下要怎樣才能尋找。”
“吳有性是當世名醫,你到蘇州府後找藥店大夫打聽就行。”
“是!那我們帶武器去嗎?”
“帶!你再帶一千兩白銀,挑些古玩書畫用於路上打點。”
“是!那路引呢?”
“就在興國州開,記得多開幾張空白路引。”
“是!職下這就去找那個狗官要路引。”
陳進從洪都府行軍商行打聽到信息。
預計在三月初,也就是春耕過後。
大量江西官兵,會向寧州進攻。
具體人數陳進不得而知。
但從行軍商行采買物資,組織人手來看。
備注:行軍商行是跟隨軍隊行動,為士兵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商品,還有收購戰利品俘虜等。)
官兵這次大軍,至少有一兩萬人。
同時!
平江縣城的一些商行,也偷偷送來消息。
長沙府城內。
也從北方來了一群行軍商人,他們在大肆招募人手,采買物資。
隻是進攻時間,兵力配置,目前還沒有具體消息傳出。
可以肯定的是,明廷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幸虧這趟大冶行。
不但有足夠的鋼鐵可以打造武器。
還因為攻克了板簧的問題,火槍開始清一色打造燧發槍。
而虎尊炮也在劉博父子的指揮下,開始了批量生產。
紅衣大炮也開始進入研製摸索階段。
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東陽鄉大部分鄉民,都被征召到義口軍工坊乾活了。
在軍工坊乾活了。
全家都得住進義口軍工坊,不能隨意外出,也不能再照顧農田了。
經過一個寒冬的開荒與新修水利。
寧州、平江、武寧三地,本來就增加好幾萬畝農田。
在減去西鄉人民軍軍士都是職業軍人,不從事農業生產。
導致春耕壓力大,恐怕會影響到夏種的時間。
看來打完這仗,西鄉人民軍就得到北方去搶流民了。
呃!
應該說是拯救流民。
給他們糧食,給他們田地,給他們一個和平的家園。
甚至都幫他們搭建好茅草房。
早春的寧州,整個二月份都沒晴幾天,都是蒙蒙細雨的天氣。
二月臨了,
天空總算舍得掛出太陽。
寧州城外,建昌江邊。
數百人民軍,在建昌江兩畔,五步一哨,十步一崗。
來自寧州、武寧與平江三州縣,百多名昔日地主士紳,商人權貴。
被西鄉人民軍“請”來寧州城外。
還有幾個通城縣的商人,與招商商行有合作的商人,聞信一同來參與。
一片荒地上。
搭了一座台子,就和唱戲的台子一般大小,一般高度。
台下一條條板凳整齊碼放。
所有請來的地主士紳、商人權貴都坐在板凳上,三三兩兩竊竊私語。
已經等候了一個多時辰,太陽也已高高掛起。
昔日的“老爺們”也脫掉棉襖涼快涼快。
“校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