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池口豬頭山上。
一船又一船,一車又一車的糧食,從四麵八方,往豬頭山上集結。
原楚王府的糧倉,被擠得滿滿當當。
晏羽向曹木根問道:“各營目前送回來了多少糧食?”
“回校長!目前豬頭山上糧食五十一萬擔,另外各州縣軍營糧倉共計算三百零八萬擔糧食,我西鄉人民軍儲備軍糧三百五十九萬擔軍糧。”
“隻可惜這搶糧食是一竿子買賣,各營彙報好多地主士紳田地,夏種都耽擱荒廢了。”
能不耽擱荒廢嗎?
我們西鄉人民軍搶完糧食,殺完反抗的地主士紳全家就走。
又不組織佃農分田分地。
曹木根開口試探問道:“要不調派一些戰友,到周邊府縣組織分田。”
“一些戰友?九府八十一縣,我軍哪能分出這麼多人來,再說夏種的時間也趕不上。”
“那秋收再去搶糧得跑更遠了。”
“秋收時再說,加上兩州十二縣太平倉儲備的糧食三十七萬擔,也足夠咱們收攏百萬流民吃到明年夏收的了。”
看來沒有占據治理一個地方之前,還得控製西鄉人民軍對地主士紳的殺戮。
沒有地主士紳的管理。
又沒有西鄉人民軍組織分田,做佃農們的靠山。
很多佃農都不敢大肆耕種地主士紳家的田地。
導致好多被殺的地主士紳良田荒廢。
原本以為這四百萬擔糧食,隻要堅持到秋收。
現在看來,得精打細算了。
晏羽歎了一口氣道:“走吧!回陽新,將領們差不多都到齊了,該整編新編製了,渡江北上解救人民了。”
是的!
西鄉人民軍又一次整編大會,在陽新大會堂召開。
這一次整編將涉及旅級作戰單位。
一個旅下轄三個作戰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
另有一個工兵連,一個偵察連、一個通訊連、一個警衛連和一個軍醫營。
共計將領軍士6480人。
為防止單個將領做大。
旅級作戰單位,將是西鄉人民軍最大的固定作戰單位。
若需要多個旅協同作戰,將由參謀部調任將領,組成臨時作戰司令部。
第一旅旅長曹木根,駐紮兩州十二縣,特彆是軍工坊、富池口與陽新等重點區域布防。
第二旅旅長晏火旺,駐紮奉新縣,整軍待命。
第三旅旅長李森林,駐紮陽新,整軍待命
第四旅旅長晏水生,駐紮富池口,整軍待命。
第五旅旅長熊富貴,駐紮君山島,整軍待命。
大門的親衛連也擴編為親衛團,下轄三個作戰營,一個工兵連和一個通訊連。
冷清風調任水師營營長,不限財力人力,全力發展訓練水師。
並協助後勤部保證江河航道安全。
第一批二十門兩千斤紅衣大炮,也全由水師營裝備。
同時!
晏羽也對全軍將士月俸,與發放方式做了調整。
戰士月俸二兩,班長月俸三兩,排長月俸五兩,連長月俸十兩,營長月俸二十兩,旅長月俸五十兩。
參謀部左右參謀長、近衛團團長大門、水師營營長冷清風與後勤部部長周玉貴。
享受旅長級彆月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