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好幾天。
在漢家人民軍的押送下。
一艘又一艘的商船,將擠得滿滿當當的官兵俘虜與力夫。
自灄水河入長江,押往武昌府。
武昌城今後將作為漢家人民軍,政治與經濟中心。
長寬就五裡的武昌城,肯定不能滿足用地需求。
新武昌城的建設規劃,還在等待晏羽的確定。
但武昌城通往各州縣道路的擴建修繕,刻不容緩。
在忙碌運輸俘虜力夫的灄水河麵上。
卻有一艘商船,正逆河而上。
寫有“漢家人民軍行政部”的大纛,在灄水河上隨風飄逸。
大纛下有一中年儒生,頭戴鬥笠遮陽,在船上悠閒垂釣。
“報道!總理,解學龍帶到。”
陸逸先將釣魚竹竿微微抬高。
身旁“家丁”便慌忙接住魚竿,眼睛盯著灄水河裡的魚漂。
陸逸先起身回頭看去。
一皮膚曬得黝黑,蓬頭垢麵,穿得破爛的老頭,低頭出現船艙門前。
在連續幾個月的體力勞作麵前。
解學龍沒了年初的意氣風發,沒了讀書人溫儒爾雅。
陸逸先麵帶微笑,往解學龍身前走了幾步。
作揖道:“陸逸先見過解先生。”
堂堂漢家人民軍行政部總理,擱大明朝廷相當於首輔大人。
居然對他一個勞改犯行大禮。
一時讓解學龍有些手足無措。
解學龍趕緊抬頭回道:“解學龍見過總理大人。”
“莫要稱總理大人,解先生年長陸某幾歲,可喚解某偌之。”
陸逸先字偌之)
“不敢,不敢!”
“我漢家人民軍追求人人平等,隻有崗位不同,沒有貴賤之分,都是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
“解先生修路是為了人民服務,為人民乾活,陸某任漢家人民軍行政部總理,也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乾活,我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乾活,故而我們是平等的,都是為人民服務。”
泥馬!
要不我倆換換?
你天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扛個鋤頭出去的挖山修橋。
一天就三碗大米飯,半年都不識肉味。
我擱書房裡指手畫腳。
隨隨便便就掙得盆滿缽滿,家裡還妻妾成群。
但在幾個月的修路中。
解學龍接觸到的百姓,對漢家人民軍擁戴至極。
人人都以參加漢家人民軍為榮。
這與大明朝廷卑賤的軍戶,有天壤之彆。
有如此強軍,推翻大明是遲早之事。
十年寒窗苦讀的解學龍,也不想修一輩子路了卻殘生。
出仕當官,為人民服務,乃是讀書人的畢生追求。
眼下人在屋簷下,解學龍也隻能忍著陸逸先的虛偽。
便附和道:“總理大人分析真是彆具一格,解某受教了。”
“上次見解先生,還是兩年在洪都城。”
“我們見過?”
“那時陸某不過是武寧縣知縣,解先生貴為江西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