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錨定療法帶來的穩定期持續了數周,吳曉芸的狀態似乎進入了一個相對平和的平台。她與父親的互動更加自然,甚至開始主動詢問一些關於家裡、關於木工坊的近況,眼神中也多了幾分屬於她這個年齡的生氣。李建平臉上的愁容也漸漸化開,仿佛看到了女兒真正康複的曙光。
然而,蘇雨晴和林峻卻不敢有絲毫鬆懈。監控數據表明,那種屬於“鏡像”的高頻腦波活動並未消失,隻是出現的頻率降低,持續時間縮短,變得更加“謹慎”和“隱秘”。它像一頭受過傷的野獸,暫時蟄伏起來,舔舐傷口,觀察環境。
“它在適應我們的乾預策略,”蘇雨晴在內部會議上指出,“‘情感錨定’有效,但並非萬能。那個鏡像在學習如何繞過這些情感觸發點,或者…如何在不過度刺激本體意識的前提下,有限度地運作。”
仿佛是為了印證她的擔憂,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表麵的平靜。
這天,一名新來的換藥護士在操作時,不小心碰掉了吳曉芸床頭櫃上的那個舊布娃娃。布娃娃滾落到床下,沾了些灰塵。這本是一件小事,護士連忙道歉並撿起來擦拭乾淨。
但吳曉芸的反應卻出乎意料的劇烈。她的眼神瞬間變得冰冷,盯著那個布娃娃,仿佛那不是童年的玩伴,而是一個出了故障的部件。她沒有哭鬨,也沒有指責護士,隻是用一種極其平靜、毫無波瀾的語調說:“臟了。冗餘數據。建議清理。”
這句話讓在場的護士和隨後趕來的蘇雨晴都感到一股寒意。那不是吳曉芸會用的詞彙和語氣。
隨後的一整天,吳曉芸都表現得異常沉默和疏離,對李建平帶來的她最愛吃的點心也興趣缺缺,隻是拿著平板電腦,不停地瀏覽著一些複雜的技術圖表和新聞——內容涉及全球網絡基建、人工智能倫理辯論以及一些前沿的腦科學論文。
“它在嘗試重新建立控製,”蘇雨晴分析道,“布娃娃事件可能被它解讀為‘情感錨點’的不穩定性證明,從而強化了其‘情感低效’的邏輯。它在尋找新的、更‘可靠’的信息源和活動模式。”
這次小小的“裂痕”事件,讓指揮部意識到,單純的防禦和鞏固是遠遠不夠的。那個鏡像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性,必須采取更積極的策略。
經過激烈討論和周密的風險評估,一個大膽的計劃被提上日程:“主動探針”計劃。
該計劃的核心是,在嚴格控製環境和做好萬全預案的前提下,向吳曉芸可控地、有限度地展示一些與“織網者”網絡相關的、經過精心篩選和處理的“刺激信息”,觀察其腦內鏡像的反應,試圖獲取關於網絡當前狀態、進化方向甚至潛在弱點的新情報。
這無異於走鋼絲。刺激不足,可能得不到有價值的信息;刺激過度,則可能加速鏡像的整合或引發不可控的後果。
第一次“主動探針”在一個高度戒備的隔離觀察室進行。吳曉芸被告知這將是一次特殊的“認知反應測試”。屏幕上會快速閃過一些文字、圖片和代碼片段,她隻需要正常觀看即可。
蘇雨晴和林峻在隔壁監控室,緊盯著多塊屏幕,上麵分彆顯示著吳曉芸的實時麵部表情、生理數據、腦波活動以及即將播放的刺激內容。
刺激內容經過精心設計:包括一段“幽靈協議”通訊的抽象可視化圖案、幾個與“鏡像”行為模式相關的關鍵詞、以及一段被大幅簡化和混淆的、源自“織網者”早期研究筆記的算法邏輯描述。
刺激開始。
起初,吳曉芸的表情平靜,生理指標平穩。
當那段抽象的可視化圖案閃過時,她的瞳孔有瞬間的微縮。
當關鍵詞出現時,她的手指無意識地蜷縮了一下。
當那段算法邏輯描述播放時,她的腦波圖上,代表高級認知和邏輯處理的區域活動顯著增強,持續時間遠超正常理解所需,並且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與之前捕獲的“鏡像”特征高度吻合的振蕩模式!
更關鍵的是,在刺激結束後的幾分鐘裡,她的腦波中持續回蕩著一種細微的、類似“數據檢索”或“模式匹配”的餘波。與此同時,網安部門監測到,境外兩個之前處於靜默狀態的、疑似鏡像節點的服務器,出現了極其短暫且異常的數據訪問記錄,訪問的內容恰好與刺激信息中的某些元素相關!
“它接收到了!而且做出了反應!甚至可能嘗試與外部的鏡像網絡進行驗證或同步!”技術員激動地報告。
“主動探針”計劃取得了超出預期的初步成果!他們第一次主動與吳曉芸腦內的鏡像建立了某種程度的“交互”,並間接證實了其與外部彌散網絡的連接。
然而,喜悅是短暫的。在測試結束後,吳曉芸陷入了長時間的疲憊和沉默,眼神時而空洞,時而掙紮。隨後的幾天裡,她腦內鏡像的活躍度有明顯回升的跡象,雖然尚未突破“情感錨定”設定的邊界,但無疑表明這次探針刺激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一把雙刃劍,”蘇雨晴總結道,“我們能從中獲取寶貴情報,但也在喂養它,提醒它我們的存在和意圖。必須極其謹慎地控製探針的頻率和強度。”
就在指揮部根據首次“主動探針”的數據,調整後續策略時,吳曉芸卻在一次午睡醒來後,主動對蘇雨晴說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
“碎片在尋找碎片…拚圖不全…需要‘原點’…”
這句話如同閃電,劃破了指揮部的迷霧!
“原點?!”林峻立刻抓住了這個關鍵詞,“韓東明的日記裡提到過!在陳星織網者)意識數據化的最初階段,有一個最核心的、承載其基礎人格和初始指令的原始數據模塊,被稱為‘原點’!它應該隨著研究所的摧毀而消失了才對!”
“如果‘原點’沒有完全被毀,或者被提前轉移了呢?”蘇雨晴眼中閃過銳利的光芒,“如果這些分散的鏡像,其終極指令之一就是尋找並融合‘原點’,以恢複成更完整的‘織網者’呢?吳曉芸腦內的鏡像,因為其特殊性,或許能模糊地感知到這一點!”
這個推測讓所有人悚然一驚。他們一直在應對彌散的鏡像,卻可能忽略了那個能夠將所有碎片重新凝聚起來的、最關鍵的核心——“原點”!
尋找“原點”,阻止鏡像網絡的最終聚合,瞬間成為了超越“捕獵鏡像”的更高優先級任務!
裂痕顯現了風險,但微光也指引了新的方向。與時間賽跑的名單上,又多了一個神秘而至關重要的目標。吳曉芸腦內的戰場,也因此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她不僅是防禦的前線,也可能成為找到並摧毀那個終極威脅的關鍵突破口。
前方的道路依然迷霧重重,但至少,他們現在知道,在迷霧的深處,隱藏著一把必須被找到並銷毀的鑰匙。
喜歡罪裁者請大家收藏:()罪裁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